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遇见三件大事,彻底压垮毛主席晚年病躯

“如果没有这三件事情,毛主席的病情应该不会加速恶化。”这是晚年的张玉凤所说。

1976年,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最为悲痛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不仅发生了罕见的天灾—唐山大地震,更有三位伟大的开国元勋永远离开了我们,其中就有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因此人们又将这一年称为“中国的国殇之年”

毛主席

而正是这“国殇之年”发生的三件大事,彻底压垮了毛主席晚年的病躯,最后一件事还成了毛主席一生最大的憾事。那么,197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英雄暮年遇天灾

1976年7月28日,一场罕见的灾难突袭了华夏大地,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地区遭遇了7.8级的大地震,甚至连北京都有强烈的震感。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绝大部分人都处于睡梦之中,根本没有机会逃离,最终导致了超过24万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当时地震仅仅持续了大概20多秒的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瞬间,整个唐山市就变成了废墟,围墙、房屋接连倒塌,连公路也随着剧烈的摇晃裂开了近1米的口子,到处是哭喊声和求救声,宛如人间地狱。

唐山地震

强烈的地震不仅摧毁了唐山市大量的建筑,还破坏了唐山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全部中断,唐山市能够与外界联系的常规通讯手段几乎全部失效。为了尽快把灾区的相关情况上报给中央,开滦矿山派出了熟悉情况的人员开车前往,驻唐山空军部队则是直接派出了飞机,天上地下同时进行,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送到了北京。

此时,毛主席刚刚在众人的劝阻下,搬入相对牢固的202号房,但因为身体虚弱,毛主席再次陷入了昏睡中。

“主席已经处于昏迷或是半昏迷状态,脸色苍白几乎看不到血色。在他的鼻子上还插着一根鼻饲管,随着缓慢的呼吸,上下摆动。看的我心酸不已,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这是毛主席的警卫队长对当时场景的回忆。

毛主席

他还说:“后来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来送唐山地震的报告时,看到毛主席正处在昏睡中,连续张了几次嘴,都不忍心叫醒主席。”但是,毛主席一直记挂着灾区人民及受灾情况,根本没有睡实,在感到身前有人影晃动后,就立马睁开了眼睛,“是唐山地震的报告出来了吗?快拿给我看看”。

旁边的秘书在听到毛主席的话语后,就立刻接过了报告,准备读给毛主席听。因为这些年毛主席的病情急剧恶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平日里,都是让秘书将文件和报纸读给他听。

但这次,毛主席却坚持要自己看,因为他想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看着看着,毛主席突然抑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起来。

毛主席

当时的新中国可谓是百废待兴,老百姓还没有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却突然遭此苦难,给病重的毛主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但是,心系百姓的毛主席很快就重新振作了起来,向前来汇报地震情况的华国锋说道:“救灾是最要紧的,我自己现在病中,就由你去处理这些事。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尽快展开救援,把灾区人民的生活安排好。”

说着,毛主席紧紧握住了华国锋的手,再一次交代道:“你马上就动身去唐山,代我好好慰问一下灾区的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中央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统筹部署相关的救灾工作。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也马不停蹄地向唐山赶去,两三天内就有超过十万的解放军部队陆续抵达了灾区。同时,大批救援物资也开始从大江南北运往唐山,救灾工作全面开启。

1976年8月4日,华国锋带着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抵达唐山,对灾区人民进行了亲切的慰问,并告诉他们,毛主席一直牵挂着唐山人民,还对唐山人民勇敢对抗灾难提出了表扬。但毛主席原本病弱的身体,在经过这次灾难的打击后,开始是一天不如一天,很少有清醒的时候。

连遇噩耗,举国悲痛

1976年1月8日,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这位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了一生的好总理,刚带领大家从战争时代走向和平生活,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的幸福,就因患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周恩来总理

其实,早在1967年2月,周总理就因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脏病,当时很多的老战友都劝他,放慢工作到医院好好地调养一段时间,但周总理却是笑着说:“在我国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我们活着的人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把牺牲同志的工作也承担起来,让他们‘伴随’我们继续在工作的‘战场’上战斗。要调养,以后总有时间的。”

1972年5月,周总理被查出患上了膀胱癌,并且情况很不乐观,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但是,当时国家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国际上的局势也风云变幻十分不稳定。我国可谓是正处内忧外患之中,再加上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又十分堪忧,周总理就多次拒绝了主治医生的手术建议,依旧拖着病体努力工作,这也导致了他的病情快速恶化。

周恩来总理

1974年,周总理的膀胱癌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时常会出现缺氧症状,连冠心病也因此加重,整个身体不断发出“警报”。但是,周总理仍然放心不下国家的各项的工作,拒绝进行手术。

无奈之下,周总理的主治医生只能向叶剑英元帅求助,“你快去劝劝周总理吧,他的病情真的是不能再耽搁了,再这样是要出事的。”而叶剑英元帅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神情严肃地说道:“这个事还是要汇报给主席,让主席去劝他,别人说都是不管用的。”最终,在毛主席的强制命令下,周总理答应召开完马来西亚与我国建交问题的会议,就去治疗。

