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0公里的距离,从山沟到城市,一个来自远方的故事(第三章)

我是“易大师的小屋”,一个来自边疆的游人,在这里记录人生的距离,谢谢你的驻足点读!


做好了称手的开垦农具,那是农人打响勤劳致富胜利的第一枪,带着为数不多的人力,物力,一家人就在山沟里开始为期数月的垦地生活了。山沟离我们的村庄很远,每次我们都需要在“弹石路”上步行3公里,再走过一条条交错的田梗小路,来到陡峭的山崖下,虽然山不是很高,但上山的路一座群山就那么一条,不走这一条,转一天也不见得能爬到山顶,克服这登山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我儿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之一。深山老林常年累月也不见得有几个人会来,如你所料上山自然也不会有现成的路,所以那些条看着像路的路也就是父母当时上山的路,这期间有那么一条看着类似梯子的石阶路,隐藏在那落叶和杂草之间,湿滑的雨季进山,坚硬的落脚点是安全的保障,父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路上山,于是年幼的我,无数次趴着石头上的凹槽,顺着那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石匠凿下的一道道“脚印”状的石阶上艰难的往上爬,手脚并用像一只壁虎,紧急扒在光滑的石壁上,顺着堆积的巨石,沿着像梯子一样的石阶路,一步一步爬到山顶,儿时的我,每次上山只能提动一小瓶水,而身后的父母,背上手上,背着的,拿着的是一个家的重量,种料化肥下的佝偻身躯,锅碗瓢盆中的手提肩扛,多年行走在这条上山路上,那一个个石阶之上,留下的是他们如雨点般的汗水,他们磨平了石阶,也踏平了野草,也正是因为他们年复一年的踏足,这座远离村庄的山也生出了一条勉强能让人歇脚的路,沉睡的大山也随着它背上辛勤劳作农人的呼唤,缓缓醒来,以一种史无前例的姿态,当起了农人勤劳致富路上的聚宝盆。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就这样那座大山也有了一条父母走出的路,好多年上面也走过了好多人。


谢谢你能聆听我的故事,期待与你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是“易大师的小屋”,正在为你分享“小镇做题家”励志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山沟   常年累月   农人   石阶   梯子   勤劳   村庄   儿时   山顶   远方   父母   距离   故事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