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你太卑微了



2004年,金马奖颁奖典礼。


一个高挑美人施施然走下舞台,来到梁朝伟身边,用她标志性的,又嗲又苏的台湾腔说:


“我要帮梁朝伟先生加油,我可不可以给你一个祝福的拥抱?”



看客的眼神中,露出玩味和兴奋。


美人心领神会,她知道大家在期待什么。


“下一个,我要抱刘德华先生。等我一下......”


然后兀自解开外套,对梁朝伟说“可不可以帮我拿下皮草”。


她顾盼生姿,露出洁白光裸的肩膀,和大片大片的后背肌肤。凹凸有致的身材,在贴身礼服的衬托下,更显性感。


刘德华吓得退后两步,转过身去,眼睛不知道往哪放。



两人拥抱的一刻,掀起了金马奖史上难得的高潮。


那一夜,这个本无甚出彩的典礼,收视率突然飙升至9.14,超过历届最高记录一倍。


很难想象,这个记录是一个跟电影圈毫无关系的女模特创造的。


后来,金像奖主席文隽回忆说:“她连穿着浴袍露大腿这一招也用了。”


评论的人带些讽刺,但没有人能否认她的成功——林志玲式的成功。


微卷长发、半永久的甜美笑容、黄金比例身材,175的身高、34d的酥胸、娇软柔媚的嗲音,和滴水不漏的言谈。


共同组合成这样一个形象。



后来刘德华在采访中问她,为什么要在金马奖抱我?



她娇笑几声,脸上微微泛红。


“因为我想,人生中主持大型典礼,应该就这么一次了,我要赌下这次机会。”



她太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撩动人们的心弦,以此获得她想要的关注了。


林志玲说,她这辈子塑造的最完美的产品和角色,不是模特,不是演员、主持人,而是“志玲姐姐”。


她从不介意用这个“产品”和“角色”去“服务”任何人。


听起来,就觉得卑微。


可是,一个有如此身材、脸蛋、情商、学历的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卑微?


01

美而自知


所有人都知道林志玲是尤物,包括她自己。


黑长直,明眸皓齿,瘦削高挑,林志玲在青春期就格外惹眼。


以至于16岁就被星探选中,让她去当模特。



父母正统,替她婉拒了,然后送她去加拿大读书。


独自求学几年,她拿回两个学位,回台湾工作。


做过策展助理、形体老师、给张国荣伴过舞、做过萧蔷的助理......生活与普通人无异。



可兜兜转转,老天不愿暴殄天物,还是让她走到了模特行业。


而这一步,也直接导致了她的爆红。


那天,她应公司要求拍了一组广告图。


身穿银色亮片的比基尼泳衣,挺拔自然,神色自若。



谁也想不到,这张照片像一枚炸弹一样,轰然炸响了整个华语世界。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甚至取代萧蔷,拿下了“台湾第一美女”的称号。


不久后,一个所谓台湾明星陪局的价码表流出,第一名不是蔡依林也不是张韶涵,赫然是她——


林志玲。


不说这价码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她红了。


这一年,她30岁。



可之后呢?一个已过大半青春的大龄女孩,无作品无实力,仅凭一张照片乍红之后,无非两种结局——


扶摇直上,或急转直下。


萧蔷清楚娱乐圈的规则,没把这个后浪放在眼里:“如果你林志玲能红十年,再来和我比较吧。”


名利场的钥匙在手,谁舍得轻易丢弃。


林志玲选择抓住机会。


为了走入娱乐圈,林志玲选择将自己的美丽商品化,去满足市场对她的想象。


于是——


她大着胆子在金马奖上整活,一脱成名。



拍杂志广告,毫不在意露出傲人事业线。



走红毯,v领挖到近肚脐的位置。



穿黑丝,依偎着富商郭台铭跳探戈。



应主持人的要求,公主抱郭敬明。



在影视作品里,她也坦然地接受自己“花瓶”的设定。


她演《赤壁》里的小乔,一个经典的美人。


演技谈不上,只贡献了那个温温柔柔的梗,“萌萌,站起来......”


