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身为功德林战犯的杜聿明将军,被管理员一番话深深感动

在电视剧《亮剑》里,有着这么一个经典桥段: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抓获一批国民党俘虏,一番审问下来,结果个个虚报职务。

为了揪出其中的大鱼,有人便出了主意,让他们绕着院子跑圈。

结果两圈下来,果然抓到了跑不动的暂七师师长常乃超。

被识破后,常乃超气喘吁吁的从口中拿出了一壶小酒一盒糖果,还给自己点了一支香烟,被李云龙戏称:“我看你这兜里像个小仓库,你该不是管库存的吧?”

事实上,这一场景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

军衔最高的“军需处长”:杜聿明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大势已去,被我军分割包围。

为了能够跳出包围圈,杜聿明决定轻装简行,只带上自己的副官和卫兵,冒充解放军华野11师官兵,趁夜混出了包围圈。

可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几人没走多远,便被老乡识破,报告给了解放军部队,沦为俘虏。

由于身边的几个人都是自己的心腹,杜聿明在落网后并没有被招供出来。

此时的杜聿明自称姓高,是一名军需处长,便被安排到一处战俘营里接受改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杜聿明在未来可能会被发路费回家。

如果真的这样进展,那么他也算完成了“曲线突围”,可杜聿明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争气。

他一会儿血糖低了,从兜里掏出包水果糖来上一颗;一会儿肾疼了,掏出小药瓶来吃上一粒。

甚至就连是精神乏了,都会让副官掏出“骆驼”牌香烟给自己点上。

战俘营一位姓陈的主任看到这一幕十分好奇,杜聿明居然赶紧使眼色给副官,让他给主任也点上一根。

而一个处长哪会有这么多东西?直到此时,杜聿明已经彻底暴露了。

随后,解放军虽然没有直接询问杜聿明的身份,但还是把他单独关进了一间磨坊,严格看管起来。

被关以后的杜聿明懊恼万分,此时的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解放军注意上了。

虽然暂时没有露馅,但如果等到照片传过来进行比对,那么被人识破是早晚的事情。

眼下只有两条路,要么跑,要么自杀。

可越狱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此时的杜聿明身体不比早年。

他腿不好,身上更是一身毛病,就算跑出去,若没有及时吃药,那么早晚还是死。

因此在沉吟半天以后,杜聿明决定杀身成仁。

趁着警卫看护的间隙,杜聿明偷偷捡起屋外的一块石头。

等到警卫外出以后,便拿着这块石头朝自己脑袋招呼,一连重重地砸了好几下,把自己砸得面目全非。

可即便如此,杜聿明依然没有自杀成功,最后还是被解放军救了下来。

经过这么一番周折,杜聿明的身份也彻底暴露。

作为我军抓捕最大的一条鱼,杜聿明在康复以后,被指导员要求写自己的材料。

此时的杜聿明心灰意冷,作为毛主席亲点的“首要的43名战犯之一”,杜聿明对自己能够活命已然不抱任何希望。

既然“横竖是一死”,那干脆就“愿赌服输”,招个干净。

他没有反抗,拿着笔便开始写了下来,洋洋洒洒地把解放战争以来,个人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写了个一清二楚。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份材料交上去以后,管理员却特地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中,很严肃的表示:这份材料不行!

当听到这几个字以后,杜聿明颇为愤懑,自己都写到这个份上了还不行?

但随后管理员的一句话,瞬间让杜聿明感动不已:

“你要如实地还原你的历史,不要遗漏,包括你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的功绩也要写进来。”

杜聿明飘零半生的军事生涯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诸多国民党俘虏中,杜聿明谈不上是一个反动的人。

杜聿明出身地主阶级,从小刻在脑子里的便是“孔孟之道”,这种道德感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极高的操守。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杜聿明始终坚持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理想。

作为军人,他不畏生死,对国家忠诚,礼贤下士。

但是也正是由于骨子里的封建思想,使得他天然有种高贵感,多年来一直恪守传统阶级贵贱区别的价值观。

在杜聿明的心中,他根本无法接受对传统尊卑观念的颠覆。

就这样,堪称“完人”的杜聿明,坚定地与共产理念站在了对立面。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学生,就当时的环境而言,进入黄埔军校基本上就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军界上层。

