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昆嵛山,家门口的大山(一)


山东境内,山不多,主要在中西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天气预报中称之为“泰沂山区”。东部半岛,属丘陵,也有山,如山区县栖霞的艾山(海拔814米)、牙山,半岛北部位于平度与莱州交界处的大泽山(736米),以及胶州湾畔半岛地区唯一海拔过千米的崂山(1132米,比泰山低400米)。还有,半岛东部,横跨烟威两地的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是山东半岛的第二高峰。

昆嵛山,通常指主峰附近昆嵛山林场(民国时期成立的国营林场)所辖的范围,分布在文登的界石、晒字、葛家等镇和牟平的龙泉、莒格庄、玉林店等乡镇。地理概念上的昆嵛山是一个山系,覆盖整个的文登、牟平、乳山以及威海环翠区和海阳的一部分,构成了半岛东部的基本骨架。翻开地图册中的山东地形图,作为山东省的五大山系之一(其余为泰山、蒙山、沂山、鲁山),标注得很清楚。

古人曾认为昆嵛山与泰山同脉,于是给主峰起了个很大气的名字——泰礴顶;又认为蓬莱、长岛诸山是昆嵛山绵延余存,故被称为“海上仙山之祖”。这其实是有道理的,昆嵛山系,山体高大(在古人看来,海拔近千米,确属高山),雄峻挺拔,横亘东海(现称黄海)之滨,气势高昂,加之海雾山风,气象万千,仙风道气,充溢天地间。故认为散布海上断续排列的长岛诸山不过是昆嵛山延生的余脉而已。尤其主峰,高耸云端,周围有正棋、马石、铁槎以及垛山等一批小峰拱卫,雄峙东天,气蕴不逊岱岳,自有老大风范。

其实,现代地理科学证明,昆嵛山是东北的长白山之余脉,于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末期,也是恐龙时代晚期开始形成,比青藏高原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要古老得多。但其岩石所现示的地层的地质年代却比长山列岛要年轻得多。

在整个胶东半岛,大大小小的山有几百个,最高的当属青岛的崂山,海拔过千米,位于半岛尾部,胶莱平原的南端,也算雄姿奇异,独峰凸显。怎奈范围狭小,只能称山不算山系,气势局促,跟青岛在山东的突出地位一样,属山东半岛的“计划单列山”,声名显赫,但不能称老大。而茫茫昆嵛,占尽整个半岛东部,隆起于浩瀚黄海中,是胶东的东部脊梁,故获“胶东第一山”美誉。

昆嵛山,是个世俗的山,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养生休闲、回归自然的心灵家园。

提起青岛的崂山,就象谈及火爆的张家界、黄山、云门山一样,人们首先想到的,它是个风景区,是一个点,地理位置有明确所指,尽管崂山有很好的矿泉、绿茶和许多不用门票可以浏览的山峦,但整体它是“被风景”了,是作为一个景点而存在的。而说到昆嵛山,除了几个不太有名气的小景点,如无染寺、九龙池、泰礴顶,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由林场对外售票游览的旅游景点,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那个山区,那个不太富裕、交通不便,但景色不错的乡野山区。当然也包括圣经道观,山村兵营,还有诗意的山体,醉人的花木,以及粗犷的山里人。

“去昆嵛山玩吧”,当地自驾游一族首先想的多半不是旅游景点和门票,好去处多得是,随意玩。林下漫步或登山挥汗,沟里戏水或裸岩静坐,抑或观花品果,农家小酌,自有好活动,好心情。昆嵛山是山里人的山,也是城里人的山,是跟人特亲近的家门口的山。山里人好客自不必说,有趣的是周边城里人进山也不把自己当客,自家地盘,家门口的事,随便转悠。地理学家说这里是丘陵,我们觉得这里是山区。地球上,这里只是黄海边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山包,我们眼中,这里有好多高大险峻的大山。山里山外的几个城市,如威海、烟台、文登、乳山、牟平等,驱车到主峰附近的山里,均不过一小时。到山里去转转,蹓跶蹓跶,成了城镇人经常性的生活需求。在文登撤市划区、烟台成立昆嵛区的大背景下,半岛城市一体化飞速发展,我们的昆嵛山整体成了半岛东部的一个大花园,一个威海(也含烟台一部)人民家门口的大花园、大公园。也有媒体称之为齐鲁大地魅力四射的“生态新区”。

