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深山有一座寺庙,传说一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多时

在璨若星河的通江文化中,有一些传说故事流传甚广,一些传说确实无从考证,但更多的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中有迹可循,这种传说就不仅仅是传说,而是文化的传承。


通江县璧山公园嘉祐寒泉微缩景观,出自于清代翰林学士李钟峨笔下诗句“嘉祐寒泉绕寺流”!是由嘉祐寺和寺旁一泓清泉组成,为通江古八景之一。

据史料记载,嘉祐寺在通江壁山东,原名龙兴寺。嘉祐寺之所以声名远播,源于晚唐时期。


唐僖宗年间,兵部尚书郑凝绩出任壁州刺史(古壁州就包括我们通江县。)郑凝绩的父亲宰相郑畋辞官来壁州养病,见寺庙虽已破旧,而风景却有独到之处,一时赞不绝口。随后,郑氏父子捐资重修寺庙和景观,郑畋便长住寺里康养。



郑畋撰文《壁州新建山寺记》叙述:“壁山境胜之所......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寺侧有泉一泓,其水清洌,寺水相映成趣。”

宰相的文章,堪比现代新闻报道。一时间,壁州胜景引无数文人墨客关注,更远赴而来,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和题字丹青。从此,壁州这个偏远之地再也不是寂寂无名。


后人感念郑畋父子的付出,把嘉祐寺称为郑公寺、宰相府。宋仁宗嘉佑八年,太常博士俞瑊君重修寺庙,改名为嘉佑寺,明代在寺庙旁修建了祠堂,更名四贤祠,祠内祀奉与壁州有关的四位贤人:郑畋、向佺、向翀、向阁。


重点来了!明朝早期,建文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相传,他曾从南京顺江逆流而上,经邻水,过达州,来到通江璧山嘉祐寺避难。


避难期间,朱允炆常做诗自勉,还在寺壁撰文。附近百姓同情朱允炆的遭遇,唤嘉祐寺为避难寺,简称南寺。


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嘉祐寺和相邻的寺庙通称南寺。现在的南寺沟,就是据此得名。

关于朱允炆来通江避难的故事,有大量历史文献可以考证。网友们可查阅乾隆《达州志》清《汉中府志》《清一统志》清李钟峨编撰的《通江县志》等历史典籍。另外,县城东原看守所旁建有建文皇帝妃子坟,也许年高的通江人还曾看到过那座坟。(本文编辑: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通江   寺庙   达州   汉中   通江县   嘉佑   历史文献   宰相   深山   父子   皇帝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