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之死与反思香港恋殖情结,只有回归独立思考,才能割断奴性

文|邱立本

英女王去世的消息传来,香港的英国领事馆前出现一些香港人去献花悼念,这位统治英国七十年的女王,在香港一些精英阶层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香港的婴儿潮一代,回首殖民统治时期,不会忘记香港政府机构、警察局内部都有英国女王的肖像照片;香港政府的往来公文﹑信函都写著“On Her Majesty's Service”。当然,香港赛马会的招牌就是“英皇御准赛马会”。

香港在英殖时期的精英培养路径,就是在香港名校毕业,无论是官立的皇仁书院﹑英皇书院,抑或基督教的男拔萃书院、女拔萃书院或天主教的华仁书院都是英国式的教育,大学就考上香港大学,或是留学英国。他们都成为香港公务员与专业界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观被教育为一个“小英国人”,要肩负领导香港的责任。在他们看起来,英国就是“上国衣冠”,英女王就是上国权力的象征,是“不胜孺慕”的对象。

但在精英的圈子也出现一些反思的声音,如早前去世的陈庄勤律师,他是英皇书院、香港大学毕业,却走上了反对殖民主义的道路,尽管他参与创立民主党,但后来发现党内崇拜英美,自失民族主义立场的路线,与自己的理念不合;他甚至被剥夺党籍,无法从内部改革这些错误的路线,最后他目睹民主党被极端势力所绑架,卷入二零一九年黑暴,他遂拍案而起,大力批判。

事实上,在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反殖风潮中,不少是来自名校与香港大学毕业生,他们要走出“小英国人”的宿命,投身“抓贪官葛柏”的运动,暴露当时“皇家香港警察”体制上的腐败,刺激后来的廉政公署改革。之后的“中文合法化运动”就是由一些掌握英文话语权的精英来发动,要打破英文作为香港统治者语言的霸权,要与广大市民的生活语言挂勾,动摇了殖民政府的基础。

到了七十年代初,保钓运动在香港校园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一些大学生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内示威时,被英国人威利警司用警棍打得头破血流,掀起民愤,也让保钓运动扩大,唤醒了香港一代人的中华民族主义的情怀。

但不能否认,香港很多的精英还是融入了港英的殖民体制,在这儿享受崇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他们成为港英势力的“孤臣孽子”,并且在回归之后,还高居在香港政府的高层,自诩可以发挥行政的专才,延续香港的国际光芒。

但后来香港的占中浪潮与黑色暴力都有一些精英在背后推动的影子。从官方高层到民间的意见领袖﹑从议员到媒体都强调“以英为师”,他们到英美等国唱衰香港,说香港没有民主自由,即便在街头暴力不断之际,他们也将一切责任推给香港政府与北京,恶人先告状,导致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面对香港火光熊熊的街头,还说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毫无疑问,在香港公务员队伍与高层精英中,曾经出现不少“亲英派”, 他们仰慕英国的文化,熟悉英国的历史多于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但更让人侧目的是,他们用英国人的史观来解释中国的历史,说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而无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毒害。

难怪,去年香港政府当局要求公务员内部宣誓效忠基本法的时候,还有好几百人不愿意,宁愿辞职,都显示英国殖民价值观在香港的遗毒甚深,他们眷恋米字旗飘扬下的香港,无视殖民体制在结构上的不公平,也无视帝国主义思想如何损害中国人的尊严与利益。

不过最奇葩的还是这些遗毒延伸到新一代。黑暴期间,有些年轻人还拿著英国国旗,展示他们眷恋殖民统治,尽管他们是在一九九七年回归后才出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但由于这些年轻人受到的恋殖教育,他们搭上了西方“反中仇华”的列车,想像一百五十多年前英国殖民香港是“美好的老辰光”,而无视其中的黑暗与龌龊的一面。

因而香港的国史与国情教育必须大力推行,让香港的历史不能再被那些恋殖势力所掌握,而是要还以历史的真面目,让香港的历史记忆不要断层。

也许英女王之死,带来香港集体回忆的反思,对于英国在香港殖民历史,给以更多的批判,暴露那些曾经被美化、被隐瞒的过去,也要对那些“唯英是从”的精英予以无情的揭露。

香港人须告别那些眷恋英国的迷思,回归独立思考,目睹今天英国社会的衰落﹑治安的败坏﹑通胀的奔腾,才可以从感情上割断英国殖民的脐带。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香港   民主党   遗毒   奴性   英国   英文   民族主义   书院   情结   势力   高层   体制   香港政府   公务员   殖民统治   精英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