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毛主席派人给贺子珍送去8000元,贺子珍:把钱全部退给主席吧

前言

贺子珍

毛主席曾说:“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贺子珍回国,希望见一见毛主席

1946年夏天,王稼祥、罗荣桓和蔡畅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贺子珍在苏联的下落,并想方设法制造了与她见面的机会。

阔别多年的老战友、老朋友在异国他乡重逢,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此同时,他们问贺子珍:“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贺子珍毫不犹豫地说:“回国去!”

贺子珍

尽管毛主席与江青已经结婚许多年,但中国是贺子珍的祖国,她无时无刻不思念并想起自己的祖国。只有在自己的国家,她才能受到真正的尊重。

蔡畅等人很快把贺子珍的意见写成电文,拍发给毛主席,并请示应该如何处理。1947年5月30日,毛主席回复电文,告诉蔡畅:已联络苏联方面,允许贺子珍回国,并请她对贺子珍加以照顾。

毛主席

那些日子,贺子珍日日期盼着早日踏上回国的归途,迫不及待想尽快回到祖国去。去国十年久,离家万里余,世事已发生惊天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的心。

此时此刻的贺子珍,她的神态,她的情绪,仿佛已经看到故乡的月亮,那沧桑漂泊的心儿顿时温润起来......她想念祖国,思念亲人的焦急心情无法掩饰。

1947年8月,贺子珍带着李敏、毛岸青从莫斯科启程回国,列车运行前方就要到达中国东北。

贺子珍的脸上洋溢着高兴、欢畅、兴奋的神情,泪水顿时就留下来了,那是激动的泪水。她终于逃离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再受任何折磨,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那时候,贺子珍准备开始新生活,她曾对一位老战友说:“我有两个心愿:第一,不要因为我是‘第一夫人’,就把我‘禁’起来;第二,我希望见一见毛主席,说句话,握个手就行。”

毛主席和贺子珍

然而因时代、社会、环境、形势的缘故,贺子珍一直辗转哈尔滨、沈阳、上海、南昌、福州等地,她的心愿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1950年,贺子珍离开东北暂居上海,住在泰安路。在此期间,只有陈毅和彭德怀去探望过她。

1954年,收音机里播放毛主席重要讲话录音,贺子珍听了一遍又一遍,几乎废寝忘食,支撑不住一下子病倒了。从那以后,贺子珍长期住在上海华东医院。

1956年,上海任市文联副主席赖少其听说此事(贺家的邻居,贺敏学调到西安后,委托他照顾贺子珍),连夜给上海党代会写了一封意见信,说上海还有一批闲置的花园洋房,环境清幽,找一处让贺子珍住进去,对她的身体康复是有好处的。

之后,陈毅专门找到赖少其,就贺子珍的事进行详谈。贺子珍才得以出院,搬到徐汇区湖南路262号。

1958年,贺子珍来到南昌,在江西省委的安排下住进洪都宾馆。江西是孕育了贺子珍年少时代的故乡,是她心灵和生命的寄托。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贺子珍不禁思潮起伏,仿佛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而且江西省的一些领导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都是贺子珍的老乡,尤其方志纯还是贺子珍在苏联莫斯科共产国际党校的同班同学,省委副书记刘俊秀是贺子珍的永新老乡。

贺子珍

短暂停留了几天,贺子珍产生了想在南昌久住的念头,并告知江西省委。江西省委把贺子珍的请求转呈中央,并最终获得了中央“同意”的批示。

1958年秋天,江西省委找到一处二层小楼作为贺子珍的住所,并为她配备随身护士,照顾衣食起居。

此时,贺子珍的级别是厅局级,但待遇却是江西省内最高待遇,在副食品供应方面予以照顾,每天二两猪肉。

毛主席一直记挂着贺子珍,经常让李敏往返于北京、南昌两地,一有空就去南昌三纬路看妈妈。

毛主席知道贺子珍抽烟,常常将中华烟、熊猫烟塞到李敏的背包里,让她捎去南昌。中央一些领导同志,陈毅、谢觉哉、曾志、康克清等都顺便探望过贺子珍,并带去毛主席的问候。

毛主席与贺子珍重逢

曾几何时,从井冈山到延安苏区,毛主席和贺子珍心里装着中国的革命、中国的未来,他们并肩战斗,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后来,贺子珍脱离了原有的轨道,这对革命传奇擦肩而过。而到1959年,一场阔别22年的重逢近在咫尺,这是贺子珍多少年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1959年7月2至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先后在庐山召开。毛主席6月底就提前到来到庐山,他的心情是很好的,还对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其夫人水静说:“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

