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有序之美

人生就是一种平衡,人的上半场是在不断做加法,人的下半场就需要做减法,否则生命将拥挤不堪,甚至遭到反噬。

同事小李是个爱美之人,每天上班都把自己捯饬得焕然一新。美中不足的是她每天都在迟到的边缘盘旋,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经常能看到她拎着包狂奔而来,俨然成为了单位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一次晚上单位聚餐,结束后时间有点晚,小李家刚好在单位附近,于是小李邀我同去她家过夜。

进了小李家打开灯,我就傻眼了。只见地上鞋盒子堆得横七竖八,茶几上摆着泡面桶和外卖袋,衣服随意地扔在沙发和床上。我瞬间有点凌乱,很难把眼前的乱象和外表精致的小李联系在一起。

住了一晚,我明白了。小李不爱收拾,她的理由是东西放在眼前,用的时候方便。可是随着东西越买越多,家里就越来越乱,以至于把好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找东西上。

再加上她每次出门都要精心打扮,越发没有时间整理,甚至于都没有时间做饭,经常靠泡面或外卖续命。这样长期下去,身体怎么受的了。

我想用我有限的生活经验来帮帮她,这时我想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化繁为简》。


这本书的作者,是氢原子创始人,原“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这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和实战经验的总结,旨在帮助个人和企业用简单分类解决复杂问题。

1、学会分类,生活不再凌乱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简洁比复杂更难”。而分类,就是化难为易的利器。作者在《化繁为简》这本书中举了很多相关的例子,我挑选了一个讲给小李听。

某公司筹办年会,邀请了众多经销商、合作伙伴和媒体代表,参会人员多达上千人。筹划组对嘉宾就座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可问题来了,面对上千人鱼贯入场,怎样才能快速分清来宾的身份,把他们引导向对应的区域呢?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让策划人员用简单的分类法给破解了,其秘诀在于“颜色管理”。

嘉宾入场时都会领到一个胸牌,胸牌的颜色对应座椅的颜色,小小一招分类法,就让蜂拥而至的无序转为井然有序。

小李听后,一脸的了悟,她得意地说:“我受启发了,我的衣柜也可以按颜色来归纳。”我启发她,“你每天换衣服首先想的是颜色吗?”“不是,我经常不知道该穿哪件,所以总要搭来搭去试效果。”

“那你看重的是搭配喽?”“当然了,好马还得配好鞍呀!”我趁热打铁,“那你何不按套收纳呢,想穿哪套伸手可拿,多省事。”

至于小李是怎样搭配的,细节我不知道,但是渐渐地发现她迟到的次数少了,叫外卖的频率低了,带便当的几率变高了。公司同事一致认为,这样的小李更美了。

分类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掌握了它,能让混沌变为清晰,能让混乱变为条理。

2、让分类思维成为一种习惯

最近发现了个高频的口头禅,“闲了聊啊”“有空了约啊”,似乎“忙”已悄然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那我们不妨罗列一下,每天要做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多吗?认真想想,确实不至于。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化繁为简》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原来问题出在时间管理上。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占用时间的各项任务,最常用的工具,莫过于我们耳熟能详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图。


每天我们先完成哪个象限的任务呢?不言而喻,当然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它们具有时间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比如救火、突击进入倒计时的重要工作等。

对于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我们要保持清醒,免得把紧急和重要画等号,很多人因为这样的误解,而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比如接不必要的电话、取快递、牌友三缺一喊你补位等。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直接略过就好了,需要我们重度关注的是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

因为四象限的分类很简单,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但也因此常被人们误用。《化繁为简》的作者指出,当用四象限分类法做时间管理时,还应该加上“时间”这个维度。

因为就某一天而言,毫无疑问应该把时间优先投入到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以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为单位,就应该把时间投入到没那么紧急,但对将来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上。比如学习、锻炼身体、关爱家人等。


作者用这个例子抛砖引玉,是想提醒我们进行分类时,一定要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维度。

培养科学的分类思维需要刻意训练,书中也提供了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比如用便利贴、清单、Top思维等,假以时日一旦形成习惯,生活和工作将会发生质的改变。

3、巧用分类,洞察真相

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人际圈也会越来越大,我们不可能记住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这时就需要对人际关系做分类管理。

美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交际圈无论有多大,无论和多少人有交集,彼此能保持紧密关系的也只有150人左右,这150个人又可以用远近亲疏的维度进行分类。

核心圈内大约有5人,即我们的父母,配偶和子女。第二层扩约15人,这个范围内是我们的亲戚或好友。第三次扩约50人,主要是保持相对密切关系的老同事或老邻居。第四层扩约150人,关系保持在婚丧嫁娶时会发请帖的程度。

剩下150人以外的,就是些擦肩而过的缘分了。所以,我们没必要把过多的人请进自己的生命里,要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花费在重要的人和事上。

这也证明,随着社交圈的扩大,亲密度会逐层降低。就像我们的微信社群,人数越多的群活跃度往往越低。那关系的亲疏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呢?

美国一位社会学教授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找工作时,能给予自己帮助的往往是关系并不那么亲密的人,于是这位教授又把人际关系分为两类,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会带给我们归属感,但因为粘性高,彼此间的资源会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我认识的你也认识,你熟悉的我也熟悉。

而弱关系正好相反,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情感和价值的认同,但彼此的资源重合性小,互补性大。回到找工作这件事上,往往是弱关系的人更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或者是机会。

分类不仅能把大化小,把复杂化简单,还能拨开迷雾,让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识别出关键信息,让冗杂回归有序。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腐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神奇。《化繁为简》这本书用一种结构化、可操作的思维方式展现了大道至简。如果我们学会了化繁为简,那么腐朽也将化为神奇,我们的世界将会增添条分缕析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泡面   分类法   维度   颜色   事情   紧急   关系   简单   时间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