更何况,杜聿明在黄埔军校时的表现颇为优异,称得上是前途无量。

然而现实往往十分残酷,杜聿明的从军之路堪称跌宕起伏。

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杜聿明的同学大都直接进入军队,开始领兵作战。

他因为关系不够硬,最后只被安排做了宣传工作。

一步慢,步步慢,苦熬了几年资历以后,杜聿明终于被派到开封在当地办军校,结果军校黄了。

杜聿明一时之间没了生计,甚至连吃饭住宿都没有着落。

眼看着无路可走,杜聿明只得回了老家,在老家的这段日子里,杜聿明终于进入了军队。

只不过他进入的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当地军阀。

由于出身军校,杜聿明被当地军阀看中,委任其当上了副营长。

杜聿明所在的这个营本身只是当地地主自发组建的,官是买来的,士兵也都是当地地痞流氓,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之后,杜聿明所部奉命北上进攻山西阎锡山,结果刚一照面便被全军缴了械,杜聿明也被扔进了监狱,蹲了半个月。

出狱以后的杜聿明情绪低落,最终他下定决心要南下,参加北伐革命军。

此时的革命军正在跟军阀孙传芳干仗,为了能够最早加入革命军,杜聿明一路南下走到南京,试图穿过孙传芳的地盘。

没曾想,刚到南京,他便被孙传芳手下的稽察队给拦了下来。

原因是看他发型像革命军,不由分说便把杜聿明关在了大牢里,一直到北伐战争结束。

监狱中的杜聿明懊恼万分,从个人发展前途上来讲,他错过了北伐立功的机会。

此时此刻,他昔日的同学大都已经干上了旅长,而表现优异的杜聿明却还在蹲大牢,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革命军在战场上连连胜利,孙传芳的部队一败再败,也无暇顾及监狱中的囚犯。

趁着机会,杜聿明和几位狱友一同越狱,随后前往武汉投奔邓颖达。

直到此时,杜聿明终于当上了个连长。

之后杜聿明又受到了张自忠的赏识,当上营长,抗战爆发以后,杜聿明凭借着赫赫战绩,爬到了副师长的位子。

在湖北口战斗中,杜聿明所部伤亡惨重,但死战不退,打出了中国军队的骨气。

抗战期间,杜聿明深感中日军队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于是他励志建立属于自己的装甲部队。

依靠着一批苏联援助的t26坦克外加一批美国的福特卡车,杜聿明的战车团直接扩编为第200师,成为了国民党王牌部队之一。

在此期间,杜聿明治军有方。

他普及军队教育,要求200师的军官人人懂修理,为了照顾士兵家属,他还开办随军纺织,组织官兵家属从事劳动,甚至还经常进行文艺汇演。

这些创举极大地增强了部队凝聚力,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堪称“头一份”。

就这样,200师在杜聿明的带领之下扩编为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入缅作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杜聿明已然背上了中将军衔。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战争,他赢得了蒋介石的赏识,让其负责驻守北方。

杜聿明的个人军事水平没得说,但是偏偏遇上了一个不靠谱的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围攻沈阳,沈阳门户海城危在旦夕,眼见局势危急,杜聿明急忙向蒋介石建议,速调孙立人的新一军增援。

