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放弃三万月薪回乡做渔民,现月入几十万,他如何做到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年32岁的张序剑,是福建宁德霞浦人。

张序剑

从2019年到2022年,在大家都哀叹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这三年时间,张序剑反而成功创建了自己的事业。

不仅个人收入从以前的月薪三万,到现在的每月收入几十万甚至更多,张序剑还为家乡提供了三百多人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海鲜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他的故事里,成功仿佛是一场奇迹。

但实际上,在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虽然三年疫情让很多传统行业失去生气,但机会在今天仍然是无处不在,只看你是否愿意,迎头与机遇撞个满怀。

01 与大部分人背道而驰的选择

和很多老家福建宁德霞浦的年轻人一样,张序剑年轻时的目标,就是走出家乡小小的渔村,逃离父辈成为渔民的宿命,走进大城市。

但是他最终的抉择,却是放弃城市里已经每月3-5万元的高薪生活,转而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和父辈一样,却又完全不一样的渔民。

张序剑抓到一只八爪鱼

张序剑的选择,与众不同

在旁人眼里,张序剑一直是一个头脑有些灵活的年轻人。

虽然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张序剑对经商总是充满兴趣,而且胆子大,也敢于尝试。

还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尝试做过购物网站,大学毕业后他又开过家具店,涉足过LED灯具、充电宝行业,可以说对商贸行业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

张序剑对商机嗅觉灵敏,做事风格敢拼敢闯,加上工作勤奋有干劲,很快成为城市里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如继续在大城市里拼搏发展,他会彻底告别祖辈风吹日晒的渔民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城市精英。

2019年,因为在和母亲通电话时,张序剑意外听到了父亲张应斌赶海受伤的消息。富有孝心的张序剑心疼父亲,开始萌发了回到家乡帮助父亲,并照顾父母亲的想法。

一开始,对于回到家乡照顾父母亲之外如何生存,张序剑有一些想法,但还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机会无处不在,凭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

彼时,张序剑刚刚新婚,即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年轻的他决心放下眼前的一切,重头再来,给自己一个挑战,给媳妇和肚子里的孩子一个未来,给年迈的父母亲一份回报。

张序剑和父亲张应斌

他想先从和父亲一起赶海开始。

一开始,赶海了一辈子的张应斌并不理解儿子的决定。

作为一个地道的渔民,朴实的张应斌很清楚,赶海是靠天吃饭的,随着沿海渔业资源的越来越匮乏,赶海讨生其实已经越来越难。张应斌每月渔业收入仅仅只有数千元,所以,对于儿子想要回来的打算,张应斌最初是非常反对的。

张序剑对不理解自己的父亲说:“我现在和你一起赶海,是为了让你以后不再赶海。“

02从和父亲一起赶海开始

赶海,是海边渔民千百年来的一种谋生方式。

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赶海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

渔民需要顶着风吹日晒,在大海退潮之后的河滩上,挖开淤泥堆,寻找各种藏在里面的海货。

赶海抓到的海货,可以拿到市场销售,一只皮皮虾不到一元钱,但一只大的八爪鱼可以卖到三十元。所以每次当张序剑的父亲抓到一只大章鱼或者大螃蟹时,脸上都忍不住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张应斌赶海抓到一只螃蟹

张序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赶海人,从事赶海已经有30余年了。退潮后海滩淤泥里藏着的各种海货,都逃不过他那双眼睛。

除了可以发现藏起来的宝贝外,老张更厉害的是能够知道如何不让它们逃跑,快速地把它们挖出来,这可完全是一门技术活。要判断这些螃蟹、八爪鱼、海鳗在坭水里往哪里逃,还得比它们速度更快挡住它们的去路,再把这些想藏匿在泥堆里的小家伙们揪出来。

这个过程,确实也充满了未知的乐趣。

作为一个对时代新商业模式充满兴趣的年轻人,张序剑之前就接触过短视频,看到了不少别人发在平台上的生活场景。他敏感地想到,如果把父亲的赶海生活拍摄发到平台上,再配上他的解说,也许也能吸引别人的观看。

一开始,张序剑想到的是拍摄短视频,做“赶海达人”,同时销售一点家乡当地的各种海产品。

2019年的短视频平台,还属于新兴事物,当年同为福建老乡的三农头部网红乡愁,也才进入自媒体平台一年而已,而一些各地的三农自媒体人,也刚刚开始尝试在平台直播带货,对于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

其中的佼佼者,例如广西的九妹,属于最早的三农网红之一,也仅仅是比张序剑早两年,在2017年进入平台而已。九妹在2019年创造了月销售150万以上的成绩,另外每月流量收益+直播效益大约为50万元。

三农网红九妹

早期自媒体人成功的经历鼓励着像张序剑这样好学的年轻人,张序剑一边在平台揣摩别人的自媒体方法,一边开始琢磨着自己的道路。

张序剑在抖音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叫做“赶海父子”,开始记录父亲的赶海过程。

对于视频另一头的无数观众来说,张家父子的赶海过程充满着挖宝一样的乐趣,你不知道下一分钟里在淤泥中会遇到什么海货。特别是住在内陆城市的观众,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真实的赶海过程,短视频平台给了他们可以近距离围观这一切的机会。

在“赶海父子”的视频里,当眼疾手快的老张,在海滩淤泥中奋力地挖开淤泥,不停探寻新鲜海货时,张序剑则不断调整着拍摄距离,好让观众可以看的更清楚。

张序剑拍摄父亲赶海

同时,张序剑还在视频里为大家现场解说,父亲看到了什么,正在挖的是什么,怎么去抓到这些海货。

特别是一场人和海洋生物斗智斗勇的过程结束后,当老张终于拽着海鳗的尾巴,或者夹着螃蟹的身子,又或者提着八爪鱼的一只触角,把它们费力拉出泥坑里的时候,观众也会忍不住喝彩,和老张一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果不其然,新颖独特而又充满乐趣的赶海题材,吸引了大批网友,“赶海父子”的粉丝开始快速积累,截至目前,已经有了200多万的粉丝量。

