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一老妇家吃饭,老妇怒斥这个位置你不能坐,康熙:赏黄马褂

康熙在位之时,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清朝的兴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开创出千年难得一遇的“康乾盛世”局面。

康熙一生活了69年,在位时间长达61年,他不光是中国封建皇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更是一个十分“大方”的皇帝。

据野史记载,某天,康熙到一个老妇人家吃饭,他才在位置上坐下,却被老妇人严厉怒斥:“这个位置你不能坐!”

康熙愣了下,后来,他给老妇人赏赐了一件黄马褂。

“黄马褂”,究竟是什么?

在某些清朝的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见某个臣子穿着黄马褂招摇过市,有时候,这些臣子犯了事,却因为身穿黄马褂的原因,最后被皇帝网开一面。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黄马褂,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清朝时期,马褂只是一种满清官服,马褂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官员能够更好地骑马;而明黄色的马褂,则是只有皇帝才能专用的马褂。

要想获得黄马褂,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在皇上出行的时候,随行在皇帝身边的御前大臣和贴身护卫;第二种是在皇帝外出打猎的时候,献上珍贵猎物或者拥有绝佳打猎表现的大臣,为了嘉奖他们,皇帝会亲赐黄马褂,但是他们的黄马褂只能在皇帝狩猎的时候才能穿。

第三种则是对皇帝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对于这类型的人才,皇帝会给他们亲赐黄马褂作为奖赏,最重要的是,通过第三种方式获得的黄马褂,一般不受穿着限制,也就是说,只要获得黄马褂的大臣想什么时候穿,就可以什么时候穿。

而且,这件黄马褂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荣誉和皇帝亲赐的权力,比如有些官员要去办案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事情,通常会穿上黄马褂。

届时,下边的官员看见黄马褂,就如同看见了皇帝的圣旨一样,不仅不会多生事端,还会把这个穿着黄马褂的大臣封为座上宾。

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官员的一生中,能够得到一件黄马褂,那可以说是获得了无上荣光,以后“死而无憾”了,比如清朝有一个名叫胡雪岩的官员,他因为对朝廷和皇帝有杰出的贡献,所以被皇帝特别嘉奖了一件黄马褂。

可惜的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动荡,如今完好留存在世间的黄马褂已经所剩无几了,不过,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右旗博物馆中,却珍藏着一件黄马褂。

这件黄马褂藏品长及肚脐,袖长及手肘,四面开禊,颜色明黄。

关于这件黄马褂,其实还有一段与康熙有关的历史。

康熙来吃饭,顺便赏赐黄马褂

话说有一天,康熙决定微服私访,经过商量后,他和他的随行大臣来到了巴林草原。

这一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康熙穿着寻常百姓穿的布衣,骑在一匹小毛驴身上,至于其余的官员和护卫,则是打扮成中原商人的模样。

他们已经行进了很长一段路,眼看时近中午,太阳越来越烈,一行人都有些受不住了,康熙擦去脖子上的细汗,对身边扮成伙计的随从说:“快到晌午了,咱们得找个地方,歇息一下,顺便吃个饭。”

对于这个提议,大家都说好,这时候,有一个伙计看了下地图,对康熙说:“咱们继续往南边走一段路,很快就会到达一个名叫柳泼子的地方,我记得在那儿有一个蒙古营子,咱们可以找个地方歇息了。”

康熙沉吟一息,对这个提议允准:“行,那咱们走快些。”

于是,大家朝着目的地浩浩荡荡地进发,大概又走了一段路的时间,众人终于看见不远处林立的蒙古营子。

得到康熙的首肯后,大家把驴子牵好,分别进了不同的白色蒙古包,而康熙看着眼前的蒙古包,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和他身边伙计走了进去。

蒙古人热情好客,看见有客人从远方来,连忙端上自己挤出来的羊奶招待客人,康熙所进到的蒙古包也不例外。

一位年纪大约在六十多的老妇人走出去,当她看见康熙的时候,先是被眼前这个人的器宇轩昂给惊到,再看他的长相,非富即贵,定是从中原来的大人物,不由得更高兴起来。

康熙微笑着和老妇人打招呼,老妇人也笑着招呼他们。

康熙和伙计一起进入蒙古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五斗柜,柜子上面放着一个用黄色绸缎盖着的画框,并看不出是什么。

