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国葬 - 这位老人看到巨变,比我们想象得多

就在今年的9月8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她位于苏格兰的住所去世,享年96岁。



就在女王去世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向英国新任国王和首相发去了唁电,对女王的去世表示了哀悼,也肯定了她为推动中英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说起来,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凭借长达70年的在位时间,打破了之前由她的曾曾祖母、也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保持的纪录。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网上的人们往往戏称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位有着“超长待机时间”的女王。



按照我们节目的惯例,一般每逢遇到这样重要人物的去世,我们总会在节目里跟您聊聊她,通常的情况,是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大人物一生的故事。可是今天,我打算打破这个常规。


一来是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太有名了,她的故事早就传得尽人皆知;


二来也是因为,这段时间,甭管是新闻还是网络,各种讲述女王生平的视频和文章铺天盖地,估计各位已经看得够够的了。


既然这样,估计您就会问了,既然不聊女王的一生,那你想聊点什么呢?


您要知道,在女王漫长的一生里,经历了上个世纪许许多多重要的大事,目睹了近百年来时代的飞速变迁,也留下了许多轶闻和趣事,那么这里面又有哪些值得说道说道呢?




英女王访问中国,推进中英发展




首先要聊的,自然是和咱们中国有关的话题了。


在习近平主席发往英国的唁电里,曾经专门提到,伊丽莎白二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国王。



那还是在1986年,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女王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


说起来,早在女王来访的前一年,中国和英国政府就已经为这次访问忙活开了。


按照英国人的传统,女王出巡可是一件兴师动众、事项繁多的大事。


您要没概念,不妨想想评书里说过的、清朝皇帝出巡的排场,那最起码也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闲杂人等远远避让啊。


英国女王倒是没有评书里说得那么麻烦,但是英国政府提出的要求也着实不少。


先说交通工具,女王出国访问,好歹得有一架专机出行,除此之外,女王出访还需要动用皇家游艇“大不列颠尼亚”号,这是一艘设施完美的豪华轮船,号称是英国的“流动王宫”,女王平生600多次出国访问,回回都少不了这条船。


另外,女王出访还带了一直庞大的随员队伍,这里面有英国的外交大臣两口子,16位王室成员,再加上女王的私人秘书、新闻秘书、总管、侍从、医生、美发师、男仆、女仆、护卫、乐手等等等等,归了包齐有600多人,这么多人的吃穿住行,我们自然都要安排照顾到。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提了许多的注意事项——


比如跟女王握手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女王的饭菜要清淡不能油腻;献给女王的花束不能太高免得挡住她的脸;女王不接受商业公司和机构赠送的礼品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要求都被中国政府全盘接纳了,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女王的这次访问顺顺利利。


1986年10月12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举行盛大仪式,热情欢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访问。


在之后的讲话中,女王提到了这么一件往事:那是大约在390年前,她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曾经给当时的明朝万历皇帝写过一封信,希望能够在中国和英国之间开展贸易,只可惜当时的信使中途遇难,导致这封信没有送到。


女王随后幽默地说:“幸运的是,从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经进步了许多,所以我们顺利地收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信,也能够顺利地来到这里。”


讲完了这番话,女王还特意拿出了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那封信的复印件,送给了李先念主席作为纪念。


第二天,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与女王夫妇进行会谈,还一起吃了午餐。


1986年英国女王访问中国,与邓小平会面(无封面,直接点开就能看)


您要知道,邓小平的烟瘾很大,之前会见客人时,几乎是一根接一根不带停的。


可是当他得知女王不抽烟之后,在整个会见和宴请期间,居然一根烟都没吸,表现出了极大的自制力。这让女王非常感动,以至于在之后写给邓小平的信里,还专门感谢了他的这种绅士风度。


在后面的行程中,女王夫妇登上了长城,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之后他们又访问了西安,近距离看到了兵马俑,还去了上海、昆明和广州。



在广州结束访问后,女王一行又来到了香港,又从这里乘船离开,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


虽然女王对中国的这次访问,只是她一生中许多次出访中的一次,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和英国而言,这次访问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那之后,中英两国间的交流开始不断增多,文化和贸易往来的次数也开始大幅提升,对于这中英两个古老的国家而言,两国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活久见”见证历史系列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于1926年,在她将近百年的一生中,世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改变。这些改变和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对于女王的生活又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通常情况下,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无外乎跟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先来说说行。


对英国来说,早在女王出生以前,电车就已经成为了城市里流行的交通方式,最先出现的是有轨电车;


在女王5、6岁左右的时候,无轨电车发明了出来;到女王20多岁的时候,伦敦著名的标志物——双层大巴出现了。


再后来,地铁出现了,火车也越来越发达,甚至还能从海底下通行了。


这可不是我瞎说,1994年,连通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底隧道开通,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坐着火车访问法国、去和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会面的。


