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

从金山寺出来,我们便去西津渡。导游说,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云台山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渡口,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前几年才开发出来供游人参观游览。

同伴中有熟知西津渡的,补充说: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同伴还背诵了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据说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题写在西津渡某座小楼墙壁上的。有论者评论说这首诗意境凄美,画面感极强,与唐代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同写“客愁”,各臻妙境。

只几分钟,车子就到了西津渡。大家下车随导游进入西津渡古街。这古街是丁字形,街道很窄,青砖铺地。其实老街都一样,工业化之后街道才越弄越宽。街道两旁的建筑属明清式样,砖是旧的,但建筑应该是新砌的。两侧有店铺,墙上挂满了红灯笼,让人有些不适应。有人干脆向导游提起了意见,说这场景仿佛成了红灯区!

街道尽头是好几十级台阶,走上去便是一条横着的古街。这古街应该是建在山麓上的,左手处有一亭子,上写“待渡亭”三字,是等待过渡的人暂时休息的地方。导游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王安石、陆游等人都曾在这里候船等待过江。我想这不稀奇,那时候江上没桥,只能坐船过江,那么在此等待过江也属常事。不过我还是进亭坐了下,心想沾点文气吧。

这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比方说昭关石塔、观音洞等。昭关石塔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塔基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 观音洞在昭关石塔旁,是在山体上凿出的洞。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据说当时镇江江面开阔,常有船翻人亡的事故发生。有一天观世音菩萨途经镇江,恰巧看见江面上有船倾覆,一贯慈悲之心的观世音菩萨立即伸出援手,将在波涛中挣扎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人们感念于观世音菩萨的恩德,于是建了个观音洞。

我们踏着青石板路面,顺着古街一直往前走。建筑也都是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雕花门窗。店铺很多,有饮食,有百货,但好像以书店为多。所以有人说古街有浓郁的书香味,文化氛围很浓。限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而事实上,对各处的文物古迹,于我总是只匆匆一瞥,看到就算。仔细考究,那是文物学家或历史学家的事。

在英国领事馆旧址前我们停下了脚步,这座三层建筑建在山坡上,很气派,让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也可以想象当年大英帝国的傲慢。史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天津条约》,长江沿线被迫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1864)在这里修建了英国领事馆。光绪15年(1889)正月初六,由于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被激怒的数千镇江民众愤怒地焚烧了领事馆。现在的主楼是清政府赔款于1890年重建的。此英国领事馆旧址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历史让我很是感慨,也让我想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从而彻底结束了列强欺凌中国的时代!而其实,西津渡不单单是一个有名的渡口,也不单单是一个商贾云集的贸易商业文化区,其实还是个有名的古战场:东晋隆安五年(401),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公元 684年,唐武则天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徐、骆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宋代,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据说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

我们顺原路返回,走出西津渡街口,前面有一个西津渡清代小码头遗址。遗址是密封式保护,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玻璃。我俯下身仔细观察,隐约可见一级级码头。旁有说明文字,说这小码头为清代康熙年间始筑,后随着江中淤泥上涨,逐渐被掩埋,直至2008年4月考古发现。

我站在这里向四处张望,却不知长江在于何方?那么,数百年前,奔涌的江水就在此处拍岸,高亢的船歌就在此地萦绕……沧海桑田,人非物也非。人生,在此历史长河中,也就是短暂的一瞥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金陵   镇江   石塔   领事馆   渡口   宋代   唐代   清代   观音   导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