望着庐山雄奇险峻的山峰,波光冉冉的湖水,那个长久压毛主席在心底的愿望一下子萌发了:见见贺子珍。这个愿望非常之强烈,以致于无心再等待。

毛主席

7月5日晚上,毛主席两手叉着腰,头稍微倾斜,问卫士封耀松:“小封,你什么时候值班?”封耀松不解地回答:“7号,9号。”

封耀松看着毛主席表情上的点滴变化,似乎明白他在筹划一件事。

7月7日,毛主席让水静和朱旦华亲自前往南昌,把贺子珍接上山。水静和朱旦华很清楚,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办得劳。7月8日,水静和朱旦华携贺子珍于下午3时离开南昌,直奔庐山而去。

7月9日晚9点,封耀松搀扶着贺子珍走上美庐别墅2楼,毛主席已经坐在那里等候。贺子珍看到毛主席,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而且像开闸的水龙头,无休无止。她的脑袋一片空白,嗡嗡作响,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只是哭得稀里糊涂。

美庐别墅会客室

毛主席见了,温和地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贺子珍不说,只是眼含泪花。

毛主席关切地问:“你这几年生活得怎样?身体还好吗?”

贺子珍的心情慢慢冷静下来,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儿毛主席,说:“我好多了,你身体大不如前了。”

毛主席缓慢顿挫地说道:“忙呀,比过去更忙了。”

接着,毛主席和贺子珍聊了几句,详细询问了她在苏联的生活等情况,,贺子珍老老实实回答了他的每一个问题。

毛主席听后,语调缓慢而沉重地说:“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贺子珍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她语气低沉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贺子珍说得那么伤感,那么凄楚,她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心情,甜酸苦辣,咸甘涩馊,万般滋味在心头。

美庐别墅外观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有意识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他说这么多年匆匆忙忙没有休息的时间。贺子珍听得仔细,时不时点头回应。

一眨眼一个小时过去了,天色已晚,毛主席站起身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谈。”临别时,他们没有握手告别,只是互相点点头,就草草分别了。

1960年夏天,林彪携妻子叶群以及两个孩子来到庐山休养,庐山管理局安排他们住进美庐别墅。

毛主席和林彪

有一天,林彪坐在窗前听收音机,门口警卫打电话通报有人来访,并报上来访者的姓名。叶群一听急忙跑下楼,去门口迎接,把两位女性接上楼,并大声对林彪说:“育荣,你看谁来了?”

林彪从沙发上站起身,亲切地对来人笑着说:“多会来庐山的?”

对方回答:“刚来。一听说你在180号院住着,我就来看看你。小林,你身体好吗?”

一旁的年轻服务员听到有人称林彪为“小林”,震惊得目瞪口呆。这时候,林彪笑着说:“我还是那样,每天看不了什么文字。只是精神比上山前强一点儿。”

叶群在旁边忍不住插话道:“林总身体不好,担子又重,每天是不要命都要看文件,看主席的书,子珍同志,你知道,在井冈山林总一直紧跟主席干。”

服务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来访者是贺子珍。

贺子珍和李敏、孔继宁

庐山相会后,贺子珍又在南昌度过了三四年的时光,江西省委给她的生活带去体贴入微的关心怀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1960年、1961年、1962年,贺子珍都曾登上庐山,静心疗养过一段时间,而她之所以钟情于庐山,是因为庐山见证了她和毛主席的重逢。

1963年,贺子珍离开南昌去往福州,投奔在福建担任副省长的哥哥贺敏学。此一去,她和庐山一别就是好几年。

1966年夏天,贺子珍又再次登上庐山,她一边抽烟一边给女儿李敏打电话:“爸爸还好吗,你们要劝他注意身体。”

这一次,贺子珍在这里逗留了一个多月。当年和毛主席交谈的地方,她反反复复去了好几次,有时在那里伫立良久,沉默不语,有时泫然欲泣,发出一声声叹息。

1972年5月,李讷生下一个男孩,买奶粉、雇保姆等一笔笔开支,让她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1973年,李讷向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嗣汇报了自己的个人情况,请求爸爸帮助她的困难生活。

毛主席得知李讷过得不如意,特别的辛酸,同意了她的请求,并问张耀祠:“给多少钱合适呢?”张耀祠建议:“那就给8000元吧。”毛主席想了想说:“江青、贺子珍、李敏、李讷每个人给8000元,平均吧。”

