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路上石鼓山

石鼓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石鼓山村之东南,北临花园,南接西安市蓝田县厚镇乡。素有:“鸡鸣一声听两县之说”,距渭南市30多千米,系秦岭山脉所辖。

石鼓山全貌

石鼓山由黑花岗岩构成,以“奇”、“怪”、“险”著名,海拔约1200米左右,占地4平方千米,处两峪(四峪、磨峪)两槽(小河槽、大河槽)之间,拔地而立,气冲霄汉。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故有“小华山”之称。1981年,渭南市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周围500米,1997年陕西省林业厅批准为“陕西省森林公园”;1997年5月10日,临渭区民政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石鼓山险峻的怪石

石鼓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半湿性气候),由于地形起伏差异,内地气温特别悬殊,年气温平均在11℃(左右),最低气温-5℃~-10℃左右,最高气温达38℃~40℃(左右),年降水量680毫米左右,霜期为10月上旬~来年4月中旬(或10月下旬~来年4月上旬),无霜期180天到200天左右,日照时数为3600~5000时。

石鼓山卫星地图

古时,山上动物主要有:老虎、金钱豹、狼、野猪、狐狸、山羊、鹿等。今天大型兽类极少见到,野猪和山羊等偶有所见。飞禽主要有老鹰、喜鹊、乌鸦、山鸡、野鸽等。

1、时令鸟:①布谷鸟(春季鸣种谷,催人不误农时,按时播种。)②算黄算割鸟:(立夏前后听到昼夜不分地叫算黄算割鸟、算黄算割)。在夏收期间,急飞奔遍野,不论昼夜,阴晴的叫,有时可以看到嘴叫的流血,依然鸣叫不停,劝人边熟边收,这鸟真机灵乖巧,责任心强。与布谷鸟都是大大的益鸟。

2、报警鸟:①山哥早回鸟②打火烤烤鸟:听两鸟不论那个叫,必定今日有雨。③咕噜咕噜滚破鸟:到悬崖陡坡处,提醒你注意安全,以防不测。

3、怪鸟:如看到某块地庄稼长势不良,大有减产之兆,此鸟鸣叫嘿嘿嘿、哈哈哈之音,以耻笑,真怪也。

植物以松柏独特,有山韭菜、香椿、山桃、核桃、葡萄、山楂、八月炸等,各种中草药在百种左右。最珍贵的是祖师庙悬岩和老虎嘴(大河槽)附近生长的有妇科用的“血灵芝”。

石鼓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可称为一座宝山,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石鼓山道路交通图

交通:1、石鼓山专线直达山下,关中环线、渭王高速公路,在不远的山前穿过。2、北边的渭(花)公路、渭桥使游人可经沋河川公路沿关中环线到邢河广场(刘秀像处),经石鼓山专线直达石鼓山下。四面八方交通甚是方便。3、山下登石鼓山,下车步行有两条路:一是通常进四峪沟,由峪道小河向北慢步而上观后山的东峰和北峰后,攀铁锁链上去观中峰老虎头,再到南峰去西峰观石鼓,观后由前山坡下来。二是从前山坡上去,先观西峰的石鼓再向上观南峰、中峰,后由铁索而下观宝泉、三层楼遗址后,下三层楼台阶到东峰大佛殿遗址,休息片刻,向北观五股香、北峰,观后也可从北峰而下,向南经大、小河槽到山前乘车,亦可观完北峰。由北峰再回东峰,从东峰平台南柏树坡之路下四峪沟,回到山前乘车,平安返程。

石鼓山外刘秀雕塑

“奇”:众山都生长着藤蔓和山花野草,惟此山却天然地从石缝中长满了四季长青的青松翠柏,加之林业单位的重视,使林木更加繁茂。


攀登石鼓山的道路之一——四峪峪口


松柏参天,高耸云霄,掩映日月,真乃:“连峰去天不盈尺,松柏倒挂依绝壁”。

石虎山老虎头


“怪”:主峰南边半山腰那个天然池。水从石中流出,遇旱不干,遇涝不溢,酣甜可口,澄清可爱,可以食用;若有人搅动,即时狂风怒吼,不日即雨,真乃怪也。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使人提心吊胆,好似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绝壁上攀爬的游客

