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面临大败局:曾碧波承认拖欠债务2亿 曾红极一时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9日

曾经红极一时的跨境电商洋码头正面临着生死存亡时刻。

近期,洋码头陆续被商家曝出遭到平台长期拖欠支付。2022年8月25日,洋码头位于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场所,也已人去楼空。

大门口贴着物业公司的公告,称洋码头长期拖延租金、物业费、水电费,物业已提前诉讼,所以,该办公尝试被停止使用。

洋码头则称,并非公司人去楼空,而是因为租约到期。现为应对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冲击,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缩减办公面积和人员规模,严格控制成本,已启动总部办公地址迁移工作。当前,公司各部门员工正以远程居家办公为主。

自2022年以来,洋码头的危机持续发酵。这之前,曾碧波就公开承认,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2年5月1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已经无法结算, 截至8月8号,总共货款欠款为2亿元,这个数字不包括3800万的保证金。

曾碧波还说,“我们不像每日优鲜,是几十个亿;也不是恒大,几百个亿;两个亿在洋码头公司这个体量,不是特别难以想象的钱。”“我们会把一部分股权拿出来,偿还欠款和债务,只要洋码头有未来,只要洋码头能发生并购,这些钱,这些部分都能变现,我愿意拿出来。”

但洋码头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倒下的独角兽。

什么造成了洋码头的困境

曾碧波曾说,整整12周年,洋码经历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行业的多个周期,起起伏伏,好的坏的日子,有钱的没钱的日子,有流量没流量的日子都挺过。

“走到今天,这次寒冬出奇的冰冷,今年的日子真的太难过了。我们很多值得我们尊重的同行们也都选择退出了,改赛道的改赛道,关停的关停,爆雷的爆雷,也有几个同行陆续传来一些负面,作为洋码头的创始人,我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重重,危机重重,也前所未有地需要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希望在我们的至暗时刻各位能够和以往一样继续全力支持我们的业务,再信任平台一次,和平台一起重新出发,走出寒冬。”

1,国内目前经济形势确实严峻,疫情防控对于整体进口电商冲击严重,尤其在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大幅拉长,整体时效链路时效拉长后,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这都导致洋码头业务受到疫情冲击持续下滑。

2,洋码头内部的平台合规改造也面临了重大的挑战。洋码头平台在2021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为了全面拥抱国内资本市场对于跨境业务的资金,税务,外管等多方面的合规要求,洋码头启动主动的自查自检,对于过去高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洋码头进行调整和整顿。

3,突如其来的上海疫情隔离,长达近三个月的隔离封锁,全国各地疫情层出,物流陆续停运,国际机场清关滞留,而作为上海多年沉淀的本土电商,洋码头主要的用户和高消费用户都来源上海,大量订单取消,流量流失,这一次疫情隔离让洋码头的发展完全打乱了节奏。

为稳住平台上目前的交易,洋码头将公司自身经营资金以确保买手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恶化了洋码头的现金流状况,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的连锁反应,甚至少数债权方通过国内法院进行冻结银行资金进行保全等等让洋码头非常被动的事。

4,一批历史经营中存在涉嫌售假,或买卖账户的严重违规买手的结算被冻结后,这些买手个体金额不大,但是动用的手段非常极端,四处制造各种负面和舆论来倒逼洋码头偿付其货款。

少数人员伙同一些无关的所谓专业维权人士以讨债名义冲击洋码头上海总部公司,通过各种所谓”群体维稳”“媒体炒作”等上纲上线的定性和行为来倒逼平台公司就范,这进一步恶化了平台的口碑,加深了目前经营中的买手对平台的不信任,也导致洋码头的员工的大量流失,这都给洋码头今天的状况雪上加霜。

曾碧波恳请平台商家恢复直播,恢复商品上架继续销售, 顺便给洋码头团队鼓励加油,在今天还坚守在岗。“由于伙伴的流失他们工作量倍增,由于开源节流,他们工资砍半,甚至还要面对‘上门滋事’的恶劣环境干扰,可他们还是选择不放弃,他们和我一样相信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洋码头能够走出来。别再苛求他们,要骂也应该是骂老板才对。”