虽然看不出是什么,但康熙没有太在意,他左顾右盼,选择在柜子最前面的一个位置坐下。

没想到,他才刚坐下,那个方才还笑意盈盈的老妇人,登时变了脸色。

她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有一些不乐意地说:“尊敬的从远方而来的客人啊,请你离开这个位置,坐到右边来。”

康熙不明白其中隐情,当即一头雾水。

眼见康熙没有起身的意思,跟在他身边的伙计连忙给康熙解释说:“大人,这应该是草原的习俗,北边为尊,所以北边的位置是留给世间最尊贵的人,是不可以给客人随便坐的。”

康熙听完伙计的解释,觉得莫名其妙,他自己就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这个位置别人坐不得,他康熙当然坐得了。

于是他抚着膝盖,哈哈大笑一声说:“原来北边的位置是给尊贵的客人所坐,那我更应该要坐在这里了。”

那老妇人听见康熙这番话,脸色愈发不好看,她招待过很多从远方来的客人,但是没有一个客人会这么不识好歹。

老妇人拉下脸,提高了自己声音,怒斥道:“我都说过了,北边的位置,只有最尊贵的人才能坐!我好心劝你,可是你却如此不知好歹。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所坐的这个位置,是供奉谁的?”

康熙当然不知道是供奉谁,不过,既然都说了是尊贵之人,想来也该是自己吧,所以他就顺着老妇人的话接着问:“哦?那么是供奉何人呢?”

老妇人正等着康熙这句话呢,只见她飞快转身,一把扯掉了遮挡着画框的黄色绸缎,露出一个人的画像来。

这时候,老妇人的神情从不耐烦变成尊敬,她举着画像对屋内的客人说:“你好好看清楚这个人,这可是当今天子康熙皇帝!当年,是他带领精锐部队来到我们草原,并且在我们草原打了胜仗,草原才有如今平安顺遂的日子。”

康熙听到别人这么夸奖字迹,连连点头,好不自在。

那老妇人见他居然没有一点羞耻之心,不由得更加生气,她猛地提高语调说:

“所以,在我们草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北边的位置,是专门用来供奉康熙皇帝的!在康熙皇帝的画像面前,我们什么都不能放,放了就是大不敬,可你倒好,你竟然问也不问就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面。好了,这位客人,现在你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请你从这个位置上起来吧。”

没想到,当老妇人抑扬顿挫地说完以后,康熙脸上的笑意更大了,他看着自己的画像,并不十分地像,于是他开了一个玩笑:“你亲眼见过康熙皇帝吗?你说这是康熙皇帝,难道这真的是康熙皇帝吗?我看他呀,根本是一个庙里的判官!”

老妇人哪里想到这个客人竟然会如此无礼,她气得火冒三丈,拿起扫帚就要把康熙和康熙的伙计一起赶出去。

伙计连忙护在康熙皇帝的身前,不让他被老妇人推搡,但是康熙却抬手拦下了伙计,他二话不说换了位置,坐到了右边的位置上。

老妇人见状,脸色才好了一点,但她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梗着脖子对两位客人说:“这里招待不了你们,还是请你们另寻别地吧。”

康熙却不生气,只见他撑着下巴,笑得很爽朗:“老妇人,还请你不要生气,我们无意冒犯当今皇帝,只是,我曾经有幸见过当今皇帝,可他的长相和你这画像里的人,并不一样呀。”

这人居然见过康熙皇帝!

老妇人心里咯噔一声,心里想这人莫不是宫里的贵人?要不然哪里会见到康熙皇帝呢?

怀着满心满腹的疑惑,老妇人问康熙说:“你真的见过康熙皇帝吗?”

康熙自信地点点头:“当然。”

老妇人想了想,试探着问:“那你一定是从京城里来的人?”