山里,除了险峰丛生,裸岩陡峭的主峰附近高山区人烟稀少,山间人气旺盛,毫无荒蛮之感。海拔三五百米的山峰之间,宜人的小气候,使得山间沟夼之中乡村密布、山民群集。思之,皆因古时有高人布道,占尽风水,山民趋往;民国时建国营林场,有建制,护林者众;解放后,林场办学,还有大量驻军,总使高山深处有人家。仅说楚岘桥至无染寺一条山沟,就分布有软枣林、梧桐庵、六渡寺等七八个行政村。山北坡牟平龙泉玉林店一带,现有省道303过境,稍北一点还有古时的官道驿站(现在的官道南村有柏油路可直通林场场部)。整个山区,稍微宽大些的沟夼都有大量村庄散布,就连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其边缘沟谷也有山村分布。至于圣经山阳坡山脚下,葛家大平原北缘,更是一线分布着于家、黄龙岘等近10个村落。解放初期曾有一方案,将文登县政府建在这里,后来,还是在召文台侧、抱龙河畔建了文城。2012年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遗址在主峰东北部宽谷的界石镇旸里店村。

山过高,人敬之;山过峻,人畏之。苍茫昆嵛,群山连绵,峰谷相间,东西展布,呈现的是“丘陵级”地壳褶皱,高低有度,开合相宜。昆嵛胸怀,滋养万物,人依之、适之、融入之,山人合一。威海的文化本源一是海一是山,还渗了点殖民文化的杂质。海文化是一种生机勃勃、光芒四射的优秀文化自不必说,而山文化当是正源,是久远的、坚韧的、在当下滨海的卤腥味中常被淡忘、被忽视的文化元素。

何以如此说呢?

威海之所以成为威海,从地理环境角度看,三面环海所拥有的近千公里海岸线和众多美丽的岬湾,描绘出了威海的轮廓,是二维平面的。而约5800平方公里的威海,是由昆嵛山系撑起了基本骨架,山梁之间的沟夼平川便是人们主要的生存繁衍空间。养育威海人的这方水土,主要是昆嵛山赠与的。这就是威海———山岳纵横的濒海地带。

威海宜居,海岸迷人,山林茂密。有山,才有先民,有海,现代辉煌。威海方言语音浓重,海腥味十足。据分析,这风格独特的威海话(文登语系)历史上当是先在山中沟夼和山前平地里传响,之后才扩展到海边的。因为,古人并不像今天居民那么迷恋海边,依当时生产力,山中溪旁更宜居。试想,假若没有昆嵛山系,威海大地仅有千里海岸线圈起来的一块大平地,且很可能是像潍北和东营一带的盐碱地,那么秦皇汉武不会来此寻什么长寿仙丹,明朝也不会在这里屯兵戍边以“威震海疆”,十九世纪末,英国人也不会来这里强租。没了这东海之滨的高山大陵,就更不会有全真道教的诞生。没有优美的石质海岸及众多岬湾,自然也没了绿树红瓦,滨海风情。这里极可能象潍北农场或渤海湾西海岸一样,沼泽遍地,空旷荒凉,虽濒海犹无海,顶多是鸟儿的天堂,哪里会是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因此,假如没有了昆嵛山系,威海现在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包括“威海”这个地名。

一句话,没有昆嵛山脉,就没有威海。

再想,如果没有海呢?还会不会有“威海”城镇的存在呢?

在约在1.8万年前,冰川时期,也是第四纪冰川末次冰期的盛期,现在的渤海、黄海海水退去,成为大平原一样的戈壁荒漠或草原,现在的山东半岛与北部的辽东半岛相连,渤海湾变成像科尔沁草原一样的一块沙地。但,所有的山都在,跟现在几乎一模一样,昆嵛山也在,只是覆盖着冰川。

可以想见,当时的冰河时期,昆嵛山附近是个原始荒蛮的世界。大型哺育动物南迁,大部分裸子植物灭绝,即便是有古人类,也是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住在山洞里,还没有创造出"文明”。后来,随着冰后期的到来,冰川融化,洪水滔天,气候回暖,大地渐渐恢复生机。即使海平面没能上升到现在位置,昆嵛山周围是辽阔的沙地草原,也会因山上的冰雪融水,滋养大地,而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就象今天祁连山孕育的河西走廊,天山哺育的戈壁中的绿洲和城镇。

很显然,没有昆嵛山便没有威海,但没有大海,只要有昆嵛山在,依然可以有威海及周边的城镇。我们对大海的欣赏和赞誉太多了,而往往忽视了家门口这座大山的意义。人们常把大地比作母亲,强调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其实,古时所谓的“大地”,主要是指养育人类的各个低山丘陵而非广茅的平原。很显然,临水台地更适合古人,现在肥沃的低地平原,古时只是无法利用的沼泽密林。