于是,毛主席批了一张条子,从他的稿费中取出32000元,给江青、贺子珍、李敏、李讷每人8000元。

毛主席和李敏夫妇

当时,贺子珍生病住进了医院,她说:“我看病的医疗费公家能报销,不缺钱用,把钱全部退给主席吧。”沉默了一会继续说:“谢谢主席对我的关心。”

后来经身边人劝说,贺子珍同意收下这些钱。出院结算时,无法报销的医药费共计3000多元,毛主席送来的那笔钱就用于支付医药费了,剩下的4000多元贺子珍让人给毛主席退回去了,并再次向毛主席表示感谢。

贺子珍的“毛主席纪念堂“之行

70年代末,李敏曾遇到过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冯文彬,向他当面说起母亲贺子珍多年来一直期盼到北京来的心愿。

冯文彬表示支持贺子珍来京,而中央对此的态度是:贺子珍可以随意来访京、沪两地,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贺子珍和李敏

1979年9月9日,贺子珍乘坐专机来到北京。9月18日,她在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外孙孔继宁、外孙女孔东梅的陪同下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临行前,随身护士把一块粉色手绢塞到她手里。贺子珍不由得一愣,摇摇头:“颜色不好,这块不能用。”护士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又拿出一块颜色淡雅端庄的,贺子珍这才满意地收起来。

上午9点钟,阳光透过层层云彩,照射在一辆红旗轿车上,这辆车载着贺子珍多年的期盼,向天安门广场驶去。

贺子珍坐在轮椅上,由李敏、孔令华推着走过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然后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大厅。一看到栩栩如生的毛主席雕像,贺子珍的眼泪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泪眼滂沱。

李敏一家人把提前准备好的花圈,敬献在毛主席坐像前。这个花圈直径一米,高一米五,由桃形绢花编成,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贺子珍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毛主席雕像,迟迟不愿离去,可这一次她全程没有流泪,脑海里只剩下雕像上毛主席那安详的神态。

随后,贺子珍一行人来到毛主席的遗体陈列室。

水晶棺缓缓升起,毛主席的面容时隔20年再次出现在贺子珍面前。遥想20年前庐山相会,贺子珍在毛主席面前潸然泪下,毛主席一直劝慰她:“不要哭。”因情绪激动,她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毛主席的脸庞、眉眼、还有下颌处标志性的痦子。

此时此刻,毛主席躺在冰冷的水晶棺里,和贺子珍天人两隔。贺子珍再也听不到他高低起伏、和谐悦耳的声音。

这一次,贺子珍决定把毛主席看个真切,一定不能哭。

毛主席躺在水晶棺内

在这人世间,还有谁比贺子珍更熟稔毛主席睡觉时的样子,还有谁比贺子珍更牵挂他的睡眠。从井冈山到延安苏区,几千个日日夜夜,他们是一起度过的。

贺子珍坐在轮椅上,长久地注视着毛主席的遗容,神情悲痛,眼泪来的时候她总是一忍再忍。然而,内心深处翻涌的情绪不断溢出,眼泪还是会不听话地出来。

医护人员察觉到贺子珍情绪的异样,怕她再受到刺激加重病情,连忙把她推出来,往休息室走去。

来到休息室,贺子珍轻轻拭泪,冷静地缓和自己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

这时候,她抬头看到墙上挂着毛主席亲笔写就的书法作品《长征》,半晌都没有说一句话。

来到休息室,贺子珍擦干泪水,她抬头望着墙上毛主席手书的七律《长征》诗,好半天一句话都没有说,如烟的往事在她的脑海中一一浮现,贺子珍无法忘记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形下写这首诗的。

那是44年前的事了,1935年6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遇到第一座雪山:岷山。毛主席站立于岷山之上登高望远,雪后群山宛如水墨画,壮美巍峨,终于被红军征服了。

此时红日照耀着岷山,让这座雪山分外妖娆,不远处的红军凭借着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奋力前行,胜利就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毛主席顿时豪气干云,胸内气吞万里,一股发自肺腑的诗情亟待抒发,吟出满怀的感慨,就是这首著名的《长征》。毛主席对自己这首诗爱不释手,曾多次逐字逐句读给贺子珍听。

贺子珍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参观行程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贺子珍常常回想起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每一处细节。在她的心里,好像不是她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而是见到了毛主席本人,一如多年前的庐山相会。

后记

毛主席对贺子珍有十年生死与共的情谊,和热情、真挚的战友情。这种情,这种意,是难以割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天安门广场   中央办公厅   庐山   苏联   南昌   纪念堂   江西   上海   省委   情绪   主席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