她演《道士下山》里,范伟的美貌妻子,一美一丑,一胖一瘦。


拍床戏时,格外有视觉冲击。


说直白点,她主动把自己放低,去满足普通人对女神的幻想。



相同效果的还有跟宋小宝的小品《心里有数》。


与“屌丝”宋小宝搭档,饰演一个硬件条件优越,却放低姿态,讨好男朋友的女孩。



以及,在《第101次求婚》里,搭档黄渤,还不止一次传出“林志玲想嫁黄渤这样的男人”的消息。



这种拉进和广大观众距离,接地气的讨好,自然是有很多好处的。


她定位清晰,迅速在小花遍地,竞争激烈的娱乐圈闯出一方天地。


但与此同时,弊端也显露出来。


那些年,大众对林志玲的评价十分两极化。


喜欢她的,觉得她美而不傲。


不喜欢她的,觉得她物化了自己,固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


“作”“假”“装”.......很长一段时间里,恶毒的评论,流言蜚语,像箭一样朝她射去。


网暴的可怕,自不必多说。


但林志玲之所以能成为林志玲,与众不同在这里——


她决定用一种如空气般轻盈的方式,包裹外界的所有恶意,兢兢业业地讨好所有人......以获取一种全民化的认可。


于是,女神再次选择放低自己。


放低放低,再放低......


02

卑微女神


谁能想到,在女明星以拿到高奢代言为目标的今天,林志玲还在走平民路线。


她几乎什么广告都接,来者不拒,越平民化越好。


潘婷、玉兰油、梵美诗、都市丽人......还有不少减肥产品、家居日化,甚至张庭的微商品牌TST。



这种商业上的打法,使她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全中国从机场到十八线小县城,林志玲的海报无处不在。


她也一度成为台湾最能赚钱的艺人,没有之一,一年进账近1.5亿新台币。


当然,代价是牺牲调性,放低身价。


除此之外,她对待媒体的态度更近乎讨好。


去年6月6日,她在微博公布婚讯。


流量太大,有新浪员工被迫加班,发了条小抱怨的微博,被林志玲官博看见了。


她立刻让人准备小礼物给他寄过去。



甚至对艺人最厌恶的跟拍狗仔,她都保持了体面,礼貌道谢:“谢谢你们送我回家喔。”


香港记者恶意拍她走光照,她说:“谢谢媒体对我的一直支持,这提醒我以后要小心。”


也曾当众被记者问一些尴尬的问题。


“你觉得自己是花瓶吗?”这个问题,想必她已经被问到过无数次。


她从来不恼,次次耐心回应。


“花瓶也是一种肯定,我会当成赞美。我一定会是一个能够恒久的、有内容的青花瓷。”



被质疑零演技。


她温柔地娇笑,以退为进:“是不是因为名字里有个玲字?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说演技,那说明大家已经承认我是演员了,这也是进步呀。”


对待圈里的朋友就更加滴水不漏。


综艺里,李治廷和刘宪华分别为她挑选了白色和粉色的礼服。


她两边不得罪,直接把两件穿在了身上,“我觉得两件搭起来刚刚好,加起来就是我。”



陈凯歌很少当众夸哪个艺人,但他真心被她折服。


拍《道士下山》时,他亲眼看见她为了不弄皱身上的旗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令人疼惜。



录《天天向上》,手指被嘉宾衣服上的铆钉扎破手,汪涵请她赶紧去处理伤口。


她忍着疼说没事,跟大家抱歉,然后继续录制。



在酒局上遇到那英,被呵斥“装什么装”。


大家听了只会笑侃一声“那姐,牛逼”,却忘了这件事的后续。


那天,林志玲推脱,是因为酒精过敏,但最终她还是咬牙喝完了那英敬过来的酒,当即就满脸红疹,送医就诊了。


就连对待孩子,她也能关照地一丝不漏,亲切可人。



很多人认为,这种极度压缩自我之后,呈现出来的谨小慎微是一种高情商。


我倒觉得不一定。


她活得太累,太卑微了。


以她的咖位,不能喝大可以不喝,过敏这件事不是闹着玩的。说破天去,理也在她这里。


可她就是喝了,最后遭罪的还是自己。


被媒体拍走光,愤怒该是本能反应,要是张雨绮被拍,分分钟送上律师函。


杨幂这么能忍,都曾挥手打掉过记者的相机。


可林志玲呢?


吞下情绪,向攻击她的人道谢,甚至道歉。


也许你会问,你不是她,怎么知道她有情绪?


我确实不知道,但她身边的好友可以佐证。


蔡康永评价她:


“林志玲是传统中情商高的那种,永远都在微笑,温柔待人,抹煞自己的情绪......但真正的高情商最重要就是你自己要觉得舒服。”


什么意思?


