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战重庆山火:一场全民应急抢险大演练

重庆缙云山山火扑灭已过去了一些时日,重庆市民“赴汤蹈火”的集体表达,给现代应急管理提供了一个样本化的案例,也提供了有关政府如何组织抢险、市民如何参与救援、政府和社会如何良性互动的反思契机。

盛夏8月,川渝两地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干旱少雨,火情频发。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数十年未遇的山火。一时间,各路百姓闻讯而来,“重庆崽儿”骑着摩托硬核运送物资,教授们放下书本参与救火,嬢嬢们备上了食粮……一场山火映照出重庆侠肝义胆的城市性格。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史。人们在大自然中接受各种考验,在灾害中积累教训,也在沉重的代价中反思得失,凝结经验,学会防患于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防范自然灾害逐渐衍生为应急管理学科。在危化品泄漏、爆炸现场,在面临自然山体和建筑物崩塌、垮落时,及时保护、疏散民众,让无关人员远离现场,是抢险救援的刚性要求和前置条件。救灾现场,警戒线一拉,“无关人员”被疏散隔离,这种现场管控对有序救灾、减少无关人员的伤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在灾害安全可控的环境里,能否有序地让民众参与抢险救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公共话题。灾难面前,人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市民参与救灾,让火情火灾同时成为消防普及课、救灾实训课,对应急管理教育有着启发意义。

缙云山山火在专业队伍的努力和民众万众一心的支持下被合力扑灭,至少带给我们三重启示。

其一,在民众的参与中普及消防知识。让置身北碚小城的每一位市民都深切地感受到生命财产被严重威胁、美丽家园受到侵害的危机感。人们参与到救援中,亲眼看到灾难的危害,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火情教育。

其二,“平战结合”“以练为战”是应急抢险的必修课,但现实中的演练场景有时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甚至就是形式主义,参与者仿佛是嘻嘻哈哈完成一次“过家家”游戏,并未真正掌握自救及救援方法。当灾难真正来临时,很多人依然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缙云山山火中全民直接实战,在参与抢险救援的过程中,人们明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也在实践中学习应急抢险救援。

第三,这是一次城市精神的大提升。缙云山山火让北碚居民空前团结,救援力量不够便征召志愿者,许多侠肝义胆的重庆人挺身而出;不能参与灭火的饭店老板、超市大爷、邻里街坊倾囊相助,为奋勇逆行的勇士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资保障;各种鼓舞人心的短视频、歌曲、诗歌不断涌现,在朋友圈刷屏……

如今,缙云山山火已经过去,但它却成为北碚人集体记忆中浓墨重彩的片段。西南大学的骆鹏老师在诗歌《北碚人,北碚的守护神》中写道:“你长在李商隐抒情的小城/巴山夜雨涨满秋池/你长在卢作孚建设的小城/梧桐树覆盖中山路……今天,我要叫你一声英雄……45度高温,高不过你100度的勇气……”这些语句展现了缙云山抢险救援志愿者的刚健勇毅,也镌刻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和心理认同。

(作者系四川省甘孜藏族州副州长)

冯俊锋

来源:中国青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山火   重庆   缙云   北碚   侠肝义胆   火情   自然灾害   灾害   小城   全民   民众   灾难   市民   现场   人员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