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爱上朝鲜姑娘,为爱留朝,最终一家人回归祖国的怀抱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为了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朝鲜人民军向南进军,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立即派兵参战,半岛局势迅速恶化,战争陷入焦灼。

1950年10月19日,为了保障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前线,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面对实力悬殊的美国,志愿军不畏惧,不放弃,冒着枪林弹雨不断前进,前赴后继。三十万忠魂归故里换得四万万中国人民安居乐业

零下四十度,酷烈的大风可以带走一切温度,除了那颗热烈的心和血管里流动的血液。战争在继续,热血在沸腾,两国人民的心不断地靠近。


很多朝鲜人民拼命救助挨饿受冻的志愿军战士,无言之间,温情却在慢慢流动。

王兴复,一个最普通的战士,在朝鲜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为了她,王兴复放弃国籍,留在了异国他乡。他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寻找物资,九死一生

刚刚到达朝鲜,王兴复所在的部队就被美国人的飞机大炮轰炸了。不间断的大轰炸和密集的炮击使志愿军苦不堪言,本就不多的物资也损失过半。


年轻的王兴复负责后勤保障,运送伤员,疏通交通线,寻找物资都是他的职责。

在寻找物资的时候,他经常遇到好心的朝鲜村民。村民们总是给王兴复送一些农作物和干粮,虽然这些物资对解决部队的食物匮乏杯水车薪,但村民们的朴实和真诚却让王复兴动容。

语言不通,他与朝鲜人民的交流只局限于肢体动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双方都能够心领神会,这或许就是王兴复与朝鲜人民缘分的开始


战争就像一个黑洞,子弹时不时划过王兴复的脸颊,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也许明天自己也会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战争结束,大力援建

1953年,残酷的战争结束了,硝烟久久没有散去,大地早已一片焦土。志愿军结束了作战的使命,开始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铁路,房屋,农田,道路,建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朝鲜,老师,工人,学生,军人,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了建设中来。

作为一名志愿军,王兴复也参与到了建设中。他援建的家庭境遇很糟糕,只有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一个瘦弱的女孩。

女孩名叫吴玉实,残酷的战争带走了她的两个哥哥,也带走了整个家的希望。在了解情况后,王兴复总是偷偷把自己的吃食拿给老人和女孩,家里的粗活重活也被他包揽。

闲暇之时,王兴复就带着女孩出去走走,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一种炙热的情感在流淌;他们喜欢上了彼此


朝鲜复员,收获爱情


花前月下的爱情是美好的,但在那之后总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朝鲜人,军人,民众,王兴复和吴玉实身份存在巨大的鸿沟

家里的老人会同意吗?部队的首长会同意吗?周围的战友怎么看?周围的街坊邻居怎么看?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边是心爱的姑娘,一边是部队,王兴复无计可施,非常苦恼。他的战友听说了这件事立即向组织上进行了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帮助王兴复留下,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领导和战友们一起想办法,他们希望王兴复能够原地复员,因为这是在不违反军队纪律的条件下唯一能够留下的方法。

但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王光复怎么能够在朝鲜复员呢?他再一次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无尽的纠结让他夜不能寐,茶饭不思,他舍不得自己的祖国也舍不得那个姑娘。

战友和领导轮番对王光复进行劝导,希望他不要错过这个好姑娘。好在战争已经过去,王光复已经不需要再为祖国而战,而自己早已是孤身一人,了无牵挂。

他一狠心,一跺脚,留了下来,他要与这个姑娘好好生活下去,无论别人的眼光如何。


芳心暗许,燃起希望


王光复立刻向组织提交了复员申请书,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王光复终于留在了朝鲜。从此,王光复和吴玉实便生活在了一起,他们相敬如宾一起劳动,一起为重建这个小家而努力。

1959年,犹豫再三之后,王光复向朝鲜政府提交了入籍申请和结婚申请,希望能够给吴玉实一个完整的家。

收到志愿军战士的申请,朝鲜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批准了王光复的请求。王光复和吴玉实终于正式成为了一家人。

晚年,吴玉实总是回忆起与王光复的点点滴滴,他们刚认识的时候,王光复是一个踏实质朴的人,他总是很沉默不爱笑。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生活也是越来越好。这时的王光复似乎卸下了身上的压力,整个人放松下来,开始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看电影是他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王光复比较木讷,不知该如何表达爱意,只是在看电影时,他总是会在身边留下一个位置,等待姗姗来迟的吴玉实