林志玲,自己不觉得舒服。


她总是面面俱到地讨好了全世界,却还是忘了最重要的那个人——自己。



对她来说,这是成名的代价,也是诅咒。


林志玲不是随随便便就成为林志玲的,她舍弃了自我。


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走到现在这一天,其实很难能可贵。”


但是,让她重新选择,她还是会成为如今的林志玲。


不仅因为从小的教养,还因为她身为大龄艺人无处不在的危机感。


03

如影随形的危机感


林家是典型的传统书香门第,格外看重女儿的教养。


贤良淑德、礼仪端庄,温良恭俭让,比任何事都重要。



这让她从小就被训练出一种强大的自制力,在外人面前保有绝对的体面。


到了陌生的环境,她会本能地察言观色,然后迅速调整自己,以最优雅的姿态应对一切。



如果说这还算是艺人份内的自我修养,那她成名后时时刻刻感受到的危机感,才是把她推向自我压抑的根本原因。


作为模特,年近30的她已经差不多走到了职业的尽头,却意外因为一张照片爆红。


那几天,全台湾几十个电视台,林志玲不论怎么换台,看到的都是她自己的新闻。


连她都觉得费解:“我没做什么,为什么我会在电视上。”


但她自我认知清晰,预料到这样的爆红不可能长久。


“我不比人家优秀,年龄也不存在优势。”


当光环突然之间汇聚到她头上,她有什么本事保持住这种热度?又有什么本事全身而退?


说白了,她想红,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红得久?


答案只有一个,努力。



她转型做主持人,演员,做一行爱一行,毫无怨言,称职地像个劳模。


拍广告需要展示性感,没问题,我露。



拍电影要卖弄风骚,没问题,我配合。



艺人与媒体相辅相成,没问题,我把他们供起来。


这一切,都让林志玲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符号,代表着温柔、性感、优雅、敬业、和善......


她也尝试过突破固有的形象,寻找新的可能。


演《决战刹马镇》里的村姑,龅牙、扮丑、整个人黑黢黢的。



可观众并不买账。


当林志玲丧失了甜美笑容,丧失了嗲嗲音,和性感曲线,她就不再是“林志玲”。


她索性放弃了,探索出了另一种独属于林志玲的道路。


那就是扮演“志玲姐姐”。



她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说:“我觉得一个人要做可以留存在别人记忆当中的女人比较重要.......我觉得我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志玲姐姐。”


不得不说,林志玲是娱乐圈玩转人设的鼻祖级人物了。


没有作品没关系,她自己就是她最好最恒久的作品。


她把自己一天天打磨得完美无瑕,像她的偶像奥黛丽赫本一样,带给人正能量。


“希望最后大家看到的,还是‘志玲姐姐’。”


她抱着一种长期主义的心态,期待着这人设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心中。


“我要用柔软的力量,让时间推移,然后用女人如水的姿态,温和但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即使背后,她要藏起情绪,要费力讨好,要受尽委屈,显得卑微又小心。



如今,她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红到了现在。


年过46,有钱有貌。


却还是给我一种憋屈感,活得并不潇洒,徒留一声怜惜的慨叹。


这大概也是她如此渴望家庭的原因,她需要一个避风港一样的家,能包容她偶尔的任性。


“无论发生什么事,会有个依靠。”


让人欣慰的是,林志玲找到了这个依靠。



前段时间她出现在日媒的报道中,小鸟依人,却朴素大方了不少,不再非要以性感或甜美示人。


想必,结婚生子后的她,一定在家庭中释放了一些真我,将那个重重的“完美人设”短暂抛却,展露出真实的她。



这样的林志玲,除了丈夫、家人,无人得见。


等到重回娱乐圈,她还是会委屈自己,去成全那个完美的“志玲姐姐”人设。


但没关系,求仁得仁,她始终甘之如饴。


旁人又何须来为她心疼些什么呢?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这里,希望能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END-


推荐阅读:白百何,活该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谷雨 《林志玲大婚:尤物战战兢兢在人间》

2、南方人物周刊 《女神林志玲结婚了,姐弟恋修成正果》

3、南方人物周刊 《林志玲的软肋是什么?| 明星》

4、十三邀 林志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卑微   金马奖   危机感   台湾   模特   艺人   娱乐圈   姐姐   自我   性感   林志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