石鼓山中峰北望和远处的山峦

山林禽鸟飞翔,野兽出没,“梅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正是“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栽竹栽木,竹隐凤凰,松隐鹤。”

有人赞美 “春临踏青听鸟鸣,夏季云雾绕寒峰,秋风劲吹看凤舞,冬天白雪压青松”。

石鼓山老虎头

石鼓山三层楼

石鼓山四季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真乃“清风有意难容我,明月无心自照人”;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各朝在此修造景观,整建庙宇。

石鼓山由东、西、南、北、中,五个高峰,形状各异的山峰组成。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奇石怪鸟、飞禽走兽、松柏长青、茂密葱茏,真是无所不有,无奇不有,是一所自然公园,吸引众多游人骚客。


石鼓山全貌

南峰高峻,在五峰中最高,松柏参天,林荫夹道,百鸟齐鸣,风景优美,四面八方可观,为石鼓山的“瞭望台”。西峰险峻,略低南峰高北峰,峰顶高竖一石。即刘秀约在公元9~20年间,被王莽追逼,到此敲击的那块石。西南还可望王顺山(原名玉山,产玉得名),有个传说故事,王顺生性秃顽,不听其母的话,叫她向东总要向西,叫他做这偏要做那。其母掌握他反其道而行之,想叫她死后,让其子王顺把她埋到平淡之地,故意说:“我死后把我埋到南山里”。母死后,王顺想:“我一生未听慈母一句话,而现在听最后一句话”,真的把他妈埋到山上,人们就把此山叫“王顺山”了。辩证地看,等于王顺一生未听其母亲一句话,不为孝子。

老虎头

中峰雄奇,大有统领群峰之势,如人们所论:“上边老虎头,下有三层楼”。峰上有圆形七八寸大的柱窝。据老人说:“三层楼”初建在峰上(即老虎头项),高不避风,又不便祭拜神灵,把三层楼移到现在的岩洞。借势仿“西安钟楼”模式修建,八卦玄顶,飞檐挑角,铁瓦铺盖,气势磅礴,高超之工艺,始见庙宇之辉煌,历史而悠久,思之实为惋惜。


三层楼

北峰高长,略低于南峰,站在北峰顶,南望群山连绵远去,北观渭南,像一条舞动的银丝飘带,环绕渭南城,及渭南八景之一的“渭河春涨”,隐约可见;阳郭崇疑东西两塬如横卧的两条巨蟒,黄底绿斑,苍苍茫茫;又可望渭南八景之一的“丰塬秋眺”;沋河水库宛如一面明镜镶在沋河川道尽头的两塬之间。东北可望秦岭诸峰临渭区最高的玄象山(元象山、二郎山),即渭南八景之一的“象山雨雾”,因其形状而名(如象)。此山常有虎豹出没,侵害人畜,有个叫周处的勇士,持箭射死老虎,为民除一大害。箭落之地,名叫箭峪;血溅赤水,赤水得名。北峰是虎豹等猛兽栖息之地,北峰西大河槽密林中偶有人见虎豹在此活动。

东峰低平而长,有起有伏,像一个长蛇体,东峰有大佛殿遗址和东峰之北的五谷香,土壤肥沃,长满了各种奇花怪草、藤蔓杂树,松柏稀少。向东上有平台,见有砖石瓦片,据老人说为“姑姑庵遗址”,年深久远,比各庙均早,没留下建筑物,无从考核。

石鼓山形状:1、从北看:是只摆尾抱头的巨型“雄狮”。2、由正西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东峰为头,北峰和西峰是两翅膀。3、从东峰平台及五股香那看:中峰的东面便是老虎嘴,正是一只上山的斑斓猛虎,威猛无比。


