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药给志愿军,导致大量战士感染身亡的奸商王康年,结局如何?

1952年,北京周总理办公室收到了一个来自朝鲜前线寄回来的包裹,打开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包裹里面只是志愿军战地使用的急救包。里面包括止血绷带,药片等物品,虽然包裹看起来非常简陋,但这种急救包对战士们来说是救命的东西。

然而这次寄过来的急救包,明显存在着问题,周总理发现急救包里面的纱布早就发霉了,里面其他的药品变质过期。

除了急救包之外,彭总的一封信也送到了总理的手里,信中彭总愤怒地表示:由于后勤药品质量劣质,前线成千上万名志愿军战士因为感染问题而牺牲在后方的医院中,目前已下令将志愿军手里二十多万个劣质急救包就地销毁。

除此之外,彭总希望后方能严查这些药品的来源,将这些不法奸商处理掉。

此事令总理非常生气,他立即将这件事上报给了主席,得知前线部队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毛主席非常愤怒。志愿军原本就缺乏后勤,战士们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为国作战,后方却有这样的奸商坑害将士性命。

主席立即做出了批示,要求药品的来源地上海立即查清事情的真相,严惩不法奸商以及相关人员。

很快,命令就送到了上海陈毅的办公室,得知出了这样的事情,陈毅立即开始调查。药品的问题不久就被查清,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康药房的老板王康年。经过调查,事情的真相更加令人愤怒,这个王康年是上海有名的奸商。

此人早年曾在电台工作,后来他选择经商,靠着自己在租界当巡捕的岳父帮助,王康年开了一家名叫大康行的杂货店。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正经做生意,而以倒卖雪花膏等物品赚钱。

不过这些生意给他带来的收益相对有限,于是他就又打起了别的主意。抗战爆发后,前线药品严重短缺,需求量极大。王康年见有利可图,于是就开始从事药品生意。他并没有什么供货渠道,为了赚钱,王康年就使用欺骗的方式,先鼓吹一个虚高的价格从供货方手里拿到药品,然后又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药品。

从中赚取大量差价之后,等到了要交付货款的时候,王康年就开始赖账。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他在上海名声很差,还被人告上了法庭。王康年并没有吸取教训,等到上海解放后,他见朝鲜战争又有利可图,于是等志愿军在上海收购药品的时候,他再一次玩起了自己投机倒把的手段。

他先是冒充积极分子,加入上海肃反委员会,然后以各种方式,与政府搭上了线。通过这类方式,王康年获得了大量来自政府与部队的订单。

1951年11月,志愿军后勤部找到了王康年的药房,需要订购一批前线急需的药物。王康年当时根本没有货,可他还是立即接了单子,拿到货款之后,王康年尽情享受,等到了要交付货品的时候,他反复拖延,一直拖了3个多月。

眼看实在拖不下去,王康年就开始大量制造劣质品,将自己低价搜集的过期药品,以及废旧纱布,未经消毒过的普通棉布统统以次充好,制作出了一个个劣质的医药包交给了部队。

王康年很早便开始了行贿,他以各种方式送礼拉关系,将不少与他有合作关系的机关干部拉下了水。在这些人层层庇护下,王康年能一直获得大收益的订单,他交上去的药品能得到通过,被送到了前线。

正是王康年的这个举措,使得无数的战士死在了前线的医院内,此事被彭总揪了出来之后,上海开始了彻查的行动,将王康年以及相关人员悉数逮捕。这一调查,大家才意识到王康年这些年到底做了多少的坏事。

他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应付政府、部队的订单,以至于许多地方采购得到的物品质量极差,根本就用不了。王康年除了假药包的事情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犯罪,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53年2月,王康年因为行贿、盗骗国家资财等多项罪名,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根据保守的统计,仅仅是王康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6亿元,而他造成的其他损失,就更加无法估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志愿军   奸商   急救包   上海   前线   包裹   战士   部队   结局   事情   药品   方式   王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