从一开始拍摄视频时,张序剑就同步开始了自己的直播,只是在早期的直播里,他销售的海货品种比较杂,还没真正想好自己的定位。

当越来越多的粉丝涌入直播间,不少粉丝询问哪里可以买到视频里优质的海货时,富有商业头脑的张序剑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想来想去,张序剑想到了选择当地特产--大黄鱼作为他的未来事业方向。

03大黄鱼带来的事业

黄鱼,因肉质鲜美,没有小鱼刺,方便食用,是国内最受欢迎的三大主要海鲜鱼类之一。而中国的黄鱼,据称百分之九十产自福建宁德,宁德的黄鱼,百分之八十养在张序剑的家乡-霞浦。

霞浦的黄鱼个大,肉嫩,味鲜,是地地道道的优质海鲜,品质有保障。

但以往霞浦的大黄鱼,因为渠道单一,销路不畅,渔民辛辛苦苦养殖的优质大黄鱼,无法给他们带来富裕的生活。

对于张序剑来说,短视频平台,却给了他一个把本地优质黄鱼介绍到全国各地的最好机会。

短视频和直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更近距离地展示货品的细节。而张序剑,把这个新型商业方式的优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张序剑要做的,就是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当地人养殖和捕捞大黄鱼的过程,甚至杀鱼阿姨处理海鱼的流程,他都放在直播间里进行展示。这样,霞浦大黄鱼从源头产地发货的细节,网友们在直播间看得明明白白,自然就激发了大家购买当地新鲜大黄鱼的欲望。

直播间里杀鱼阿姨正在杀鱼的细节展示

不仅如此,张序剑明白,想要自己的大黄鱼好销,各种各样做鱼的教程是少不了的。

在“赶海父子”的视频里,大黄鱼的做法多种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红烧,清蒸,还有剁椒口味、芒果咕噜黄鱼鲞、黄鱼鲞锅贴、荔枝烤黄鱼鲞等零零总总几十种吃法。

为了不断挖掘怎么吃大黄鱼的话题,张序剑还开动脑筋和媳妇一起拍摄出家庭小小情景剧,展示自己为媳妇换着花样做美食的场景。

这样不仅可以教网友如何烹制大黄鱼,创造更多的黄鱼销售机遇,还可以打造自己爱媳妇的好男人人设,一举几得。

介绍养殖细节,挖掘新鲜吃法,张序剑的视频开始围绕着黄鱼找话题。同时,他的事业,也开始围绕着如何养殖、捕捞、加工、保存、运输黄鱼完善各个环节。

张序剑深知,把一种产品做精做细,往往比多品种经营更容易做出口碑。

张序剑介绍黄鱼打包车间

而直播的方式,也终于给张序剑的“黄鱼梦”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据张序剑自己介绍,从2019年到现在,他一共直播了一千多场,总的观看人数超过了十亿,最高的时候,单场卖出了超过两百万的货,最高的一次直播,单场的人气突破了一千万。张序剑的直播间,也成为了抖音平台大黄鱼销售榜第一名。

2020年在接受“最人物”媒体采访时,放弃城市高薪回乡创业的张序剑也终于自豪地承认,全家月收入已从以前的每月几千元,快速增长达到每月十几万元。彼时,张序剑的粉丝量还不到一百万。现如今,应该是更上了一层楼了。

不仅如此,张序剑的黄鱼事业还带动了当地三百多留守妇女和中老年人加入了他的事业,以前月收入几百元的杀鱼阿姨现在每个月可以挣到几千元。

同时,张序剑还建立了直播带货农产品销售的培训基地,孵化了一千位素人主播,拓宽了村民们的就业之路。

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小有成就,伴随着张序剑黄鱼事业的快速发展,他的父亲张应斌的脸上,也开始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朴实憨厚的张应斌没有想到,走出渔村而又从大城市回来的儿子,让祖祖辈辈看天吃饭的渔民们,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张序剑和父亲张应斌面对镜头介绍黄鱼

写在最后

央视名嘴张泉灵有句话说得很好: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但是同样,时代在带着新的机遇而来的时候,只要你有心,也能够发现。

最近这几年,普通人创业的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传统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时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很多人感叹,现在创业太难,机会太少。

但如果你琢磨九妹、乡愁、张序剑等等这几年涌现出来的自媒体人的成功之路,你会发现,不再抱着传统的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从中也能寻找到大量的机会。

和大家共勉。

全文毕。


我是薄荷糖,一个关注普通人如何能够越过越好的自媒体码字工,感谢您的阅读。

往期有关自媒体人的文章,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两位农村妇女自媒体人,一个年入千万另一个仅几十万,到底为何?

从农村网红张同学与城市网红比较中,揭开一个自媒体赚钱规律

四十岁大叔靠穿高跟鞋,还债500万,并东山再起

七十岁在头条月入上万,粉丝量26万,超过年轻人,为啥她这么牛?

四次登上央视,被称为“保定爱迪生”,手工耿的发明到底有多搞笑

卖惨扮穷人,生活是作秀,牛爱芳和小春花只有龅牙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渔民   霞浦   宁德   海货   大黄鱼   黄鱼   淤泥   福建   回乡   父子   月薪   家乡   父亲   事业   媒体   平台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