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难管?这位妈妈总结了几条经验,太有用了

来源:大手牵小手(ID: babyhandinhand)

都说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逐渐“难搞”,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

不过,我们家这个初二的男生,倒好像……还行。

比如,昨晚六点半,客厅里的暖光激荡起刚出锅的米甜肉香,分外勾人。

食物带来温暖和放松,一家三口两菜一汤,边吃边聊是每天最好的时光。

图图总是迫不及待地通报学校里的大事小事:

“今天体育课又跑了十圈,累死了,不过三班比我们还惨,他们跑了十六圈!”

“新来的数学老师看起来好像不太聪明的亚子。”

“今天XX默写没默好被老师骂了,还哭了!”

“幸亏我不是X老师的小孩,像她那么鸡血,肯定很惨……”

他是饭桌上的脱口秀演员,不管说的话多么幼稚好笑,我跟队友永远听得津津有味,捧哏捧得不遗余力。

那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了解儿子的机会,一顿饭下来说的话比吃的米多。

十三岁的图图,一米七的个头,满脑门呼之欲出的痘痘,说话时喉结在脖子里滚动,用大人的声音唠叨着小孩子的事情。

听他说这说那,我打心里觉得,这就是当下生活的圆满。

通常情况,青春期的男孩子如果每天能跟你说超过一百个字,做父母的就该烧香拜佛了。

有回我工作上有点郁闷,请图图陪陪我。没聊几句他就开始给我洗脑:“你知道哇,我们班别的同学都不会跟老妈说这么多话了。”

那腔调像极了“996福报论”的某老板。

好好好,我感恩我惜福!

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不是在PUA我。身边许多同龄的朋友都会觉得青春期的小孩就像家里的一堵墙,推不动碰不得,永远面无表情,动不动撞得大人满头包。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但从我这些年摸索出的经验来看,其实和青春期孩子的沟通还是有些办法的。也许不能完全弥合代际的裂缝,却能够帮家长留住一条通往孩子内心的路,让一些东西能够出来,一些东西可以进去。

以下这些粗浅的心得,和朋友们一起切磋下。

不做或少做价值观判断

随着年龄增长,图图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他眼里看到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美好”了,负面的评价比以前多了很多。

对学校不满,对老师不满,对父母不满……

他会因为某个老师讲课“超级无聊”而不好好听结果被罚站,也会因为不满意老师“偏心”女生而故意去招惹人家,结果被女生“一顿暴揍”……

他为此吃过很多的亏,但他还是要说,谁也不能阻止他说话。

还傻呵呵地回家来告诉你,“今天我又站着上了一节课”“又被罚做了X个俯卧撑”……

简直气的人冒烟。

但这时候,我必须阻止自己去批评他纠正他,最多问问跑得累不累,脚站得酸不酸。

孩子大了,脑子毕竟复杂了,不再只有好不好吃好不好玩,他们会去想许多事情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这种问题。

拨乱反正是很容易的事,但这时候的乱,正是他学着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表现,一定会有短时间的混乱甚至错误。

只有容许他的大脑经历过这么一个“乱世”,正确的经验和观念才有空间去建立。

回想我们自己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多么讨厌那些正确的说教和苦口婆心的道理,哪怕它们都是对的。

经历着青春躁动的人类,想要的不是“对”,而是“爽”。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还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最重要的。

正确的道理,小时候要多给孩子讲,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却要少讲甚至不讲。一是他不再愿意听,二是相比听道理,他更愿意自己去找答案。

想说也只能点到为止

“你不知道我们学校的楼有多破,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地响,那个挂在我头顶上的电风扇晃啊晃,我老觉得它早晚要掉下来……”

自从他对钱有了概念,知道学校每年收多少学费,就开始各种不满。他很天真地认为学校应该把收到的学费全部花在他们身上,不然就是赤裸裸的“剥削”。

“学校那楼也太破了吧?”

“那你看咱们家的装修都十几年了,踢脚线都被你踢断了,好多瓷砖也破了,可是你每天还是很开心地回来,是因为爸爸妈妈烧好了饭在等你。”

“所以你的意思是……楼新不新不重要,只要老师好?嗯……我们老师还是挺好的。”

“我什么都没说,是你说的。”

“可是我看网上好多以前毕业的学生都在说学校不好,我当时考的时候怎么就没看看呢。”

“嗨,我的文章每篇都有人骂,但也有人说好,那我是该因为被骂了就放弃还是为有人要看而继续呢?”

“也是,也有不少人说学校好的。”

……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大、心眼直,嘴巴比脑子快,他们还没学会全面立体地看待事物,爆棚的自我意识又让他们什么都敢说。

如果简单地教训他:“送你去读书又不是去享福,小孩子要那么好条件干嘛,别人怎么说关你什么事,好好念你的书…”,他大概不会再提起这个话头,但并不代表他真的已经想明白,他只是不会再跟你说了。

装傻卖惨甘当前浪

考试前夜,图图一边做着睡前锻炼,一边呼哧带喘地抱怨明天又要考试了。

我说,你都身经百战了还怕个小小的测验吗。

立刻被他怼:“你不懂,可怕的其实不是考试,而是恐惧考试的心情!”

“哇,好有哲理!我也这么觉得。”

“你不是学霸吗?”

“冒牌学霸呀。我到现在还记得每次听老师报成绩心脏别别跳的感觉,连做噩梦都是上了考场一看卷子啥都不会,吓得满身汗。”

每当青春期的图图心里有啥过不去的难处,我就开始装傻卖惨,常用句型是:“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你还……呢。”

脸是彻底不想要了,越惨越好,越糗越好。孩子在长大,第一个需要被他踩在脚下摩擦的其实就是父母。我们要甘于当好被拍死的前浪,面带微笑迎接孩子的“鄙视”。

做人不易学途艰难,就算比不过同学,至少让他确信能够比你做得好,他就会做得比自己相信的更好。

反正我从小到大的那点糗事快抖落完了,伟光正形象早就一败涂地。

没事的时候他老喜欢来呼撸呼撸我的头,听我一顿吱哇乱叫,他觉得无比地解压。

“嘿嘿好玩,我小时候你也这么摸我的。”

臭小子你给我等着!

青春期是段难行之路,亲子冲突在所难免。

图图也常常关着房门好几个小时,也经常在烦我们的时候叫嚣“能不能不要管我”,或者心情不好就“不想跟你讲”。

但只要沟通的小窗还开着,只要他还愿意和我们分享每天的开心、失落、迷茫、烦躁或苦闷,我们就仍然有条路可以走进他的心里,陪他一起慢慢地走。

谁的青春不孟浪?少年心性难免冲动偏激,顾前不顾后。不必急于给他纠正掰直,适当地拓宽对于复杂人性的容纳度,让他自己去找,去纠正,去发现自己曾经有多傻多可笑,乃至为此而无地自容,真正的成长才有可能发生。

你和我,不也这么过来的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大手牵小手”(id: babyhandinhand),优秀教育类公众号,名师云集,每天分享大量独家好资源,助宝贝优学习、聪明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脱口秀   前浪   孩子   青春期   道理   正确   父母   妈妈   老师   经验   学校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