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从“耿疯子”,到后来的“耿菩萨”,离任时万人签名挽留

前言

耿彦波在灵石县任职时,因改造灵石县而引起群众不满,惨遭无数质疑和谩骂,还被称为“耿疯子”。而耿彦波在大同任职五年,虽也遭受过质疑,但当他离任时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大街上,纷纷请求耿市长不要走。耿市长在大同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耿彦波的仕途之路

耿彦波1958年出生在山西省和顺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1976年8月耿彦波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自己家乡和顺县通讯组担任一名小职员。

之后耿彦波又先后在晋中地区团委和晋中对台办处任职。但耿彦波是心怀大志之人,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大展宏图,拥有一番作为,因此他从未停止过刻苦学习。

1983年耿彦波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山西大学干修班,并选了中文专业。当时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很不容易,是很多人的梦想,因此耿彦波一边很开心,一边不忘抓住机会更加努力学习。

耿彦波大学期间勤学苦读,经常学习学到半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耿彦波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了一名高学历人才。1995年耿彦波担任了灵石县县长,大显身手。

花巨额重修王家大院

耿彦波刚刚上任不久后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花费五千万对王家大院进行重修改造。当时各个地方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并不注重文化建设,王家大院也已经荒废许久了,而耿彦波要花费那么多钱重修王家大院必然遭到了人们的反对。

更何况当时灵石县一年的收入还没有达到一个亿,如果按照耿彦波说的修建王家大院就要花掉县城的大半年收入。很多人认为这根本就不现实,因此耿彦波也被称为“耿疯子”,还收到了很多人民群众的举报信。

但耿彦波面对人们的反对和威胁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重修王家大院虽然一时不能给人们带来利益,但日后一定能带动灵石县的经济发展。因此耿彦波在人们的质疑和反对声中依然尽心尽力工作,历经几年时间王家大院终于修建完工。

历史证明耿彦波的决定是对的,如今的王家大院成为了国家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前来观光,并且王家大院每年都能给灵石县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

但在2000年耿彦波离开灵石县去榆次县任职时,王家大院还没有为当地带来明显的收益,因此耿彦波遭受了不少谩骂,甚至还有人拿花圈放鞭炮送他。现在当初质疑的耿彦波的所有人一定感到十分后悔,而耿彦波的风光伟绩不止留在了灵石县,还有很多地方都因耿彦波而繁荣富强。

炸毁地标,整合榆次老城

榆次县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并且具有很多文化遗迹的古城,但耿彦波刚到榆次县任职时,就发现县城很多建筑都已破旧不堪,各个地方都体现着脏乱差。

因此耿彦波通过研究和考察,要对榆次县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耿彦波决定要直接炸毁榆次县的地标建筑凌云大厦,因为他认为凌云大厦没有任何价值,并且本身就是违章建造的。当地人们一听便不乐意了,各种谩骂声再次卷土重来,但耿彦波依旧一边遭受着人们的质疑,一边辛勤工作,对榆次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合。

仅仅两年时间耿彦波通过整合使榆次县焕然一新,现在的高楼大厦代替了之前破旧不堪的房子,道路也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各个地方的环境都被治理的干干净净,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现在的榆次县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耿彦波在整合时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并加以整改规划成了榆次老城,现在这些被整合过的文化古迹为榆次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而当地人们当时的谩骂声也都改成了赞美声。除了这两个地方外,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才是他的高光时刻。

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

提到大同很多人都知道大同煤炭资源丰富,也正因大同常年大力发展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以至于能源枯竭,经济大幅度倒退,并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很多人都面临失业和就业的难题,因此大同也面临着很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2008年耿彦波到大同担任市长,他很快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耿彦波不仅看到城市因环境污染整日在雾霾之下,而且房屋也都十分拥挤,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大同拥有别的地方都没有的文化资源。