石鼓山与北面的关中平原

要观虎上山,请到四峪南小山梁中段,向北看这只上山的猛虎更为逼真。你看,老虎由半岩祖师庙以上的夹道外岩石上向上爬,松柏伴着虎身上的花斑,而后腿看似用力向上攀登,极其逼真,令人好笑,可爱而神奇,流连难返(可是站在小山梁位置要得当,否则就看不到那么神奇了)。

北望石鼓山中峰

任你怎样看去,石鼓山活象一只上山的猛虎,山上确有真的斑额虎、金钱豹等,偶有人见之,难怪有人称之“石虎山”。四面悬崖陡峭,威严对峙而立,登临绝顶,感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诸峰如笑如眠,忽喊一声,好似众山都来了。

五峰之顶,松柏长青天鸟悬,风景优美观不完,庙宇雄伟武神像,个个威严站青田,刘秀当年击石鼓,跨马急奔飞上边,真乃“高风峻骨鼎足立,直插云霄撑青天”

一、古人总结石鼓山八景:

1、鼓桴俱石挝有声:由西汉未年,王莽赶刘秀一段传说而得名叫“石鼓山”据《西汉演义》讲:公元前33年,汉元帝死了,太子即汉成帝刘骜即位,立母后王政君为皇太后,而太后是王莽的姑母,从此外亲王家掌握了朝政大权,汉成帝死后,新君汉哀帝刘欣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染病而死了,他无儿子。王莽和别的大臣立汉平帝刘衍为新君,年仅九岁,而太皇太后王政君已70古稀,大事由王莽做主,在公元4年,13岁的汉平帝做了王莽的女婿,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以国丈身份当了汉平帝的代理人。

石鼓正面(北面)

公元5年12月,大臣给汉平帝上寿,王莽献上一杯椒酒,没几天,14岁的汉平帝就死了,王莽选了汉宣帝刘洵一个才2岁的玄孙,立为皇太子,名叫孺子婴,尊平帝的皇后,王莽的女儿为皇太后,到公元9年正月,王莽把汉朝改为新朝,自称新朝皇帝。废孺子婴为“定安公”。西汉从高祖

刘邦到汉平帝共12帝214年的天下,到此而亡。

王莽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残杀刘氏之后,赶刘秀至800里秦川,凡所到之处都留有遗迹与传说:西安市长安区王莽乡,是王莽赶刘秀驻军之地得名,刘秀藏身之村,就叫刘秀村得名。如大王的牛寺庙《实叫牛死庙》,蓝田玉山东南的道沟峪(据传说刘秀逃到此地,

石鼓南面

巨大的石鼓

进峪将鞋子倒穿,以骗追兵。

山上有一地叫“王爬岭”,是王莽赶刘秀,刘秀从这里爬坡跑了得名;王莽迷失方向,撤军转回之地叫“万军回”。),渭南花园之东的黄狗峪(传说,追赶刘秀之人烧山想烧死刘秀,而来了一只黄狗(据说是二郎杨戬的啸天犬),在河里将它浸湿,扑灭了火,使刘秀得救,后刘秀下令,在去黄狗峪的坡上,立一小黄狗庙以作纪念,因此得名叫“黄狗峪”。

还有寒老娃项圈(传说与前段牛死庙有关,大意是刘秀逃到牛死庙躲在耕田人犁沟,被牛踩踏了,刘秀咒骂牛,又有飞禽鸣叫“刘秀犁沟,而寒老娃改变地鸣叫瞎话瞎话,使刘秀逃过灾难,给寒老娃赐一银项圈),能言利语的八哥说不过潼关等等。又蓝田厚子镇(据说原叫厚主头,是马武姚岐二将军在此等候其主(刘秀),因为这里是个街镇,就叫“候主镇”,以后演变为厚子镇,简称“厚镇”,就是现在的蓝田县厚镇乡,这都是刘秀的传说。

