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展进阶:中国平安的“绿化”路线图

“世界正在燃烧”,这是来自今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的疾呼。今夏,极端天气频发,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局地“热穹顶”和全球变暖正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卷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前最重要和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世界正进入一场气候大变局。气候大变局亦带动着全球金融业的转型与升级,中国在其中面临重要机遇。“双碳”目标之下,绿色金融在迎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责任和使命。

绿色金融是实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国已经开始加大绿色金融的布局力度,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规模,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市场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绿色金融也是保险行业布局的新重地。投资和负债两端,保险业正拓宽“绿化”范围,丰富“绿化”内核。

今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同时将ESG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上市险企积极践行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硬要求”。

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布局,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494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1617.35亿元;2022年上半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69.71亿元。

在2021年的ESG报告及年报中,各家上市险企透露的截至2021年相关投资的规模,与往年相比均有明显提升,其中,中国平安绿色金融目标已覆盖投融资、信贷、保险等各个领域,截至2022年6月末,责任投资总规模超过1.62万亿元,以深度、广度和规模走在“绿化”前列。

近5000亿元“绿化”布局背后,是中国平安战略转型和数字化赋能的新引擎驱动,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平安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中的关键增长曲线。


打开增长之门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中国平安自2021年开始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五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国平安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达到2500亿元,并承诺2030年达到运营碳中和。

五年小目标,已为中国平安打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增长之门。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信贷、气候变化风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四个重点领域与中国平安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为其增长提供原动力。

绿色保险的创新空间巨大,提供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风险相关的各类保险保障和创新产品,中国平安已经开始加快步伐。

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巨灾指数保险、智慧环责险服务平台……2022年中国平安上半年的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已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69.71亿元,针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保险客户中国平安亦持续推出相应优惠政策。

中国平安在原有的农险和新能源车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绿色保险产品类别——企业工程类保险、碳保险及风险管理增值服务等。此外,平安财产保险还针对气象灾害,推出了以“广东省巨灾指数保险”为代表的灾害险,助力地方政府及生产经营单位对抗巨灾。

今年2月,平安产险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落地广东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截至目前,该保险已在河北、广西、湖南、安徽、广东、贵州六省(区)相继试点落地,累计为超34万亩林地提供3428.53万元碳汇风险保障。据平安产险有关负责人介绍,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的实施,能够充分促进林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平安产险目前已形成包括环境污染、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鼓励实施环境友好行为五大类产品。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494亿元。绿色产业的发展周期较长,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的特征相匹配,通过保险资金投资可满足绿色产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在绿色投融资方面,中国平安的策略是,增加对绿色标的的投资,鼓励不同形式和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同时,紧密追踪“十四五”规划下监管部门针对碳中和相关法律规范以及指导意见,针对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行业做出详细的风险研究和投资规划。

2021年3月,平安银行发行碳中和债券30亿元并直接投资15亿元,助力白鹤滩水电站“七一”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的实现,是全市场规模最大、期限最短的碳中和债券。2021年7月,平安不动产在境外发行6亿美元双年期高级无抵押债券,这是平安集团首笔境外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符合条件绿色项目的再融资。该笔交易得到了国际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并被纳入彭博巴克莱MSCI绿债指数。

中国平安的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1617.35亿元。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平安增加对于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支持,开设绿色通道,加快放款速度,以贷款利息补贴的形式切实提供金融优惠,今年中国平安还首创了行业个人碳账户。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正在推进气候变化风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评估气候变化的风险对资产端的影响以应对未来的资产配置进行宏观规划。具体而言,是在集团组织下,各单位资产风险管理和精算部门逐步进行资产和负债端的气候风险测试和管理。评估气候风险对于资产端的影响,考虑会受到气候风险影响的保险产品在负债端的影响,保证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收益、成本等方面相互匹配,以对未来的资产配置进行宏观规划。

中国平安将绿色金融视为潜力产业,深耕发展,并启动全面协同的“作战”模式。如平安银行为某大型核电集团提供了12.2亿元项目贷款,又同时联合平安资管,增资20亿元参与该集团风电引入战投项目;此外,还联合平安险资通过保债的方式,为西南某省属水务集团提供了超50亿元的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

全方位布局、综合金融牌照的协同作战,中国平安正在自己的蓝色图纸上,为地球种下一颗嫩绿的种子。


数字化焕新绿色金融

年初,央行下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四个重要方向。

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创新的试验基地,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表示,金融科技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金融科技正支持绿色金融横向拓宽、纵向延伸。从中国平安的实践来看,锤炼多年的数字化硬实力,正焕新其绿色金融新棋局。

拥抱绿色金融创新,“碳中和”战略正迎来诸多投资新机遇。平安资本副总经理范飞龙曾介绍,平安绿色股权投资将围绕“碳中和”、“科技创新”两大主题叠加领域,资金将更多投向新科技、硬科技、新模式等特精高新类企业。近年来,平安资本主要聚焦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与科技、医疗健康、高端制造与节能环保五大领域,其中不乏优秀的绿色投资案例,包括深圳环保、三川能源、北清能源、中国天楹、宁德时代、信达生物、药明康德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平安资本碳中和股权类投资规模已达256亿元,其中清洁能源132亿元和节能环保科技77.6亿元,占比较大。

践行绿色金融创新的道路上,平安还有自身的点滴积累。据平安科技数据中心技术专家陈宏吉介绍,中国平安观澜3号数据中心是中国首个PUE小于1.25的金融数据中心,投产后将成为国内节能技术标杆,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进行创新与探索。平安还充分运用绿色科技,将深圳地标平安金融中心打造为一栋“会呼吸的大楼”。通过采用“免费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高性能立面设计、能源再生电梯等前沿技术,能够节省高达46%的能耗,获得LEED金级认证、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评级,充分展现了作为地标建筑的责任与“温度”。

科技已然是绿色金融的新引擎。作为金融企业中的“科技优等生”,平安正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做出平安贡献,在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金融的实践上,平安亦提供了递进的思路:

首先,数字化转型正赋能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项目和客户。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今年上半年,陆控旗下平安普惠正式推出一站式智能融资产品“陆账房”,给小微企业主带来“不盲选、更便捷、更优惠”的融资体验,而小微企业主中亦不乏绿色项目者。

其次,数字化转型正赋能绿色金融的产品、场景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科技的动能正持续输入至绿色金融场景的挖掘与产品创新,在有效提升金融机构决策和服务的同时,还将在生物保护、普惠金融、绿色农业、产业金融转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第三,数字化转型也将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绿色金融、实体经济的质效。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客户。高质量做好绿色金融创新,真正打造一个有温度的服务型企业,中国平安正迸发出更强的“绿色”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进阶   平安   路线图   信贷   债券   中国   资产   风险   规模   目标   金融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