可这一次,康熙却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其实,康熙一行人赶了一大早上的路,现在是又累又渴,他微微一笑不说话后,伙计立刻明白了康熙的意思,对老妇人说:“我们掌柜的十分劳累,还希望您给我们弄点茶水,我们吃完后,还要继续赶路呢。”

老妇人是个实诚人,听康熙说自己见过康熙皇帝,再看他气度非凡,不像是说谎的人,立即对他尊敬起来,很快就给二人端上解渴饱腹的食物。

康熙对此感到很满意,用完餐后,老妇人又给他们安排了一间空的蒙古包,让他们可以睡一觉。

就这样,康熙在这个蒙古营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到了第二日,他们又要动身启程了。

离开之前,康熙准备给老妇人留下一点银钱,但是当他摸遍全身,却尴尬地发现,银钱并不在自己身上。

康熙想了想,觉得老妇人招待得实在不错,而且,对自己的“画像”也很尊敬,皇帝龙心大悦,决定赏赐一个什么给老妇人。

黄白之物未免太俗,就算拿来供奉,也不大好看,康熙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忽然灵光一闪。

他抬手招呼伙计,让伙计去取自己的黄马褂来。

伙计大惊失色,不明白康熙爷为什么要将无比尊贵的黄马褂亲自赏赐给一个农妇人,但康熙没有过多解释,而是让伙计赶紧把黄马褂拿来。

老妇人一看到黄马褂,马上被吓得腿都软了,虽然她生活在草原,可是她明白,明黄色,那是只有皇帝专用的颜色。

康熙好笑地看着老妇人的反应,对老妇人说:“我身上银钱有限,若你不介意,我就把这件黄马褂赏赐给你了。若是你不想要,那么在三日后,会有人来赎回这件衣服。”

老妇人如坠雾中,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又听康熙说:“到那个人来的时候,你就问他要一整个山沟的牛,还有一整个山坡的羊,如果他不给你,那你也不要把这件衣服给他。”

说完后,康熙摆手扬长而去,剩下老妇人傻傻呆呆地捧着黄马褂。

三天后,果然有一个人来到老妇人的蒙古包前,他说他是从巴林王爷府里来的人,而且是奉了康熙皇帝的命令而来。

他说:“三日前,康熙爷曾经路过此地,并且将他的一件黄马褂抵押在此,作为饭钱,如今,我特地来赎回。”

老妇人如遭雷击,没想到,三日前那个自称见过康熙皇帝,并且说皇帝不长画像那样的贵人,竟然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她想了一会儿,借口返回自己的蒙古包,然后与自己的儿子商量说:“原来三日前那贵人竟然是康熙皇帝!如今他把他的黄马褂留给了我们,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呀,咱们可不能平白拱手让人。”

于是,老妇人把黄马褂藏到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回头对巴林王爷府来的人说:“康熙皇帝说了,要一整个山沟的牛,和一整个山坡的羊,我才能把东西给你们。”

王爷府的人一听,这不是为难人吗?所以到最后,这件黄马褂永远地留在了老妇人的蒙古包中。

而老妇人之所以没有交出康熙的黄马褂,其实很好理解,毕竟黄马褂的珍贵之处,是绝对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且,拥有一件黄马褂,可保子孙后代平安无虞,就算有一天,某个子孙犯事,相信审理的官员在看到康熙黄马褂的时候,也会对他手下留情。

之后,有关康熙和黄马褂的故事,就在巴林草原世世代代地流传开来,成为一个美丽的故事。

康熙与黄马褂的故事

其实,在民间传说中,不乏康熙赏赐黄马褂的美谈佳话,据说在康熙执政年间,有一个名叫柳百葵的人,他身负奇才,武功高强,而且医术一绝,乃是一个世外高人。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令人羡慕的地方,这位柳百葵最令人羡慕的是,他居然有一件皇帝御赐的黄马褂。

要知道,能得到一件黄马褂,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可是这柳百葵视名利钱财为粪土,他压根不觉得拥有一件黄马褂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平时不保管也就算了,还把黄马褂随手一扔,扔到了一棵树上。