据传说,在前有大山,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刘秀最后逃到石鼓山,(山上留有刘秀的马蹄印)可想这时的刘秀人困马乏,饥饿交加,无奈之际,取其天意,在西峰以石击石,指石为鼓,祝告苍天,若有刘氏江山,击之当鸣,若不鸣,刘氏该灭,就此跳崖自尽,事出有幸,举石有势听之鼓音,乃是天鼓响了,是刘氏该有天下,从此起名叫“石鼓山”,(现留有当年击鼓之石,石鼓犹在)(有人说:刘秀是汉平帝的儿子,错了,汉平帝于14岁就被王莽毒死了,他无儿子。查“《中国皇帝传》可知刘秀是南顿县令《河南项城县西南》刘钦的第三子。)此峰南边悬崖上,有棵高大的“华荫松”,相传是刘秀的拴马桩,从数十里外,用肉眼可远远望见,也就看到石鼓山了,可作石鼓山的向导(可惜现已毁坏)。

石鼓山外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雕塑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人(今湖北枣阳市),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北),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建都洛阳,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裁并四百多县,官吏十置其一,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史称“光武中兴”。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三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河南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刘秀系高祖刘邦九世孙,六世祖:西汉景帝刘启,

五世祖: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

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

祖父:巨鹿都尉刘回,

父亲:南顿县令刘钦,

母亲:樊娴(音归)都(樊重之女)南阳郡湖阳人。

后妃:郭盛通(河北真定刘阳王甥女,父郭昌,素有义行,母刘氏乃是真定恭王普之女(名门之后),建武十七年即公元41年被废除,但没有禁于冷宫,让她居住儿子中山王封地,封为中山王太后病逝,葬洛阳近郊邙山;儿子刘疆辞太子位,改封东海王,加大了对他的封地,给了他较好的待遇)。

阴丽华(河南南阳郡新野人,显赫门弟,永平七年,公元64年薨,与光武帝合葬于河南原陵,汉明帝上谥号为“光烈皇后”)生刘庄(汉明帝),刘秀爱妃及徐美人等。

夫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弊于西都。夫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鸱视狼顾,虎超龙骧。光武秉朱光之巨钺,震赫斯之隆怒,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图之休徵,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遐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故曰光武其优也。

三国曹植评论:他使皇族亲密和睦,有唐尧虞舜声名;品德高尚纯朴,有伏羲始祖名望;礼贤下士,谦虚听取下属意见,有如周公一样不辞辛劳;操持国家大事,像日夜行走的钟表勤劳。评论他的功劳业绩,非同异常;评论他的功德没有过错;衡量他的力量势力单薄;对比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并不强壮,但他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功勋,金石碑刻铭记着他的美名,史书上刊载着他的丰功伟绩,所以说,汉光武比汉高祖刘邦更伟大(见《反经》)。光武帝是仁义之人,是成王道之人。(亦见《反经》)

虞世南说:旱潦不均虎后烘:无论炎夏酷暑,还是暴雨如注的汛期,不论从那个角度去观察,威风凛凛的虎姿,都会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岩石上滴着雨露,正如大唐诗人王维所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八十多岁的作者张志毓引路攀爬孽孽椽

张志毓老人在山上为《秦岭七十二峪》作者介绍石鼓山

孽孽椽

千年铁锁链

千年铁锁链

三层楼遗址,西南为宝泉

寺庙里供奉的神像

祖师庙

庙内供奉的神像

异常险峻的登山道路

五股香(树)