提起我们的昆嵛山,很容易想到它有顶桂冠,叫全真教发祥地。说的是道教的一个分支,它因全真教而名扬四海,因而,昆嵛山也是一座宗教的大山。

全真教诞生于此,而非他处,定有其必然和独道之处。泰山之所以能五岳独尊,贵在一个“东”字,因其位置地处“东天”,当然也因其凸显于华北平原,象“东天一柱”,气势雄伟稳健。而昆嵛更“东”,以致于到了海边,傲立海上,被认为胶东濒海诸山,昆嵛为大。当然这也是内地人或中原人自西向东的视觉产物,昆嵛自是沾了东为上、东为大的传统文化的光。至于昆嵛之美,为道家慧眼相中,定是符合“天下名山僧(道)占多”的原则,不必细说了。

但说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胶东盛行方仙道。方土之多,数以万计,形成了早期的道教雏形,也为后来全真道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宋对应的金国,一个叫王重阳的年过半百的老道,从西部的终南山跋山涉水历经数月,慕名东来昆嵛山下。这老人家用不到三年时间,收七位高徒,传道布施,创立了全真派。后死于返回陕西的途中,成为了传真派的祖师爷。其弟子一个叫丘处机的,72岁那年,率十八高徒,不远万里奔赴今阿富汗境内的大雪山,面见成吉思汗,劝其歇兵止杀,震惊朝野,成为佳话。后乾隆帝对此高度评价,并题御联“…,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丘道长后来在北京建了白云观,境界愈高,终成“一代宗师”。另有叫王玉阳的,曾在今荣成铁槎山修炼9年,著书《云光集》,属学术型大师,并受到金国皇帝三次召见,推动了全真教的大发展。全真七弟子,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因而胶东大地,无山不道,昆嵛更是“满山皆神话,无处不天机”,“漫山仙迹,漫山传奇”。就连西南方道教重地的崂山,也曾改“华盖派”大旗,纷纷皈依全真道,可见王重阳及其弟子们的贡献之大,以至于从初期的大金国到后来的蒙元政权这些“外族”都给予庇护,终使全真道迅速并持续的得以发展和散布。

全真道的创立,是道教史上的大事,虽然我们的昆嵛山现在屈居“四大道教名山”之外,全真教也不再盛行。但八百年前,它确曾名噪一时,润泽万民。如今,昆嵛山中仍有许多道教遗址,隐藏于漫山的岩石、洞体和林间幽静的山谷。当地不少企业家正思古探幽,出资恢复昔日残破遗迹,打造新的休闲养生胜地。众多的仙人传奇和道教文化使昆嵛山蕴藏了丰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古老“文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所奉行的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主张,仍然深深影响着今天昆嵛山山里山外的胶东人。

昆嵛山,不能没有道教,没有道教的昆嵛山在人们心目中不会是今天这座家门口的大山。地处东天雄峙东海的茫茫昆嵛,成就了全真道。试想,如果昆嵛位移华夏西部,且不说在众多庞大山系中位卑势弱,即便还带着它铁骨铮铮的花岗岩,也不会被帝王庶民所倾慕,孕育道家新派,而很可能被凿岩雕画,让佛门所占,滋养出与海无关,有别于东天的西域文明枝芽。因而,特定的历史时空,昆嵛山滋养了道教,道教成就了昆嵛山。

如今,昆嵛怀抱中的烟威子民,饱受道教文化的浸润,生活富足之后,更显露出崇尚自然、纵情山水间的闲情逸致。自驾游也好,驴友也罢,总往山里跑。农家乐,民俗游,爬山,采摘,野炊,夜营,项目多多。乡下人进城与城里人进山沟,城镇化与反城镇化,双流滚滚。

一般的山沟野岭已盛不下进山的人流,而此时的昆嵛---我们家门口的这座大山,接纳并造就了这种遁于山林的时尚。近几年山里的热闹,不知能否比得上全真道盛行时的景象?如今的人们,心里无道行有道,消遥闲适,行中求道。这个表面现象是否可看做千年来道教文化在新时代的重新焕发?非度假,非旅游,随性而往,就叫玩儿,在家门口玩儿,身边幼子一笑,娇妻一颦,胜过漫山杜鹃花开;摘个樱桃,吃个山鸡,就当自己半个神仙。至于那泰礴日出,九龙飞瀑,景虽壮观,却不如那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小景宜人,如庭院漫步,轻松自在。昆嵛山游玩,没有游走他乡的拘谨,没有鬼斧神工、造化神奇给人的惊叹和激动。绝佳处自能让人感悟其“仙境”和“圣境”,那不是惊艳的俊秀雅致使人凡俗自怜,也非虚幻的混沌空灵让人飘然迷失。一木一石,让人陶醉流连,洞天福地,溢散仙风道气,池中乾坤,折射沧海桑田。游山玩水,沾花惹草,戏笑山林,纵情忘我。近些年,昆嵛山区更是人气强旺的祥瑞之地,尤其城里人,趋之若鹜,视为休闲养生胜地。(未完待续)

昆嵛山秋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胶东   山东半岛   文登   崂山   道教   威海   主峰   山里   半岛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