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建制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比军长师长更有个性的旅长

玩过陆战棋的朋友都知道陆军的编制一般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在现实的编制中上级单位一般拥有数个下辖单位,自近代以来,军队下辖的单位数量一般都是固定的,但旅级却有着自己的特点,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说到旅,就不得不说说他的上一级单位——师。历史上最早记载师一级军队编制是在商朝时期,所谓左、中、右三师,其具体人数已不可考,估计在数千至一万人左右,到周朝有所谓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诸候按照实力各自拥有一到三个师,其规模应当与商朝差不多。周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军队中并没有固定的师一级编制,即使有叫师的编制单位,其人数也相差很大,完全没有可比性。

西方近代以来,工业和科技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军事上体现的一点就是编制的正规化和数字化,形成了以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建制等级,其中师作为独立的战术兵团,要求有能够独立执行战斗任务的能力,故其以下的各级编制相对固定,一般为三三制,即一个上级单位下边三个下级单位(也有二二制的所谓方块师,即一个师下辖2个旅,像旧日本陆军的师团就辖有2个旅团)。除少数军队规模太大的国家,增设了军一级固定编制外,师以上的单位编制并不固定,其下辖的单位数量根据战斗任务随时增减。因此统计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通常都是计算有多少个师,而不是多少个军、多少个团。

到了清朝末期,为了振兴军事,朝廷设立了新建陆军,其编制为镇(师级)、协(旅级)、标(团级)、营、队(连级)、排、棚(班级),同样以师级的镇作为基本的战术兵团,是最大的固定编制单位,其人数在1.2万人左右。南昌起义爆发后,为了镇压革命和统一指挥的需要,成立了军一级指挥机构(其部队长称为总统或军统,可谓空前绝后),但其下辖的镇并不固定。

辛亥革命以来,为了表示同封建军队的区别,各级军队编制正式改为师、旅(非必设)、团、营、连、排、班,后来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指挥的需要,师以上又增设了军、军团、集团军等相对固定的编制,但师一级的基本战术兵团地位从未改变,但人数规模有很大区别,从不满编的3、4千人到满编的1.5万人都有。


由于师一级单位要求在没有上级作战单位的支援下,具有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因此除下辖常规的下一级作战单位外,还直属有大量的技术兵种和后勤支援兵种,因此其人数与其下一级单位相比有了指数级的增长,通常在1万人以上。特别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技术兵种和后勤支援兵种的规模也日渐庞大,而且团级建制的火力输出甚至超过了过去的旅级单位,为了防止师级人数过于庞大,所以旅级编制就逐渐消失,变成了师直辖团级作战单位。即使这样,像美军等大编制的军队,师一级人数仍然达到了2万人以上,旧日本军队的方块师(即下辖旅团的师团)人数也在2万人以上,改为三角师(直辖3个团级的步兵联队)后人数才下降到1万多人。

而军阀时代的中国军队,由于技术兵种规模较小,后勤支援的需要也少,所以早期的时候普遍是师辖旅,有的地方由于受经费限制,养不起师级单位,就编成混成旅这一特有的单位,其所辖兵种较普通的旅为多,而规模又达不到一个师的标准,可以称为缩小版的师。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技术兵种的大量增加,旅级编制也逐渐退出,变成了师辖团的建制结构。

这一时期,旅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可以是师的直接下辖单位,成为正式建制架构中的一个等级,又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战术兵团,执行小型作战任务,是一个缩小版师级单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赋予了旅级特殊的地位,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级别存在,一般设定为副师级单位,即主管是副师级干部,而副主管是正团级干部。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军队又流行扁平化架构,即战役兵团直辖若干旅,旅直辖若干营,旅正式变成了小型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师级编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旅级编制代替师的核心地位,成为基本战术兵团将是大势所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军队   商朝   旅长   周朝   师团   军长   兵种   作战   师长   兵团   近代   后勤   上级   战术   独特   人数   独立   规模   单位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