五股香与作者


作者在姑姑庵遗址前

关帝庙


关帝庙前对联文字注释

峪口西侧的土地庙

峪口东侧的山神庙


山神庙内的神像

峪口东侧的山神庙

石鼓山外的刘秀雕塑


大佛殿遗址

石鼓山中峰上的建筑遗迹——柱础

石鼓山中峰上的建筑遗迹——柱础

石鼓山中峰上的建筑遗迹——柱础

四峪峪口

四峪峪口东面的山神庙


石鼓山西侧四峪峪口

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主编攀登石鼓山中峰

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主编攀登石鼓山中峰

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主编穿越绝壁

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主编穿越绝壁,身形矫健

张志毓与《秦岭七十二峪》主编在老虎头顶合影

作者张志毓在老虎头上留影

张志毓在老虎头上向《秦岭七十二峪》作者介绍石鼓山

作者张志毓在石鼓前留影

作者张志毓与《秦岭七十二峪》主编在石鼓前合影

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作者从老虎头上下来

80多岁的张志毓带领《秦岭七十二峪》作者从老虎头上下来

张志毓老人向《秦岭七十二峪》主编展示其发表的作品

作者张志毓与《秦岭七十二峪》主编在家中合影

张志毓在家中与《秦岭七十二峪》主编交流

《秦岭七十二峪》主编在作者张志毓家中请教



附: 关于刘秀与两位皇后的补充

刘秀为南顿县令(今河南项城西南)刘钦三子,在刘秀九岁时去世,由母亲樊娴(归)都带领三儿三女,在叔父刘良萧县令的照顾下度日。大哥刘縯很重皇族身份,对三弟的“鼠目寸光”很是不满,可后来做皇帝的却是刘秀。

刘秀与阴丽华都是南阳人,家距不过百里,刘秀少年就崇拜阴丽华。——《黄帝传》

光烈阴皇后——阴丽华,系南阳新野县人,“初光武识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治安长官执金吾),叹曰:“仕途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随兄刘縯参加新市反莽,在更始政权打败王莽后,即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六月,纳后于宛当城里(宛当城即南阳之统称),时年阴丽华十九岁,结了婚。——《后汉书》载

公元22年刘秀和他哥刘縯抱着推翻王莽重建汉室的目的,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了舂陵军。这年十月刘縯、刘秀与李通等带着起义军加入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军绿林军。绿林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而新市平林将领们怕威望大的人当了皇帝,使他们的权利受损,拥立懦弱无能的刘玄,更始帝。封绿林军将领刘縯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刘玄称帝,王莽震惊,迅速调集43万人,命司空王邑、司徒王浔率领镇压。刘军粮草不足,敌又多几倍,都跑回昆阳城。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向将领们分析了形势和前景。如果逃会被分散各个击破,死路一条,使军心很快稳定下来,把城外军队都带入城中,统一调度。刘秀亲率一千多人当前锋,奋勇杀敌。王邑被杀,王浔带着几千人逃回洛阳。

公元23年,昆阳一战,刘秀展露锋芒,王莽政权彻底走向覆灭。海内豪杰并起,纷纷接受更始帝年号。拥立更始帝将领们劝刘玄早除刘秀兄弟,刘玄借机杀了刘秀哥刘縯等人。公元23年6月,刘秀见事不妙,赶紧跑去请罪,并且不为哥哥举丧,使更始帝毫无怨怼之言。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候。

刘玄到洛阳后,派刘秀去河北一带宣示朝廷旨意,刘秀感到这是个避开灾祸的好机会。刘秀在河北选贤任能,考查民情,平反冤狱,废除王莽苛政,还粉除了一起假冒汉成帝之子另立王朝的反叛事件。

更始帝始终对刘秀不放心,派使节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又令立即回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回长安,刘秀翅膀硬了,刘玄也无可奈何,明面上决裂了。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刘秀召集河北各郡兵马,击破收编占据河北各州郡的铜马、高潮、重连等农民起义军。为表复汉室之意,以“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长安那时正被赤眉军围困,短期不能拿到,最终定都“洛阳”。守洛阳的李秩、朱鲔曾劝说刘玄杀刘秀,是刘秀的杀兄仇人,派人杀了李秩(曾与刘秀同时起义),朱鲔不敢投降,刘秀向他保证既往不咎,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候。

更始帝是赤眉军打垮的,刘秀与赤眉军立场一致,但刘秀称帝后反目为仇,最终赤眉军投降刘秀。刘秀对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也予善待,让他在叔叔刘良手下当个小官。

刘秀是个明君,一生节俭,从不恣意放纵。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少有的。酒色歌舞金银珠宝,刘秀都不好。后宫没有多少嫔妃,只有皇后,贵人有爵秩,贵人每月几升谷子的待遇,确令人惊讶。