1974年5月29日,会议圆满结束,往日总会先行离开的周总理,却一反常态站在门旁没有离开,他想在到医院治疗前,和毛主席好好的见上一面。等到毛主席将外宾送到门口之后,与站在门旁的周总理目光相遇。

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主席原本满是笑意的脸色却突然严肃了下来,露出了忧伤的神情,缓缓地伸出手与周总理握在了一起,并轻声说道,“你要好好接受治疗,我等着你回来,咱们继续并肩战斗。”

1974年6月1日,周总理遵守承诺,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并在当天就行了手术治疗。刚开始的治疗很成功,周总理的病情也开始逐渐好转。但生活总是会在意想不到处,突然掀起波澜。1974年8月7日,周总理的病情再次复发,并且开始极速恶化。

1975年末,经历了几次大手术后,周总理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治愈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周总理却是笑着对医生说道:“我能不能搬回家里住,以我现在的情况,待在医院里,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正好可以腾出床位,给需要的人用,也方便你们去照顾更多的病人。”

周总理

这时,周总理的主治医生却是红着眼睛说道:“搬什么搬,你又听谁在那里胡说八道了,你这病我准给你治好了,到时你想搬哪住都行,现在就在这安心待着吧。”

可惜人力总有穷尽时,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因癌症抢救无效逝世。当时,这个消息先是送到了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手中,她看着报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天塌了一般,泪水不不受控制的汹涌而出。心情平复后,张玉凤几经思索,还是决定马上将这件事告诉毛主席,虽然很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但这种事是瞒不住的。

当工作人员流着泪读完讣告后,毛主席整个人愣住了,泪水瞬间涌出了眼眶,嘴角连续蠕动了几次,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毛主席

张玉凤见状立马走到床前轻声安慰道:“主席,人死不能复生,您不要太过激动,您的身体情况也不容乐观,情绪波动不能太剧烈。”在张玉凤的多方劝解下,毛主席慢慢平复了下来,但眼中的悲痛仍然难以掩饰。

等毛主席的情绪彻底平复后,张玉凤犹豫地向他问道:“主席,您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毛主席听后眼泪立马流了下来,轻拍了下肿胀的双腿,痛苦地说道:“我也走不动了。”最终毛主席只能通过观看电视的方式,送一送自己这个携手近半个世纪的战友。

自从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说话,脸上也看不到任何笑容。他还会时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那有什么‘万寿无疆’,真是天大的唯心主义!死亡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也不会例外。”

毛主席

然而,时间总是那么残酷无情,毛主席还没有从周总理离去的悲痛中缓过来,就又收到了一个噩耗,7月6日开国大元帅朱德将军病逝。

当这个沉痛的消息,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时,身体虚弱的毛主席似乎悲伤的连大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任由泪水慢慢从脸颊滑落。

沉默许久后,毛主席好像才重新有了力气,声音低哑向工作人员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去了?朱德究竟是得了什么病?”

原来,90岁的朱老总,在6月21日因为受凉患上了感冒。可谁曾想,几天的时间,病情就急剧恶化了转化成了肺炎,还导致了心脏衰竭、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因为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朱德

在半年时间里,两位几十年的老战友先后离世,使毛主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昏迷或半昏迷状态,后来甚至连吞咽食物都做不到,只能采用鼻饲的方式来进食。最终,在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

失地未复成憾事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总是不断感慨,“收复台湾的计划没有实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早在1956年,印尼国父苏加诺应邀到中国访问时,两人就针对当前世界发展局势以及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互相交流了看法与意见。

当时,苏加诺在谈及国际形势时,曾提到了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中国台湾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毛主席从容地说道:“出路只有两条,一条通往华盛顿,而另一条通往北京。”但紧接着毛主席又自信地说道:“第一条路是完全行不通的,他们最终还是会被所谓的朋友抛掉。”

毛主席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放弃过解放台湾。早在1949年3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西柏坡首次提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目标后,这一口号就随着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

1950年的3月,中共中央将苏联所提供的贷款三亿美元中的一半用于提升海军装备,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军的各项军事建设,积极改进作战方式,为武力解放台湾做好了详尽的准备。同年5月,解放军通过渡海作战与琼崖纵队里应外合,成功解放了海南岛。

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蒋介石下达撤退命令,主动放弃舟山群岛等台湾外围防御点,收缩兵力,用以加强台湾的防守。但粟裕将军,早已根据敌人的部署,制定出了完善的攻台计划,还集结了近50万的攻台部队,解放台湾已经是指日可待。

粟裕

可是,世事难料,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中朝边境,解放台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谁曾想,后来的国际形势接连变换,让收复台湾的计划一拖再拖,最后成为了毛主席逝世前,心中最大的遗憾。

时至今日,当年的革命先辈早已“仙去”,但他们和毛主席的精神却永远存在,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拼搏,让华夏民族从此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唐山市   唐山   台湾   灾区   临终   晚年   病情   主席   身体   情况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