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金奖得主中,有3位是北大校友!阿里数学竞赛2022获奖名单公布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9月26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发布2022年获奖名单,共77人获奖。

本届大赛吸引了几十个国家的55000余人报名,最终获奖者有一半是00后。大赛史上最年轻的“数学新生代”,将共同分享400余万奖金。

全名单

优秀奖选手共计 57 名,其中来自北京大学选手达到17位

4位金奖得主中,有3位是北大校友

今年摘得金奖的4位全新面孔,分别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卢维潇(北大本科校友)、北京大学的陈泽坤、布朗大学的饶正昊北大本科校友)、麻省理工学院的姚远。有趣的是,四位都是95后,平均年龄25岁,均为在读数学博士生。

图为:MIT卢维潇

图为:MIT姚远(左)与MIT张盛桐(右)

生于1998年的金奖得主姚远与2000年的银奖得主张盛桐就读MIT本科阶段就联合团队攻破了困扰数学界70多年的难题——高维空间等角线数量最大值问题,成果发表于数学四大顶刊之一的《数学年刊》

图为:Brown饶正昊(左)和北大陈泽坤(右)

另两位金奖得主,饶正昊(北大本科校友)陈泽坤则是武汉老乡,他们结缘于高中时代,曾一起在上海上竞赛课。两个人都参加了多届数学大赛,这一次拿到了让自己很满意的成绩。

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又有一人归来


“您还记得这张合照是什么时候拍的吗?”

记得是2004年夏天,朱歆文、恽之玮等人快要出国了,前一年出国的袁新意刚好回来团聚,大家相约用一场长跑做为纪念。他们从北大出发一路向南,跑到长安街,跑过天安门。不过刘若川“很过分”,中间某段骑的是自行车。这张照片应该是出发前照的吧。

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左起依次为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

2020年1月,UC Berkeley副教授袁新意回到北大,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这意味着,他是继许晨阳、刘若川、肖梁之后加盟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又一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成员,延续着学生时代与北大的情缘。

袁新意是新生代数学家中首位在美国顶尖高校获得终身教职后回国的学者,他也是首位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学金华人

今年春季学期,袁新意开课给北大学生讲授数论、代数几何方面的知识

提到自己开设的课程,他表示“是非常专业、非常难的数学课”,不过他上课时很快乐:北大的学生们勤于思考,“能问出很好的问题”,“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更熟悉相关知识,把思路整理得更清晰,对我自己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袁新意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袁新意也开始着手培养研究生,他希望在教授给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时,也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术品味。当然,他期待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而这些,都会融入他们的学术底蕴。

袁新意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3年获本科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同年获Clay Research Fellow,在美国克雷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至201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助理教授,2012年起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任助理教授,2018年7月起任副教授,2020年1月入职北京大学。

袁新意的工作领域是数论和算术几何,主要的工作方向有:1.Arakelov几何,丢番图几何与代数动力系统;2.自守形式,志村簇与L函数。他在这两个方向都有突破性的工作,被认为是这两个方向的国际领军数学家。

2018年袁新意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上课

先后在克雷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后,袁新意于2020年回到他熟悉的燕园。尽管校园变化很大,但未名湖的风景依然让他感到赏心悦目,仿佛心能得到一种平静。在国外任教多年,袁新意对中美高校数学教育的差异有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国外的基础课不多,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自主性。国外顶尖高校的数学系规模普遍较小,而北大这边,新近众多高手的加盟让这里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在数论的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了某种规模优势。坐落在未名湖北畔静谧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正成为数学研究蔓延生长的一方沃土。


数学中心院落外景

近期,袁新意与张寿武合作完成了一本研究著作Adelic Line Bundles Over Quasi-projective Varieties,并即将在国外出版。这项研究肇始于两人十年前的一篇文章,但当时的论述写得比较粗线条,领域内的专家们(包括他们自己)并未感知到该文章提出的新理论的潜力。

2019年,Dimitrov、高紫阳、Habbeger三位学者在“一致Mordell猜想”研究上有了突破性成果,受他们的启发,袁新意和张寿武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正可以实现对“一致Mordell猜想”作理论性解释,从前笼罩在迷雾中的东西,一下子呈现出本质面目。对于理论性证明的意义,袁新意解释道:学一个理论就像登山,攀登的过程很艰难,但一旦你登上去了,就能看到很远很广的地方。