曾碧波说,对于历史遗留的债务,洋码头公司不会赖账,其个人也不是随意跑路的,下辈子还想江湖再见的。“不管洋码头公司下一步会如何,我个人会全力担当,哪怕是开直播卖货我也会想着把这个债还掉的。”

让微博退股 却未能很好把控现金流

其实,造成洋码头当前困境最关键的原因是,曾碧波未能管好公司运营的现金流,导致危局突然袭来时仓促的应对。

洋码头也曾有风光的时候。风波前,洋码头完成过多轮融资,其中,2017年11月,洋码头完成C轮1亿美元的融资,2020年1月,洋码头拿到微博投资的D轮数亿元融资。当时,曾碧波高调宣布:洋码头破局寒冬,实现全年盈利。2021年3月,洋码头再次募资,曾碧波因为“惜售”,还拒绝了一些投资人。

曾碧波日前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此前洋码头根本不差钱,“2020年底,我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微博投了一个亿,重庆市政府投了三四千万,手里三四个亿,银行还贷给了我8000多万,当中可能两个亿左右的款项是平台卖家的钱,但我那时候没有漏洞,没有任何的亏空。”

但正是最辉煌的时刻,洋码头出现战略误判。曾碧波说,2020年,对接下来的疫情走向,中美贸易的走向,对国际航班物流供应链的趋势,有点高估了。我们国际物流高峰期一个礼拜40多趟航班。但疫情没航班了,货进不来。好几个核心口岸出于进口物资防疫要求,有14天静置期,光这14天,用户可能就取消订单了。另一方面,我们资本市场上运作也是有误判的。

资金上来说,一方面银行抽贷拿走了8000多万,微博退股,洋码头还了一个多亿。“洋码头拆完红筹以后,合规要求更高,资金结算严查,比方说平台上有一些商户原先是人民币提现,我们不允许后,商家就不经营了。所以这一下子我们很被动。到去年,我们筹备做上市时,不可以把平台的资金和你自身的经营资金混用,把资金托管以后,这个漏洞就出来了。”

作为一个连续多年创业的创业者,可以说,曾碧波对风险的把控让人感到诧异。一方面在于,洋码头把商家的货款和自身资金混在一起,而商家的资金根本不属于洋码头的资金,这属于平台挪用;另一方面,洋码头本身资金并不雄厚,却能允许微博这些已经入股的投资方退股,而没有新的资金接盘,这就属于是对自身现金流进行抽血了。

看看行业优秀的创业者,雷军创办小米之初,先后从资本市场拿到了足够多的钱,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是趁着新能源风口时期,先后在资本市场募资数百亿,能够相对从容做创新,一度差点资金链断裂的蔚来汽车也是借助2020年以来的风口,持续在资本市场募资,最终增加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行业巨头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京东,账上都趴着大把的现金。

就连遭遇疫情冲刺的旅游行业,携程为何能经历近3年疫情,依然迄立不到,核心原因,就是账上资金足够丰厚。当危机袭来的时候,企业才能有抵抗力。

实际上,对于不少中概股企业来说,2020年的资本市场都是高光时刻,很多企业市值创下新高。

曾碧波却能说出,寺库价格太低,才2亿美元,而洋码头估值已经达到4.5亿美元的话,殊不知,一二级资本市场倒挂已久。现在,洋码头上市的希望破灭,曾碧波也只能感叹,“所以我们也不想去美股上市,就拆红筹回国。当时很多人愿意支持我们,那时候就膨胀了。”

连曾碧波提及的寺库也多次传出要倒闭,破产,已经处于退市边缘,市值也已经跌去近90%,只有2479万美元。

这个时候,就算再给洋码头半年时间,业务也很难再好。毕竟时代不同了,抖音、快手等平台已经起来,阿里、京东这些综合电商也在瓜分垂直电商的流量,洋码头的空间在哪呢?如今的资本环境,有几个企业真正愿意扮演白衣骑士,挽救曾碧波于水火?恐怕已经很难了。

———————————————

雷递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码头   败局   现金流   疫情   资本市场   货款   债务   上海   资金   商家   平台   公司   曾红   曾碧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