四川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基本都在这里了

四川话,属汉语西南官话,又称巴蜀方言。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既然属于官话,四川话正常情况说慢一点,外省人基本能够听懂。当然四川话与普通话也存在不少的区别,个人简单做个总结。

平舌翘舌问题

大部分四川人都只有平舌(zcsr [z])(r在四川话里也是不翘舌的,念 [z],也就是英文的单词动物园zoo,读一下就知道了),没有zh/ch/sh/r声母。

少数地方会区分平舌翘舌,如自贡。要是你卷着舌头说“我们zhi贡renshuo话chong来不撅【jue】she头”,懂得的人都知道你并不是自贡人。)。


h和f不分的问题

福建、湖南是h/f不分的典型代表,胡建人、弗南人的说法是两省人民自嘲的幽默方式。

四川人同样也分不太清楚的,更多的是混淆不清,但读音成型后就相对固定下来了。比如hu转为fu,例子“呼”念作“肤”。


鼻音n和边音l的问题

四川话里,鼻音n和边音l大多发边音l。

有两种情况例外:

一是鼻音n在川西平原有泥声母ȵ的地方,ni、n+i+韵母的所有音节,发泥声母音ȵ。

二是川东、川东北一些地区,部分汉字的鼻音n变成y,如年yan、牛you奶lai、孃孃yangyang等。


音调的问题

作为一个野路子出家的,我只能说,大部分情况是普通话的一声基本不变,二声调值略低,三声变四声,四声变三声。可参看下图。

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入声字在四川话的读音根据不同片区归入不同的声调。

如入声在成渝片区归入阳平音2声,例如一、六、七、八都是入声字,在普通话的属于不同的声调,四川话都读2声。和前面提到的规则不相同。

关于入声字在四川地区归去不同的声调,过去我也有发文介绍,网络也可查询,不在多写。


四川话额外的声韵母及部分变音的汉字

一、四川话有舌面浊鼻音“gn” ,舌根浊鼻音“ng” ,唇齿浊擦音“ v ”。 《国 际音标》 分别 表 示为 〔ȵ 〕 、 〔η〕 、 〔 v〕 。

①ng声母,通常跟零声母或声母y对应,比如“硬”读做ngèn,“我”读作ngǒ。

②泥声母gn〔ȵ〕,ni、n+i+韵母组合的所有音节,以及“女nü”,发泥声母音ȵ,如“你”读作ȵǐ。

③〔v〕与〔w〕的区别很小,前者浊音,后者清音,日常口语中也不太容易区分。多见于学术研究,不多聊。

二、不能区分en和eng,in和ing。唇音(b p m f)后的eng改读ong。

三、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io。无单韵母e,四川话一律发单韵母ê音。

四、部分变音的汉字。原因较多,有古音遗存,有尖团分流,也有方言声韵。知识有限,不能一一说明。

举例如下:

鞋子的“鞋”,不念“斜”,念“孩”;

逛街的“街”,不念“皆”,念“该”;

解手的“解”,不念“姐”,念“改”;

医院的“院”,不念“愿”,念“万”;

剖鱼的“剖”,不念“pou”,念“破”;

抖音的“抖”,不念“陡”,念“tou”;

烦躁的“躁”,不念“灶”,念“cao4”;

大概的“概”,不念“盖”,念“忾”;

翅膀的“翅”,不念“次”,念“字”;

乒乓,不念“拼滂”,念“饼bong3”等等,很多类似区别与普通话发音的汉字需要与四川人在日常中交流才能深入地学习。

本人知识所限,本文也就讲了个大概,供外省朋友学习时参考。

文末有《四川方言词典》,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四川方言词典在线购买 ¥33.4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湖广   边音   普通话   自贡   入声   声韵   韵母   汉字   官话   四川话   声母   鼻音   声调   方言   区别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