当然了,相比于火车,女王开汽车出门的机会更多一些。真要追溯起她老人家跟汽车的缘分,那能上溯到1945年。


那会二战还没结束呢,19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就加入了英国本土的支援部队,负责驾驶和维修汽车,她也因此成为了英国王室第一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修车师傅。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老太太也一直特喜欢汽车,最喜欢开着自己那辆深绿色的路虎揽胜汽车到处转悠。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开车您总得有个驾照吧?可是多年以来,这伊丽莎白二世却一直是无证驾驶。


为什么?因为全英国的驾照都是以女王的名义签发的,而老太太一直觉得,自己给自己发个驾驶许可,那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实在是没必要啊。


在女王这一生里,另一个变化很大的就是人们的通讯方式。


在女王的童年时期,人们最常接触的媒体是电台广播,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做、您正在听的东西。


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发表了她平生的第一次公开讲话,用的就是电台的广播。



那时候她14岁,英国正深陷二战之中,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录音内容:


在此祝大家晚上好!


我感到自己正在和朋友和伙伴们谈话。你们同我和我的妹妹一起,共同度过了许多收听《儿童时间》的快乐时光。


在这个国家,成千上万名孩子被迫离家、与自己的父母分离。我和我妹妹玛格丽特对你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因为我们从经验中了解到:离开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意味着什么。


对于到新环境生活的你们,我们在此发出诚挚的慰问。


与此同时,我们要向国外那些善良的人们致谢,是他们敞开自己的大门迎接你们。


我们所有仍留在国内的孩子们会时常想念我们的亲朋好友,他们已经远赴海外,走过数千英里去寻找战争期间的临时家园,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及美国寻求暖心的迎接。


我和我的妹妹对这些国家了解颇多,我们的父母常常跟我妈讲他们到世界各地游访的经历,因此对我们来说,不难想象你们都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难想象你们必定会看到的新景象,和你们必定在体验的冒险经历。


但我们相信你们也都会常常思念祖国,我知道你们不会把我们忘记,正因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


我想代表所有还留在国内的孩子们,将我们的爱和最好的祝愿,送给你们,还有收留你们的好心人。


在结束我的发言之前,我可以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们这群留在国内的孩子充满了快活与勇气,我们都在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我们勇敢无畏的水手、士兵和空军,我们也努力尝试去承受战争带来的危险和悲伤。


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明白:到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上帝会护佑我们,并给我们带来胜利与和平。等和平到来的时候,要记住这将属于我们,属于今天的孩子们,让你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这段讲话过了仅仅十年,电视这种视频传播媒体就开始快速增多,到了上世纪50年代,当伊丽莎白公主登基成为女王时,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电视看到登基大典的实况了。


之前按照传统,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国王都要向全国人民发表一个广播讲话。


1957年,伊丽莎白二世第一次把这个讲话改在了电视直播里进行,从那以后,英国的老百姓们,也渐渐习惯了在电视上看到女王的面孔。



上世纪90年代,商业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就在1997年,女王推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


这事今天听起来没什么,在当年可是个大新闻,您要知道,这可是有君主制以来,第一个国家的君王推出自己的网站。


进入新千年以来,互联网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女王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播客和油管频道,还把之前通过电视播放的圣诞演讲搬到了网上,要我说,老太太还真是做到了与时俱进。


伴随女王这一生的,还有人类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女王出生的上世纪20年代,英国男性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您就说女王的父亲老国王乔治六世吧,他坐拥全英国最好的医疗条件,可也只活了57岁就驾崩了。


女王能够以96岁高龄安然离世,又是靠了哪些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呢?


我觉得首先要提的,就是疫苗的发展和推广。


打从1921年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问世以来,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有对抗新型传染病的疫苗问世,直到今天,新冠疫苗也在降低我们患上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举个例子,就在去年,女王两口子都接种了新冠疫苗,然后在今年2月,老太太确诊了,可是短短8天时间她就迅速康复了,还能起床接见宾客,这可全是疫苗的功劳。


除此之外,像什么抗生素、特效药、医疗服务体系的出现,无形中都为人类的长寿提供了保障,不信您就看看2015年的统计数据,英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了80岁。


短短100年,平均寿命的数字增长了60%,这不是科技进步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除此之外,女王一生经历的另一个大的变化,还包括人们的娱乐方式。


在她出生的年代,最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方式无疑是电影。


就在女王3岁那年,著名的英国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拍出了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不夸张地说,在女王之后的人生里,她也算是亲身见证了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过据英国王室的工作人员透露,女王最喜欢的电影其实是那种我们称为爆米花电影的爽片。