刘秀在世建陵墓,命名寿陵。吩咐面积不要太大,坟不要太高,不要陪葬金银珠宝。

历史上大部分皇帝都喜欢听小人之言,而刘秀却是少数亲贤远倭的皇帝之一。

公元22年刘秀和他哥刘縯在南阳起义,阴丽华同父异母哥哥阴识也参加到刘縯的起义队伍中来,这对刘秀和阴丽华的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刘秀25岁那年,姐夫邓晨领他拜访阴丽华哥哥阴识,恰好阴丽华在院子给牡丹花浇水,年轻的刘秀对这个比自己小近10岁的美貌少女一见钟情,自此有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心愿。阴丽华那时还是一个天真少女,远未到出嫁年龄,除对这个爱慕她的大哥有些好感外,绝想不到3年后竟嫁给他,更没想到他居然成了东汉开国皇帝。

公元23年,即更始元年6月,28岁的刘秀终于实现了“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个多年的愿望。那年的阴丽华是19岁。

对于刘秀哥哥刘縯的死,刘秀表面强颜欢笑,晚上偷偷流泪,在宛城那段前途暗淡、生死未卜的日子里,便是他和新婚妻子阴丽华,也是世上唯一看过光武流泪的女人。

三个月后刘玄迁都洛阳,封刘秀为司隶校尉,先行抵洛,只有少数人马同行。为了妻子安全,刘秀只好派人把阴丽华送回老家。仅三个月,两人天各一方。刘秀定都洛阳后,派侍中傅俊到阴家接阴丽华到洛阳。可等待她的是刘秀身边多了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儿子。这女子叫郭圣通。刘秀在河北征战时,为借助真定王刘杨10万大军的支援,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一个是深爱的结发妻,一个是有了孩子,背后还有10万大军的征途伴侣,又是刚当了皇帝,急需权贵协助,只好把阴丽华封为贵人。郭不得宠,心怀嫉妒,引起刘秀厌恶。但他最宠爱的还是阴丽华,最喜欢的儿子是刘庄(阴氏生)。

公元26年(建武2年),郭之舅父刘杨谋反被杀,刘秀乘此机会以阴氏“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为名,要立阴为后,阴拒绝了,推辞说:“患难时的情谊不能忘,何况郭贵人已为你生了孩子。”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后,阴丽华为贵人(妾)。

立郭不久,提出把阴氏兄弟封侯爵,再被拒绝。当时东汉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为了能够更多地和阴丽华在一起,刘秀每次征战都把阴丽华带在身边。公元28年,在刘秀讨彭宠的战役期间,阴丽华生下了和刘秀的第一个孩子,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

公元33年(建武9年),洛阳发生一次叛乱,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都死于这场叛乱中。刘秀下诏书自责对阴丽华列为“妾”身份的深深愧疚。并说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因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

郭圣通多次在刘秀面前发出自己的不满和怨气,而阴表现得通情达理,总是默默让步。公元41年(建武17年),刘秀的统治完全巩固,终于废掉郭圣通皇后之位,改称“中山王太后”和儿子一起生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打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经历了建武16年皇后位(郭圣通病逝葬洛阳近郊邙山)。太子刘疆看形势不好,主动请废成了“东海王”。刘庄做了太子,刘秀对刘疆还是有些歉意的,加大了刘疆的封土,给了他较好的待遇。从此阴丽华为二任皇后,经历了从建武17年——建武中元2年计17年皇后之位。建武中元2年即公元57年,刘秀病逝于洛阳,终年63岁,在位33年,开启了东汉历史,史称“光武中兴”。自称无益于百姓,诏令薄葬,葬于河南原陵。

永平7年即公元64年,阴丽华毙,与光武帝合葬于原陵,东汉明帝君臣谥号“光烈皇后”。(说明:“宛当城”即南阳之通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石鼓   王莽   秦岭   渭南   建武   南阳   洛阳   东汉   皇后   公元   路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