袁新意认为,他们这个理论将会在丢番图几何、代数动力系统,乃至代数几何上有长远的影响。

就在袁新意回归不久,已在法国CNRS研究所取得终身研究职位的学者谢俊逸也来到北大访问,谢俊逸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动力系统,与袁新意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两人经常交流几何Bogomolov猜想的问题。

自从法国学者Ullmo和张寿武证明了算术Bogolomov猜想后,德国学者Gubler和日本学者Yamaki提出这个猜想的几何版本,20多年间始终未得到证明,这也是和“一致Mordell猜想”有莫大关联的问题。

袁新意和谢俊逸在数学研究中心常常互相串门,就解决几何Bogomolov猜想你来我往地讨论了很多办法。两个星期后,他们攻克了这一难题。袁新意愉快地说:“对数学来说,这个周期是很快的。”目前谢俊逸也正式加入了北大,二人的研究成果已被顶级数学杂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接受。

如今,漫步在燕园中,袁新意看到的是与当年的自己一般大的学生们,他有时也会感慨岁月如梭,但同时,他为自己成为一名北大教师而自豪。

光环闪耀的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有着北大1号院系之称,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尤其是2000年前后进入北大数学学院汇聚了一大批天资骄人的年轻学子:1999年入校的刘若川、许晨阳,2000年入校的李驰、袁新意、恽之玮、张伟、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鲁剑锋、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刘一峰等等。如今他们由于在数学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被称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许晨阳

许晨阳1999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2002年、2004年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2018年秋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获2016年ICTP拉马努金奖、2017/2018庞加莱讲座教席、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之“数学与计算机奖”;2018年8月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题为“Interaction between singularity theory and the minimal model program”的报告,回顾了关于奇点理论的最新研究。

熟悉许晨阳的人都知道,他对数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多年的数学学习与研究让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他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满足,数学于他而言是缜密的逻辑亦是绝美的诗歌。

“数学可以给你空间慢下来,需要你完全把精神集中在一件事,深入钻到一个思维去,有一种很古典的纯粹性。”许晨阳说。


朱歆文

朱歆文,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2004年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加州伯克利分校留学,获数学博士学位。

2014年起,朱歆文获得终身教职,开始担任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数学系副教授,2016年升任正教授,是目前华人数学界杰出的年轻数学家之一

朱歆文主要致力于几何表示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几何朗兰兹纲领方面。他研究了环路群的旗流形的几何和拓扑性质,并把几何朗兰兹纲领理论应用到了代数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成果。

2013年,朱歆文被授予2013-2014年度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学金(AMS Centennial Fellowship)。该奖每年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仅授予杰出的获得博士学位3-12年的年轻数学家(近几年均只授予一人)。

2019年6月9日,在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朱歆文获得了ICCM数学奖金奖

朱歆文的重要合作者包括来自北大的刘若川肖梁。(TOP注:刘若川、肖梁均已回国入职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恽之玮(左)和张伟(右)在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上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恽之玮、张伟荣获“科学界的奥斯卡”——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因为他们发现证明了函数域中的高阶Gan-Gross-Prasad猜想而获得了数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恽之玮来自于江苏常州,人称“恽神”——2000年,他满分获得第41届IMO金牌,同年保送北大;本科生期间,数学专业课19门100分,7门99分,其中不乏大一时便已修过的高级课程;大一上学期学完抽象代数,大三读完哈茨霍恩的《代数几何》,看理论书籍感觉就像阅读小说;每天研究10小时以上的数学而不觉疲倦……

恽之玮回忆道:

我的大学生活很快乐,因为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来学数学,而且是向深度学习。

恽之玮2004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2009年获博士学位。2012年因其在“表示论、代数几何和数论等方向诸多基本性的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2012-2016年历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曾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于2018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张伟,2000年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4年毕业后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009年获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讲师,2010年因其在数论、自守形式、L函数、迹公式、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数学的广泛领域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2011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任教授,201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年长他们一级的99级本科生刘若川也是数学界的翘楚。在国外深造后,选择回国发展,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双聘教员

刘若川已经成为p进制霍奇理论研究领域最好的世界级专家之一,并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开始着手做模形式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级的肖梁和鲁剑锋也是极优秀的青年学者。肖梁因出色的研究工作获西蒙斯基金会奖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而鲁剑锋则获得了斯隆研究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生涯奖、美国数学及其应用学会IMA奖等多种奖项。

审核、编辑: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北大数院、杭州日报,中国青年网、阿里达摩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普林斯顿   麻省理工学院   北大   北京大学   阿里   代数   美国   金奖   得主   几何   研究中心   校友   教授   数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