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清朝的“八旗”

清王朝的统治者,满族,自称来自盛京,即今天的沈阳。

其实满族的祖先是女真族,女真族有3000多年的历史,来自“白山黑水”地区。

女真族一直都是野蛮人,处在原始社会的漫长阶段,分布在黑龙江、长白山、库页岛地区。

直到唐朝时,这群野蛮人才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民族。被唐朝称为“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啥意思呢?靺鞨即原始部落,黑水即黑龙江流域。

综合起来,即黑龙江流域的一些部落。

这些部落世世代代靠打猎为生,在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地区过着游牧生活。

高光时刻也有过——金朝,金朝就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金朝灭了大辽国和北宋,很快被蒙古和南宋夹击而亡。

女真族又被赶回到“白山黑水”之地,继续游牧去了。

明朝时女真族又被明朝征服了,臣服在大明王朝脚下。

直到明朝末期,女真族重新崛起了。

因为女真族出了个英雄式的人物——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建立的王朝叫后金,有点继承金朝的意思。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才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族。

经常看清廷剧的都知道,直到雍正朝时,还动不动有满族官员要在中原地区游牧。

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满族一时半刻还忘不了游牧生活。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后,设置黄、白、红、蓝四旗。

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这就是八旗制度的由来——为了管理这群凶悍的游牧人。

满族八旗分为上三旗下五旗
上三旗:正黄旗、正白旗、镶黄旗。由爱新觉罗氏掌控。

下五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由各汗王、王爷、贝勒掌控。

以上是满 “八旗”。另外还有两个“八旗”。

“蒙八旗”: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征服蒙古人后,将蒙古人分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也是八旗,即“蒙八旗”。

“汉八旗”: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把在战争中征服的汉人,也分成了八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即“汉八旗”。

皇太极很聪明,照搬照抄父亲的满族八旗制度即可。

所以,大清朝的八旗,不仅仅是满族的八旗,还有蒙八旗和汉八旗。

皇太极死,其弟弟多尔衮辅佐小顺治帝率八旗军入关,鼎定中原,是八旗军的最高光时刻。

满八旗具体情况:
镶黄旗。皇帝亲统,即皇帝的亲兵,主要负责保卫皇帝。兵力在2-3万人之间浮动,全旗人口突破10万人。不用说,非常多的清皇室成员都出自镶黄旗,比如慈禧和慈安。

正黄旗、正白旗。和镶黄旗一起被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统。兵力3万人左右,全旗人口15万左右。两旗兵力即6万人,人口30万。需承担保卫皇室成员的职责。

镶白旗。兵丁2-3万之间,全旗人口突破10万人。

镶蓝旗。兵丁2-3万之间,全旗人口突破10万人。

镶红旗。兵丁2-3万之间,全旗人口突破10万人。

正蓝旗。兵丁2-3万之间,全旗人口突破10万人。本来正蓝旗才是上三旗之一,多尔衮掌权时被划入下五旗。因为多尔衮把他自己统领的正白旗划入了上三旗。

正红旗。兵丁2万之间,全旗人口不足10万人,是八旗兵力和人口最少的一个。正红旗出了一个名人——和珅。

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驻地情况。

满八旗是清朝统治全国的核心力量,除了常驻京城、看守东北老家盛京地区外,也在全国各地“重点驻防”。

因蒙古地方非常大,蒙八旗驻蒙古各地,为清政府看守北大门。

但镇压起义,剿匪查办、维持治安等等,都是汉八旗和绿营的事儿。

说白了,满八旗驻扎在重点区域,就是为了监督汉八旗和绿营干活的。

满八旗在全国的重点驻扎,属于聚集驻扎,清政府专门为满八旗修建了满城,专供满八旗军居住。初衷是为了和当地人隔离开以便于管理,最后成了享受生活的安逸场所。

康熙、雍正和乾隆的早期,八旗军还是有战斗力的。

边疆战事不断,自然兵强马壮。

乾隆死后,大清帝国迅速衰败。

八旗军在工业革命后的列强军队面前,溃不成军。

1911年清帝退位后,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全部烟消云散了。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

满八旗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正蓝旗   黄旗   努尔哈赤   女真   黑水   满族   镶黄旗   兵丁   旗人   白旗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