1980年,英国拍摄了一部名为《飞侠戈登》的科幻电影,女王格外喜欢这片子,以至于每年圣诞节家庭聚会,都要拿出来跟孙子们一起观看。


除了电影爱好者这个身份之外,女王对电影业的发展还有特殊贡献,那就是:她为20多部故事片提供了角色原型,也在数不清的纪录片和宣传片里亮了相。


您要是有印象应该能记得,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宣传片里,女王在大名鼎鼎的007的陪伴下闪亮登场,也算是为奥运会宣传做出的贡献了。


2012年,女王为伦敦奥运揭幕,并在开幕礼中的短片里出演自己。




做女王的专属动物,还有法律保护




接下来我们再聊些可爱的话题,那就是女王和动物们的故事。


可能您还不知道,伊丽莎白二世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拥有动物数量最多的人,这话又怎么说呢?


英国有这么个法规,规定了英国海岸4.8公里以内所有的鲟鱼、海豚和鲸鱼,全部归国王或者女王所有;


泰晤士河及其周边支流里的所有没被标记的疣鼻天鹅,全部归国王或者女王所有;



女王去世的那个巴尔莫勒尔城堡里的所有蝙蝠,全部归国王或者女王所有;


这么几个数字加起来,您说说,这女王是不是全世界拥有动物数量最多的人?!


可能您会好奇了,英国真有这种法规?确定这法规不是拿来搞笑的?


我告诉您,这是个很严肃的法规,法规诞生的时间甚至能追溯到1324年。


大约在2004年的时候,有个威尔士的渔民就因为在近海捞到了一条鲟鱼,这件事竟然遭到了英国警察的调查,理由是他们怀疑他偷窃女王的鲟鱼。


至于天鹅那就更是真的了,每年英国人都要搞一次数天鹅的活动。


在活动中,人们要抓住泰晤士河上的天鹅,给它们检查身体之后套上脚环再放生。


一来是出于动物保护的目的关注一下天鹅种群的健康情况,二来也是帮女王清点一下自己的家产,看看自己名下的天鹅数量究竟有多少。


当然了,和这些野生动物相比,真正和女王关系紧密的,其实是她饲养的一代又一代的宠物狗。


估计您听说过,女王一生最喜欢养柯基狗,这事能追溯到她7岁那年。


至于她养狗的动机也很简单,因为身边有朋友养了,所以自己也想养。于是,女王的父亲送给她一只柯基,只可惜这只小狗训练得不太好,咬伤过一些来访的宾客,尽管如此,它仍然得到了女王全部的喜爱。


到了女王18岁那年,她又得到了一只名叫苏珊的柯基,这只狗见证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节点,包括女王结婚、继位。


女王也将这只狗看作家人一般,无论到哪儿都带着,以至于菲利普亲王就曾经抱怨过,说自己和女王度蜜月的时候老婆居然还要带着狗。


苏珊陪伴了女王15年,也留下了许多后代,其中一些一直由女王饲养。



2018年,女王的一只名为威洛的柯基狗,因为年龄太大不得不实施安乐死,人们这才发现,威洛已经是苏珊的第14代孙子了。


那女王到底有多喜欢柯基呢?


这么说吧,除了像一般的爱狗人那样,跟狗同吃同住外,女王为了自己的柯基,甚至差点和亲生女儿闹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年,女王因病动了个手术,正在术后休养的时候,女儿安妮公主带着自己养的牛头梗登门探望。


当房门打开的时候,女王的柯基出门迎接公主,却没想到被公主带来的牛头梗一口咬在了腿上。


虽然柯基后来得到了兽医细心的照顾,却还是在几天后因为伤重去世了。


这只柯基的死让女王伤心了很多天,以至于在之后挺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不愿意跟自己的女儿讲话。


要知道,这可不是公主的牛头梗第一次犯事了,之前它就在公园里咬伤过两名儿童,公主为此缴纳了500英镑的罚款。


这么想来,女王生气也是情有可原了,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遛狗一定得栓绳啊!


关于女王的各种轶事还有不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君主制是一种早就该被人类放弃的制度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还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我个人觉得:人们眼中的伊丽莎白二世,肯定不仅仅是一位女王,他们觉得她就像是隔壁家的老奶奶一样,那么亲切、和蔼,关心周围的一切人。



在过去的若干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位老奶奶就像家人一样,一直在鼓舞和关心着自己的国民。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赢得如此多的爱戴和哀悼吧。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1039听天下”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李先念   泰晤士河   菲利普   英国政府   伊丽莎白   国葬   鲟鱼   中国政府   英国   巨变   疫苗   中国   女王   国王   老人   讲话   公主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