因此耿彦波通过不断考察决定对大同实施“一轴两城”的发展战略,以大同城内的御河为轴,河以西保护古城,河以东开发新城。但是想要顺利实施这个发展战略就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因拆迁带来的问题最为棘手。

当时居住在大同的人民经历条件很差,并且老年人居多,平日的开销还要靠着政府的补贴,生活举步维艰。现如今要让居住在大同的人民搬迁,显然很多人是不同意的。而面对人民的质疑和反对,耿彦波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曾说过

只要把利益给人民,就不怕人民不同意。

除了拆迁难之外,在修建过程中没有一项工程项目是轻松的,但耿彦波根本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任何工程项目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耿彦波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就已经出门了,然后在路边摊随便买点早饭,便自己一个人开始视察工作。

在建设大同的过程中,耿彦波对每一项工程项目都要亲自监督和检查,对建设材料也会亲自审核,并且对工人也是要亲自指导。在耿彦波的督促和指导下,每个部门都高度集中,生怕出现什么差错,而面对商人时耿彦波怕商人因利益而使坏,所以更是严格把守。

就这样耿彦波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甚至一两点都还没休息。有一次耿彦波在晚上十一二点左右刚忙完工作回到家里,就又突然想到一个工程问题,此时夜已深,路上也不安全,但耿彦波放心不下,连忙又赶回工地,仔细检查后才安心回家睡觉。

人是铁,饭是钢,耿彦波为了大同的建设日以继夜地辛苦奔波,肯定会有累病的时候。耿彦波根本不把生病放在心上,在他心里工作比自己身体重要多了,因此经常发烧了都还继续工作,在工地上晕倒也是常事。

耿彦波哪怕是刚做完手术,也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一心只想着如何做好工作。耿彦波如此不注重自己的身体,以至于落下了很多病根,他的妻子因心疼他多次抱怨,但耿彦波虽然嘴上答应着会注意休息,但实际上还是拼命努力工作。

耿彦波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虽然身为市长,但是每天穿的和工人没什么区别,全身都脏兮兮的。尤其是耿彦波的鞋子沾满了泥土,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连市民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发起了筹款,市民合资给耿彦波买了双干净的新鞋。

平日里的耿彦波在忙工作的同时,也经常为市民排忧解难。每次只要看到政府门口有市民需要解决问题,耿彦波都是主动向前和市民沟通,耐心听市民的苦恼,并且积极为市民想办法。

耿彦波的所作所为都是大同人民有目共睹的,随着耿彦波为大同做得越来越多,人民越来越相信他,并且很多人看到耿彦波的付出都十分心疼。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耿彦波辛苦奋斗五年后,大同面貌终于焕然一新。曾经被污染的天空现在变得格外干净,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环境,现在生活在大同里的人民都十分舒心。

除此之外由于保留和重建了大量文化遗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由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人们带了不少的收益,使大同的经历状况越来越优越。

此时大同的所有人也都理解了耿彦波的良苦用心,甚至对耿彦波无比尊敬和喜爱。2013年耿彦波被调去太原,在耿彦波离开的那天,大同的人民聚集在耿彦波离开的必经之路,人民一起拉条幅,举照片,高喊着让耿市长不要走,大同人民需要你等等,并称耿彦波为“活菩萨”。

大同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耿彦波的不舍,甚至有些人都跪下来感谢和挽留耿彦波。耿彦波面对如此壮观感人的场面,心情也很是沉重,但终究还是要离开的。

最后耿彦波和市民打完招呼并环视大同后就依依不舍得离开了,耿彦波上车刚关上车门,眼泪就控制不住地留了下来。

结语

耿彦波无时无刻关注着民生,在他的心里人民的美好生活高于一切。耿彦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为多地人民谋得了幸福,促进了经济发展。耿彦波是国家难得的人才,是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值得被历史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灵石县   晋中   和顺县   脏乱差   大院   菩萨   市长   疯子   市民   地方   文化   工作   耿彦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