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旅 - 浙江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市井烟火无辣不欢!

◆ ◆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李端 唐《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龙游县,隶属于浙江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金衢盆地中部,北靠建德,东临金华市区、兰溪,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也作大末)县,隶会稽郡,是当时浙江省境内最早设置的十三县之一,与乌伤为邻。县域范围包括今衢州市5县1区及浦江、兰溪、金华之西。

其县治,据清乾隆《汤溪县志》载:“太末县旧址在九峰山下,其城阖街址,历历犹存。”又据当下考古发掘所得,九峰山下还发现了商周时期、后良渚文化时期和上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则春秋时期的姑篾都城亦应当在此一带。

唐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龙丘县。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镠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

朱元璋攻占衢州后,改衢州路为龙游府,仍置县。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龙游府为衢州府,县如旧。清朝,沿明制。

01 灵山江畔的古城新县,浙江西部的璀璨明珠

龙游,灵山江畔的古城新县,浙江西部的璀璨明珠。这里山水隽秀,人文璀璨,源远流长的历史,给这个千年古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龙游的旅游资源丰富,古老与新生,山川与湖海,城市与自然的相撞,撞出独一无二的风光。

红木小镇

这里有被誉为“千古之谜”的龙游石窟,有“小则精巧,大则恢弘”的红木小镇,有古老精致的明清江南古建群民居苑,有风景旖旎的六春湖,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三门源古村落,有现代气息与历史古韵交融的老街……

龙游石窟

六春湖

湖头街

龙游县博物馆

青山逶迤,绿水蜿蜒,龙游的美,美在山水,更美在人与山水的和谐共处。

02 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是中国古代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龙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这两句诗出自唐诗人李端的《题云际寺准上人房》,本是李端对于高僧居所的一种描绘,然而在1992年,却真的有人在浙江省龙游县凤凰山麓发现了潭底龙游之地。

凤凰山虽然被冠以山之名,但其实只是个海拔69米的荒僻丘陵。20世纪50年代,为避洪水迁至山上居住的村民发现山间有众多深不见底的水潭,便称这些水潭为“无底塘”。

四十年后的某一天,一村民无意间在水潭中捕得一条37斤重的鱼,在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村民吴阿奶的强烈兴趣。吴阿奶召集了另外三名壮汉,以水泵日夜不断连续抽水17天,抽干了7个水潭,惊讶地发现潭底非但没有任何鱼虾,反而依次露出了七个排列整齐的石窟。

石柱支撑的洞窟

这些石窟均有石阶通向洞底,内有石柱支撑,窟内除了一尊无头石像之外空无一物,甚至还呈北斗七星布局。它们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由谁建造?用途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答案。历史文献资料中找不到任何关于龙游石窟的记载,民间野史也没有与之相关的传说。

三十年来,这个曾被深藏于水潭之下的“龙游石窟”吸引了无数考古、建筑、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前来一探究竟,甚至还有人称它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但直至目前,关于它的由来和用途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人说它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秘密建造的藏兵之地;有人说它是古代吴越君王的地下陵寝;有人认为它是徐偃王后裔凿石穴居之所;还有人大胆假设这是外星文明人留下的遗迹……

总之,在有关龙游石窟的九大学说里,每一种猜测似乎都有它的道理,然而又都能被轻易推翻。谜团背后是更大的谜团,传说背后是更多的传说,神秘的地下世界里深邃幽暗,藏着凡人无法勘破的玄机。

步入景区后,再沿着千年古刹“竹林禅寺”进入地下石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竹林禅寺

地面以上是一个热气腾腾的世界,植物们张牙舞爪地繁茂着,鱼池里的锦鲤在水里快活地翻腾,头顶的太阳热烈又坦荡,像是要蒸发掉所有的阴暗与寒凉。在寺院隐隐传来的诵经声中,石窟蜿蜒的阶梯出现在眼前,一条连接人间与异世界的通道缓慢开启了。已经开发的几个石窟大小各异,原本左右相邻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连,为了方便游览,又另外建立了连接的通道。

除了一号石窟角落处有一个巨大的天窗协助采光以外,其他石窟都依赖灯光照明,进到石窟洞底以后,地面所有嘈杂的声响就全部被昏暗吞噬了。雨水从天窗的缝隙间经年累月地滴落,在石壁上积淀出深浅不一的青痕。在天窗透出的光亮的照耀下,这一处角落给地窟增添了奇异的美感,站在洞底仰望,像是在迎接佛光普照。

“马、鸟、鱼”岩画

石窟与石窟之间除了面积不同,内部构造并无太大差异,都是由几根粗壮的石柱支撑,底部各有一个用途不明的矩形水池,顶部刻有大面积的鱼尾纹路。一号石窟墙上还有一幅线条古拙的“马、鸟、鱼”岩画,其他洞窟壁上的图案都是在开发过程中后天凿刻上去的,大约是为了让这远古的“马、鸟、鱼”看起来不那么寂寞。

这样一个规模浩大的地下工程,显然不符合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但墙上所刻的“马、鸟、鱼”看外观又仿佛是远古时期的生物。

没有人能准确说出龙游石窟到底建于哪个年代,人们在关于石窟用途的猜测中众说纷纭,使本来就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又披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外衣。

置身地窟中仰望穹顶,心境会变得格外平和。那是人类个体在面对宏大事物时自然产生的敬畏与凛然,面对眼前未知的恢弘,一切属于凡俗的七情六欲都显得浅薄可笑。在未被解密的龙游石窟之外,也许还有更多更大的谜团。

