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官场上的常青树,“十朝元老”的乱世奇人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说到官场常青树、不倒翁,你会想到谁?是侍奉汉初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外加汉高后吕雉,堪称历经“四朝”元老并官拜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平;还是那个共事七主,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朝的一代名臣裴矩;亦或者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雄主位极人臣、死后配享太庙的唯一汉臣张廷玉?

以上都不是。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是历经五代十帝,基本上每朝都能受到重用并位列宰辅,被称为“十朝元老”的乱世奇人——冯道,可以称之为“官场不倒翁”中的大拿。

图片来源自网络

冯道为官

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出生于公元882年,此刻正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即将进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该时期王朝更迭十分频繁,是一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乱世,冯道这才有机会成为后来的“十朝元老”。

也正因如此,冯道被认为是一个不忠之人。他的这种“左右逢源”的行为,一直为历代史学家不齿,更被忠臣孝子谩骂,都认为他卑躬屈膝、无君无父,是个没有骨气的人。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历经十朝而不倒,岂能没有超人的智慧和胆识,到底他有何种为官之道能让他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历经数十年而屹立不倒?

应该就是冯道自己曾经说过的:“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冯道为官,靠的不是两面三刀或者溜须拍马,相反他是一个很有操守的人,歪门邪道的事不做,不贪财、不好色,绝不以权谋私,为朝廷提携贤良,不以家世背景为标准,唯才是举,关心民生疾苦等等,可以说是个值得称道的“好官”。

有一次,明宗得了一个玉杯,上刻传 “传国宝万岁杯”一行字。明宗爱不释手,常常向冯道炫耀。他语重心长地劝告:“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做帝王应该有一种无形之宝,那就是仁义”。告诫明宗守住皇位要靠仁义。

看到明宗安于现状,他委婉地劝说要居安思危。他十分注重规劝的技巧,说:“臣以前在太原时,有一次奉命前往中山,路过地势险要的井陉关,臣担心马匹失足,都会谨慎的抓住缰绳。但是等到平坦大路,不再小心抓牢控制,却被马匹颠倒在地。”接着他话锋一转,说治理国家也是这样,一定要居安思危,更加小心谨慎,来不得丝毫懈怠。明宗听了很是佩服。

石敬瑭勾结契丹灭了后唐,建立后晋。为稳定政局,又将冯道请出来做宰相。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 契丹乃虎狼之师,此去凶多吉少,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获悉此事后,便在纸上 写下“道去”二字,石敬瑭不让他去,但冯道却不以为然。

冯道在契丹两年,得到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扬言说:“北地苦寒,自己年老体弱, 要早做准备。”他在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冯道在驿馆又磨蹭了一个月后,才慢慢启程,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界。左右随从不解, 冯道说走得再快,也没有契丹人的马快,快逃肯定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大家听了,无不叹服。

冯道为人

冯道虽身居高位,却贵而不骄。梁晋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住在茅草屋中,连床席都没有,就睡在一捆喂马用的干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禄备办饮食,与仆役们同锅吃饭。有的将领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退却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然后再寻访她们的主人,将其送还。

他还经常慷慨解囊,救济贫苦百姓。冯道在景城守父孝时,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亲自耕田砍柴。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为其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

冯道性情宽厚,能以平常心待己,宽容心待人,其涵养非一般人所比。后晋时期,有人牵驴入市,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冯道得到亲信的禀报,毫不动怒,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冯道终其一生,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最终于显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终年七十三岁,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赐谥文懿。可以说在当时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乱世巨星”,当之无愧。

图片来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元老   契丹   乱世   后晋   后唐   常青树   虎狼   居安思危   不倒翁   高祖   马匹   奇人   官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