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倒下?国内最早的海淘平台人去楼空

又一行业巨头倒下?

随着近几年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全球贸易机制、全球物流的完善,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需求,这也让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了全新的风口行业。

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随着该行业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也让不少巨头和资本纷纷涌入该行业,其中就包括国内的电商巨头天猫、京东、拼多多等。

在巨头和资本的快速涌入下,整合行业原有格局也被彻底打破!

人去楼空!“洋码头”被质疑跑路!

最近,位于上海的“洋码头”总部中每天都会有多名“买手”上门维权,希望能追讨回自己账户中未能提现的十多万账款。

但彼时的“洋码头”总部早已人去楼空,办公室内只剩下一些寒酸的破烂桌椅,大门的玻璃门上被贴上了拖欠租金的物业通知......

据相关媒体的采访显示,这些上门讨款的“买手们”的账户早在去年7、8月份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法正常提现的问题。但对于这些“买手们”提出的质疑,“洋码头”的客户方面一直都在以各种理由搪塞。

其中一位姓陈的先生就向相关媒体透露称,“洋码头”还拖欠自己十多万的货款,加上保证金“洋码头”还拖欠自己四十余万。但自去年7月份以来,“洋码头”方面就以在国内合规上市,拆分了股价结构等理由一直未让陈先生成功提现。

在“洋码头”办公地维权的人中大多数都是和陈先生一样被拖欠货款未能提现的。随着被拖欠款项的“买手”越来越多,8月23日上午就有“买手”通过网络的方式直接曝光了“洋码头”的这一行径。

面对众多“买手们”和相关媒体们的质疑,当天下午“洋码头”的创始人曾碧波也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曾碧波称,今年的日子真的太难过了,作为洋码头的创始人,自己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重重,危机重重。

“我也在无数深夜复盘过自己过去这么多年下来的决策,倒过来看真的想死的心都有。”曾碧波称。

在提及了“洋码头上海总部同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的租期8月份到期”一事,曾碧波在公开信中也表示,在任何一分钱都是关键资源的时候,为了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洋码头团队会开始启动远程居家办公常态化。

但即便面对这些巨大的压力,曾碧波也向所有用户承诺称:困难再大,洋码头也不会趴下。

“洋码头”曾是国内最早的海淘平台。

在创立“洋码头”之前,曾碧波就有着一份光鲜的履历,先后就职于易趣网、Ariba等知名电商,担任高管职务。

2010年,曾碧波看到了国内跨境电商的机遇便选择回国并创立国内第一个海淘平台洋码头。当时,行业里还没有跨境电商这一说法,但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国外商品已有较大的需求,但碍于渠道不畅通,很多消费者都无法快速及时的购买到国外的商品。

2011年,主打C2C买手平台模式的“洋码头”正式上线。在该模式下,“洋码头”自身并不卖货,而是通过全世界各地的买手们都可以通过“洋码头”这个平台售卖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洋码头”自身搭建的物流实现货物的运转,将其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

据公司自己披露的数据,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认证买手商家超过6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分布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等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注册用户4800万。

凭借这种模式,“洋码头”快速崛起,受到了众多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自创立以来,“洋码头”共拿到了7次投资,融资金额超过了10亿元。

其中,2015年6月,“洋码头”还拿到了由知名艺人Angelababy(杨颖)成立的创投基金AB Capital的投资洋码头,同时Angelababy还担任了“洋码头”的明星产品经理。

但随着跨境电商这个赛道越来越火,包括阿里、京东等巨头的涌入,也改变了“洋码头”一家独大的格局。尤其是在资本的加持下,让这个赛道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但相比于那些有背景的巨头来说,虽然“洋码头”先发制人,但最终还是输在了“没背景”这一点上。2016年,“洋码头”的C轮融资被搁置了,而根据曾碧波曾的说法,互联网巨头涌入跨境电商影响了机构的投资策略。

而最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阿里、京东等巨头的加入,在资本、供应链、流量和品类等方面都对行业内的其余平台形成碾压之势,快速崛起。

面对巨头的步步紧逼,“洋码头”的市场份额也开始逐年被蚕食。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及典型企业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京东国际的市场占比超过了50%,洋码头的市场占额仅为5.5%。

实际上,曾碧波内心很明白,随着跨境电商这一赛道的快速崛起,未来“洋码头”很难与这些巨头形成抗衡之势,甚至在夹缝中求生存都难上加难。因此,近几年曾碧波也在为“洋码头”寻求新的未来,频繁的接触各大巨头。

其中,就有相关媒体报道称,曾碧波还找到了拼多多的黄铮,希望拼多多的海淘业务交给“洋码头”来做。但遗憾的是,最终双方并未能合作成功。

与巨头合作无果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逐渐变坏也最终成为了压死“洋码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如今曾碧波还是坚称:“困难再大,洋码头也不会趴下!”,但随着行业不断的成熟,资源则逐步向头部汇集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巨头   国内   人去楼空   平台   赛道   码头   资本   消费者   快速   全球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