03 无辣不欢 龙游美食

照片会褪色,影像会丢失,但味道会深存内心,而一座城市的味道,某种意义上是食物的味道。用吃喝去理解一座城,是最简单质朴的一种方式。

火辣辣 吴森邦摄

「四省通衢、五路总头」,龙游所在的衢州始终站在古代文化交流的最前线,龙游也因此诞生了明代最鼎盛的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龙游商帮。四方商客来来往往,各地的习俗和口味偏好也在这里杂合,龙游因此获得了品类颇多的特色小吃。

龙游的辣,不浮于表面,且韵味十足,它的辣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龙游人舌尖上的记忆。

龙游人吃辣,丝毫不逊色于川贵湘。即使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涕泪俱下,甚至“嘶哈、嘶哈、嘶哈……”,也因为它那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吃得停不下来。

给纯粹的热辣掺点软糯的甜腻,是龙游味道的独特之处。当然龙游的甜味,肯定少不了万能原料糯米。

发糕是糯米、粳米、米酒及猪油融合的产物。米香、酒香、猪油的肉香竟意外地平衡出一种奇妙的口感,香甜软糯,舌尖被再次唤醒。

将蒸熟的糯米倒进石臼,用木杵用力捣烂,再裹上碾碎的白砂糖、芝麻,是龙游南乡人的儿时味道。

对龙游人来说,水晶糕是就是甜品中的爱马仕。

葱饼、葱花馒头、芋头粽、发糕、北乡汤圆、三头一掌、卤蹄筋、酱粿、肉圆、米糊、豆腐丸、粉干、油煎粿、糯米猪肠、面脆……数不尽的小吃让龙游每一条街看上去都是好吃的。

04 龙游县图书馆

龙游县图书馆坐落于龙游县城文化东路534号,图书馆老馆建筑面积1630㎡(新馆在建12000㎡),设采编部、信息技术部和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馆内现有藏书40余万册,其中地方特色文献四千余册。至2021年底,发放借书证近2.5万张。年接待读者98万余人次,图书外借册次30余万册。

龙游县图书馆前身是1919年9月成立的县立通俗图书馆,1956年6月1日成立县图书馆。近年来,龙游县图书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图书馆+”模式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特色鲜明、布点合理、群众爱去的南孔书屋,将图书馆服务体系深入农村、企业、军营,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从而推进全民阅读延伸服务,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新馆位于龙游县城东新城龙翔路以南,友钦路以西,总面积10000平方米,2021年10月主体竣工,预计2023年底向市民开放。

龙游县11家南孔书屋分别位于文化东路、竹海路、环河步行街、人民南路、宝塔路、溪口镇、沐尘畲族乡、塔石镇、归仁社区、湖镇镇、东华街道。

/竹海路南孔书屋/

竹海路南孔书屋面积约350平方米,藏书1.2万余册,设置阅览坐席60个。附近小区密集,有新湖风景、竹海云天、阳光水岸、观澜一号、莲湖雅苑等多个小区,最大程度满足了附近小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地址:龙游县竹海路103号。

/人民南路南孔书屋/

人民南路南孔书屋,面积约30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阅览坐席110个。书屋分布两层,设借阅区、少儿区、主题活动区、研讨区等功能区。地址:龙游县人民南路395-397号。

/宝塔路南孔书屋/

宝塔路南孔书屋,突出文化产品创意元素,位于县博物馆南侧一楼,鸡鸣塔脚,民居苑下,灵山江畔,环境幽静。面积约75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阅览坐席100个。设借阅区、文创区、小型研讨区、8090宣讲区等服务区块。地址:龙游县宝塔路46号。

/溪口镇南孔书屋/

溪口镇南孔书屋坐落在溪口老街内,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藏书近10000册,阅览座席60余个。紧临龙游灵山江的溪口老街,自古以来有“一街八巷六埠头”,是龙商发源地。书屋以龙游商帮文化为主题,分为图书阅览区和活动沙龙区,古朴和现代感互相融合交错,充分展示龙商创业精神风貌。地址:龙游县溪口镇上街64号。

/沐尘畲族乡南孔书屋/

沐尘畲族乡南孔书屋面积50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阅览座席80余个。书屋由县级文保单位巫氏厅改建,集余绍宋方志馆为一体。书屋建设坚持文保理念修旧如旧,走进书屋映入眼帘便是白墙黛瓦,进门便是中堂,雕栏木栋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出别样的韵味,充满书香气息和古韵的阅读环境,是享受阅读时光的好去处。地址:龙游县沐尘乡沐尘村老街巫氏厅。

/湖镇镇南孔书屋/

湖镇镇南孔书屋面积240平方米,选址于湖镇通济古街,老街始建于清朝年间,是龙游商帮和湖镇这一商埠重镇的历史缩影。湖头街南孔书屋藏书5550余册,阅览坐席30个。书屋设置阅读区、少儿区,有声体验区及清廉文化主题区。地址:龙游县湖镇镇湖头街38—40号。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 《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文旅龙游

[2]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龙游县图书馆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图书馆诚意出品【书香伴旅】栏目,通过对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及民俗风情的介绍,用微信内容推荐的方式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魅力、传播浙江文化,奋力推进“两个先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龙游县   畲族   浙江   龙游   老街   灵山   石窟   市井   书香   烟火   书屋   图书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