由于孙立人和杜聿明历来素有间隙,杜聿明担心孙立人耍心眼儿,还特意强调,要蒋介石下死命令。

起初蒋介石满口答应,但没成想第二天就变了卦,反口对杜聿明解释:新一军昼夜行军,我计划让他们先休息三天。

杜聿明万分焦急,可又不敢顶撞蒋介石,因此只得勉强接受。

可战场局势转瞬即逝,新一军休息的第二天,海城便失去联系。

第三天,海城部队全师起义,杜聿明的防守计划彻底泡了汤。

等到第4天,新一军终于赶到海城时,战斗已经结束,孙立人当场宣布“大捷”收复海城。

一场仗下来,蒋介石高兴了,孙立人立功了,唯独杜聿明背了“防守不力”……

这起事件只是一个缩影,让他类似的情况,基本上可以贯穿整个解放战争。

以至于在抗战时期挥斥方遒的杜聿明到了解放战场上,每次进指挥部都带着一种负刑场的心态。

而蒋介石为防止杜聿明临阵倒戈,居然还大批空投《黄百涛烈士纪念册》和《救国日报》刊登的共产党将杜聿明列为头等战犯的消息。

此时此刻,杜聿明坚守一辈子的传统礼教观念,成为了他的绊脚石。

因此,他才会最终选择拿起石头“自裁”。

逐渐改变看法,成为新中国公民

此次“写材料事件”过后,杜聿明内心中依然没有对共产党完全放心。

直到1950年11月,杜聿明依然是个死硬分子。

对于杜聿明,我党不可谓不照顾。

因常年的战争,杜聿明的身体情况十分糟糕,他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

当时国内物资紧张,医疗设备更是极度短缺。

但是为了给他最好的照顾,周总理特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甚至从海外进口药物帮杜聿明养身体。

在医生的精心护理下,杜聿明的身体逐渐好转。

直到后来,他多年的疾病绝大多数已经痊愈,身体情况大为改观。

但此时的杜聿明虽然感谢,但更多的是一种警惕。

在他的心里,这些行为不过是做做样子,说明不了什么。

杜聿明真正改变自己的思想,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一战把旧中国踢进了历史垃圾堆中,向世界宣布中国迎来了全新的面貌。

这起事件对当时的国人是一场巨大的心理冲击,即便是死硬的杜聿明也不由得为之震撼。

杜聿明一生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信条,改变国家的命运,就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

他怎么也想不到,国民党奋斗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业,共产党用仅仅几年就拿下了,这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此时此刻,杜聿明也开始真正“正视”这个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它的成功之处。

在北京功德林的时候,杜聿明阅读了许多马列著作。

除了读书之外,他还经常会向辅导员进行询问,看一看共产党人自己的看法。

在了解到经过15计划后,国家经济工业的迅速发展后,杜聿明第一次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与国民党统治下完全不同的中国。

此时,他终于相信中国人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是真正站起来了。

在1956年的劳动节,杜聿明十分罕见的要来了纸笔,写下了一篇名为《我的前半生》的文章。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的前半生干的是什么呢?我正式维护剥削阶级政权的统治嘛,今天在庆祝五一劳动节日时,深感劳动光荣,剥削可耻,决心努力学习,通过劳动造成为新中国的一员。”

在这一刻,杜聿明的人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思想上,他真正成为了新中国公民。

1959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包括杜聿明在内数10名战犯予以特赦。

反省最晚的杜聿明,成为了第一个被授予特赦通知书的人。

抱着这份红色的通知书,杜聿明痛哭流涕:“有生之年,我要永远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

后来的日子里,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整理文史材料。

考虑到杜聿明的妻子已经迁居台湾,两人分别十数载,在1963年,外交部还亲自安排,接杜聿明的妻子曹秀琴回到北京。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之后,杜聿明多次担任全国人大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奋斗到古稀之年。

晚年的杜聿明身体条件已经不太好,但他一直惦记着台湾回归的事情。

他曾经多次发表文章,呼吁自己在台湾的同学和朋友们为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直至临终前,他的遗言也是“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

1981年,76岁的杜聿明永远的合上了双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此时的他真正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十年梦想,一朝灌顶,换了人间。

参考资料:

1杜聿明:夺取昆仑关大捷的指挥官 .人民网

2孟昭庚.杜聿明弃守徐州与被围歼经过[J].文史春秋.2010年第1期.10-19页

3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传记文学出版社,2002年

4《周恩来年谱》:关于首批被特赦战犯溥仪、杜聿明等人的情况和安排意见》批示.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3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战犯   黄埔军校   解放战争   海城   副官   革命军   蒋介石   新中国   国民党   解放军   共产党   将军   军队   部队   管理员   身体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