那么,这柳百葵的黄马褂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有一年,宫里的娘娘患上一种怪病,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再这样下去,娘娘的病恐怕要危及性命,康熙皇帝着急不已,在民间招揽有能之人。

柳百葵医术精绝,他不光给穷人看病,也给富人看病,可谓是来者不拒,而且,越是疑难杂症,他越是喜欢,越觉得有挑战性,当他听说宫里的太医都没办法的时候,他跃跃欲试,想要到皇宫里大展身手。

可是,皇宫那地方,岂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去的?

柳百葵的朋友就劝他,搞不好可是要杀头的,还是不要去了,但柳百葵艺高人胆大,他根本不听朋友的劝告,把张贴的皇榜一撕,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

柳百葵来到皇宫后,不能亲手给娘娘诊脉,而是要用一种名为“悬丝诊脉”的办法,只见他摁着细线,面色凝重地诊了片刻,好半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眉眼换上笑意。

身侧的太医连忙问结果如此,柳百葵信心满满细说:“虽然困难,但是可治!”

听到这话,大家这才放心,柳百葵找来纸笔,大手一挥,唰唰写下一个药方,交给太医院。

太医院不敢耽搁,按照柳百葵给的药方,给娘娘煎药喂药,没想到几天过后,已经病得奄奄一息的娘娘,竟然逐渐好转。

看见自己爱妃慢慢有了生气的康熙皇帝,龙心大悦,他召见柳百葵,并且给他赏赐了一件黄马褂,并说:“若见此褂,如见天子;若有死罪,也可饶恕。”

可是柳百葵并没有把康熙赏赐的黄马褂放在眼里,他胡乱套在身上,胡乱谢了恩,离开皇宫后,天气越来越炎热,柳百葵身穿黄马褂,更是被热得大汗淋漓。

当他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终于被热得受不了,当即把黄马褂从身上脱下来,随手甩在了一颗树上。

柳百葵转头就把这件黄马褂忘到了爪哇国去,当他再次想起来的时候,黄马褂已经和小树严密嵌合,就好像黄马褂原本是长在树上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枝桠穿破黄马褂,竟然长出了一种酷似黄马褂的叶子,每当到了秋天的时候,叶子的颜色由青色转变为金黄色,远远看过去,就好像整棵树上都长满了黄马褂,后来,这种奇特的树木,就被称为“马褂树”

除了柳百葵外,在民间传说里,还有好些人曾经得到过康熙赏赐的黄马褂,其中就有《彭公案》中的主角之一黄三太。

据说,有一次康熙去狩猎,却遇到了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老虎目露凶光,就要冲上前去撕咬康熙,这时候,有一个人忽然出手,用飞镖射杀了老虎,这才救出了康熙。

面对救命之恩,康熙给黄三太赏赐了一件黄马褂,得到了黄马褂的黄三太高兴不已,他把黄马褂供奉在家中的小佛堂内,每日每夜都要叩拜。

但是,黄三太得到黄马褂的消息,却让另一个人睡不着觉,他就是杨香武,杨香武自认为自己不比黄三太差劲,所以他心生一计,夜闯京城,偷走了康熙的九龙杯。

康熙发现自己心爱的九龙杯被偷走后,十分生气,这时候,吏部尚书对康熙说:“想必是陛下赏赐了黄三太黄马褂,引来他人的嫉妒,所以夜半闯入皇宫,偷走了九龙杯。”

康熙一想,有道理啊,于是连夜传召黄三太,命令他在两个月时间内把九龙杯找回。

好在黄三太没有食言,真的在康熙的限期内把九龙杯完好无损地交给他,而这桩由黄马褂引起的祸事,也由此落下帷幕。

来源:

许向乾. 细说康乾盛世[M]. 2018

吕杰,施秀娥主编. 泉城故事[M]. 20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马褂   巴林   康熙   位置   蒙古包   老妇   赏赐   伙计   画像   皇帝   客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