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未必赏叶红

暑日过去,秋高气爽,又到了去香山观赏红叶的时节。

香山号称北京城的后花园,风景艳丽,尤其是到了秋天,漫山的红叶,更是吸引得无数人前去观赏。许多人都说,香山枫叶红似火,引得游人争相游。香山红叶确实壮美无比,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香山的红叶其实并非枫叶,而是黄栌叶。香山的黄栌树是清朝乾隆年间种植的,现在已有九万多株。黄栌也是一种观赏树种,叶片秋季变红,漫山遍野,一片鲜艳夺目。

但以我看,香山的大美,并非只是满山红叶,而是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西直门乘坐563路公交车,直达香山东门。

迎面,是一座彩绘牌坊,上书“钟灵毓秀”四字。香山峰峦叠翠,泉沛林茂,山色果真“钟灵毓秀”。

过牌坊,是勤政殿,殿旁,是致远斎,其由韵琴斋、听雪轩组成。当初,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他曾先后80余次到香山,前后在致远斋驻留几近一年。只可惜,在1860年和1900年,此处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劫焚毁,变成一片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逐渐恢复原貌。院内,有韵琴斋,怪石垒砌,泉水荡漾,千万莫以为这里是个听琴之处。其实,此处是以石比琴,以泉比弦,泉石相碰,其声淙淙,悦耳动听,畅雅无比。

致远斋内听雪轩

沿路北行,松柏虬曲挺拔,草木清新,满目芳菲中,宗镜大昭之庙掩隐其中。

宗镜大昭之庙是一座混合了藏汉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原是乾隆为六世班禅前来祝寿所建,可惜的是,其也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唯独四柱三间的琉璃牌楼和琉璃塔巍然耸立。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那座七层八角密檐式彩色琉璃塔,塔顶覆以黄琉璃瓦,结构精美,色调绚丽,每层檐脊尖端挂有铜铎,微风吹过,铎声叮咚,清脆悦耳。

宗镜大昭之庙彩色琉璃塔

再北行不远,是碧云寺。这座六进院落的碧云寺也不一般,它原是创建于元代的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大太监于经得知此地风水极佳,便在这里用赃款营建生圹(生前预先建造的坟墓),并将碧云庵改为碧云寺。其后,于经案发,获罪下狱,于经致死也未曾享受到他为自己选定的生圹。到了百年之后的明熹宗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也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也在此处营建自己的生圹,还建造了精美无比的石牌坊。只是魏忠贤也没有享受这方宝地的福分。几年后,崇祯皇帝即位,为平民怨,把魏忠贤发配去凤阳守皇陵。半路上,魏忠贤自知罪孽深重,便自缢于河北衡水的阜城县。但此举并未平息崇祯对他的愤怒,又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

后来,清朝的康熙即位,他也厌恶魏忠贤的恶名,便下令把魏忠贤的生圹彻底捣毁。只是看到墓前那座汉白玉牌坊,做工实在精美,就保留了下来。后来,乾隆皇帝又下诏,在魏忠贤的生圹遗址之上,修建了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辉煌的金刚宝座,借以镇住魏忠贤“不世之佞”的邪气。

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是在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的生圹遗址上修建的

民国初期,这里又成为孙中山先生灵柩的暂厝地。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他的遗体就在碧云寺的普明妙觉殿内停放了四年,直到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葬于南京中山陵。普明妙觉殿则改名为中山纪念堂。

在中山纪念堂后,就是那座雕工精美的石牌坊和金刚宝座。在金刚宝座内,至今还有孙中山的衣冠冢。

去香山,除了去寺庙,自然要登香炉峯。香炉峯是香山的最高处,不登极顶,又如何“一览众山小”!香炉峯顶上有块乳峰石,状如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故名香炉山,也称香山。香炉峯顶,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又被称为“鬼见愁”。

登香炉峯,有“南”“中”“北”三条路,南路经过双清别墅、来青轩、香山寺、森玉笏等多出景致,且山路平缓,登山省力,只是用时较长,需要一个半小时;中路,经过知松园、玉华岫、香雾岫,一路上也是美景古迹不断,路程最近,只是走路较为费力。

等香炉峰,走北路最为陡峭难登,但走北路也最省力,登山缆车就设在此处。似我等怕伤膝盖的人,坐缆车登顶,是第一选择。

香炉峰上有两个亭子。一为“重阳阁”,就是说,九九重阳之时在此处登高远望,京城历历在目,顿觉身心舒畅;而另一座“踏云亭”,则是在雨后观赏香炉峰的最佳之处。此时站在亭中,四处眺望,只见片片云雾,令人感觉如踏云踩雾,有如仙境一般。站在观景台上,远眺京城,近赏香山,浓妆艳抹,苍翠连绵,如诗如画,令人心胸开阔。

从观景台向南,一条小山路,蜿蜒数百米,可到梅石。1922年春,梅兰芳先生在香山雨香馆居住,曾写下一个“梅”字,后聘请工匠在此处的一面青石上,临摹刻下一个高1.95米,宽1.9米的“梅”字,下署“兰芳”之名,这就是闻名京城的“梅石”。只是,到香山的游者多为登顶观景,来此一观者寥寥。

硕大的一个“梅”字

香山寺东南半山坡上,有双清别墅,更是游人必去之处。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来北平,先就居住在此处,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双清别墅内有两股清泉,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起名“双清”的缘由。这里,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毛泽东主席就在这里,运筹帷幄,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筹备了全国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建了新中国,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就吟成于园内的六角亭内。

毛泽东主席曾经住过的双清别墅

1949年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京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则住在双清别墅北侧不远的来青轩来青轩建于明代,在清代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来在其遗址改建成公寓,香山慈幼院就在此处。

古时,香山也叫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满山清香。如今的香山,以珍稀的古木、清冽的山泉、令人陶醉的漫山红叶,向人们展示香山唯美,展示香山的生机勃勃……

再次回首,满目的古朴厚重,都将在我的心中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香山   崇祯   英法   牌坊   黄栌   京城   香炉   联军   宝座   红叶   叶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