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太上皇,实似囚徒,一堂虽有五天子,唐玄宗也难掩晚年凄凉

唐玄宗(咖啡随笔原创)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53岁的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

即在同一日把太子李瑛(次子)、鄂王李瑶(五子)、光王李琚(八子)废为庶人并杀害。

为什么他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

因为他所宠爱的武惠妃进谗言,太子等人要谋反。

无论是谁,胆敢对他的皇位动心思,杀无赦。

公元738年,李隆基改立三子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为太子。

此后为了防止太子势力做大,他便任命李林甫为相,对儿子李亨进行监督打压。默许李林甫大兴冤狱,大肆攻击太子,以此敲击太子,却又决不废太子,不让李林甫得逞。

而李亨在太子之位上则是凶险迭出,压力山大。为了保命,李亨先后被迫和韦妃、杜良娣离婚,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从不敢大意。

有一次,宫中专门负责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其中有一只烤羊腿,玄宗就让太子李亨割来吃。李亨奉命割罢羊腿,手上全是油渍,他就顺势用旁边的饼子把手揩净,这一动作,玄宗看到很不高兴,但忍着没有发作。李亨装作没有看见,待慢慢将手揩拭之后,又不紧不慢地把擦过油渍的饼子拿起来,大口地吃起来。这一下大大出乎玄宗意料,不禁喜上眉梢,对李亨道:“福当如是爱惜。”

又有一次,他入宫觐见,跪在父亲面前,李隆基发现这位尚未到中年的儿子已似暮年,头发已有几分脱落,间或有几丝的花白,不禁心生几丝恻隐。

李亨(咖啡随笔原创)

天宝十五载(756年),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生活过了19个年头,安史之乱爆发。

首都长安被安禄山攻占,李隆基六月十三日自长安逃奔成都。

六月十四日,李隆基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马嵬兵变。

这是儿子李亨一手策划的,将士哗变,杨国忠被砍头,杨玉环被缢杀。

兵变后,太子李亨趁机摆脱父亲控制,经过近一月的仓皇颠沛,方才到达朔方军治所灵武,并在灵武登基称帝,当天又派使者赴四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亨,史称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九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

十二月,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在咸阳重逢,父子抱头痛哭,之后李隆基拿着一件黄袍亲自帮儿子穿上,李亨磕头拒绝,李隆基坚决不允。

在自咸阳回长安的路上,李隆基进膳,李亨先尝;李隆基坐车,李亨亲自当车夫。

到了长安,李隆基知趣地把皇宫让给了儿子,回到当年自己当太子时所住的兴庆宫居住,不再过问朝政。

安史之乱(咖啡随笔原创)

起初,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倒也怡然自得。

南内兴庆宫毗邻街市,每当他在临街的场庆楼上出现时,就会有长安父老高呼万岁。侍候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

更让李隆基欣慰的是在公元761年他有了玄孙李诵。五世同堂,真是让世人羡慕不已。故此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言“一堂有五天子”,即老祖宗李隆基(玄宗),儿子李亨(肃宗),孙子李豫(代宗),曾孙李适(德宗),重孙李诵(顺宗)。

然而李亨最信任的宦官李辅国对李隆基发难了。

其实他想对付的人是陈玄礼高力士这两个老资格,但要对付这两人,必须先扳倒其身后的太上皇。于是,他上奏肃宗李亨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此后,在肃宗李亨的默许之下,李辅国把李隆基强迁到西内太极宫甘露殿

几天后,李隆基身边亲信都遭清洗,只剩太上皇只身一人。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

李亨对父亲还不放心,又另选后宫一百余人,照顾兼监视太上皇。

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名为太上皇,实似囚徒。从防范儿子到被儿子防范,真是人伦黑色幽默。

762年5月3日,父亲唐玄宗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

13天后,即762年5月16日,儿子唐肃宗李亨驾崩,终年52岁。

(本文为“咖啡随笔”头条原创首发,剽窃必究。)

唐代皇宫示意图(咖啡随笔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太上皇   灵武   安史之乱   油渍   长安   囚徒   晚年   太子   凄凉   随笔   儿子   父亲   咖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