有一次,吴玉实像往常一样去兵站看电影。但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和那个专属的座位。她立刻向王兴复的战友了解情况。

原来,王光复腿受了伤,可能已经去了卫生所包扎伤口。吴玉实来到了王兴复办公的地方,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条破烂的裤子躺在那里,她等了许久,王兴复依旧没有回来。

于是她拿走了裤子;当王兴复再见到吴玉实时,她的手里拿着一条已经补好的裤子,她害羞地递到王兴复手中。

王兴复动容了,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很久没有人给过他这样的温情了。他们就这样对视着,感情不断升温。

后来,有一次吴玉实干活时不小心伤到了脚,王兴复听闻后立刻赶到吴玉实家中为她包扎,并悉心照顾。

看着眼前这个质朴又细心的男人,吴玉实心动了,她有些害羞地问王兴复家中境况如何,王兴复如实回答说,家人早已在战争中去世,现在孑然一身,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

吴玉实听到王兴复悲惨的境遇时很心疼,但又很高兴。她的声音有些颤抖,留下来吧,和我一起生活。王兴复一怔,这是吴玉实对他的挽留吗?

其实,王兴复早已喜欢上了这个踏实的姑娘,只是在战争年代,国籍不同王兴复很难用言语去表达自己对吴玉实的爱。

而且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有着严格的纪律,不拿民众的一针一线也不与群众产生特殊的感情。但女孩勇敢地表白让王兴复燃起了希望。

1962年,婚礼的一切终于准备就绪,这对异国恋人经过漫长的10年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成为校长,希望回国


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由于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留在朝鲜的华侨人数众多,王兴复就去学校当老师,教授中文。

在军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工作努力,一丝不苟,对待孩子们认真负责。很快他便在华侨中出名了,华侨们都争着抢着将孩子送到王兴复任职的学校。


在大家的极力支持下,王兴复成为了华侨小学的校长。课上,除了给学生们教授中文,他时不时会讲起抗美援朝的故事,那些血与火的战斗从他的亲身经历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爱国的情怀在教室中传递,中国人不屈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这些孩子。

他从没有忘记,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的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步入中年的王兴复希望再次回自己的故土,看一看故乡的月亮。

当年,他就地复员,没有完成志愿军的使命,现在他也想去弥补心中的遗憾。深夜,王兴复失眠了,记得上一次那么纠结还是在多年前决定就地复员的时候。

战友,领导,中国民众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亲切的家乡人呀。他恨不得一步就跨回祖国,看看心中割舍不了的地方。

叶落归根,回到祖国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表露想法,因为他不想让吴玉实的父母难过,也不想让妻儿感到不安。但有时候这种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是控制不住的,或许他真的应该回去了。

吴玉实的父母去世后,对家乡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王兴复跟妻子吴玉实商量,希望一家人能够回到中国,在那里定居生活。

听到丈夫的话,吴玉实立刻表达了支持。即使是异国他乡,即使是陌生的环境她也选择相信这个与她风雨同舟的男人,只有他们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在当时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变更国籍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对国籍管控非常严格的国家。

但王兴复没有放弃,也没有犹豫,征得了妻儿的同意他已经毫无牵挂,他畅想着一家人未来在祖国美好的生活,他暗暗起誓要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一年又一年,王兴复期盼着,他相信一定会有回到祖国的那一天。经过很长时间的协商和审批,王兴复终于拿到了同意书,重新恢复了中国国籍。当同意书送到他手上的时候,这个坚强的男人终于流下了眼泪。

他心心念念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拥抱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告诉他们,未来一定会为这个小家而努力奋斗。70年代末,王兴复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重走当年来的路,王兴复有些感慨,看着当年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焕然一新,他知道万千和他一样的人的努力没有白费。


终于,王兴复回到了阔别将近三十年的故乡。对于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王兴复有些陌生,经过30年的发展,祖国已经变了样子,但这里的民众依旧朴实热情,这里的空气依旧那么香甜。

他来到抗美援朝烈士的墓前,默默地流泪,这些冰冷的墓碑都是他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相比于牺牲的烈士,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仅躲过了枪林弹雨,还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

现在,王兴复终于回来了,他要带着战友们的愿望,替他们去建设美丽的祖国,替他们去看看这个伟大的时代。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教学的工作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课堂上不断地被讲述,一颗颗爱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朝鲜   志愿军   祖国   姑娘   国籍   战友   中国   怀抱   战士   家人   物资   战争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