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追星路:李易峰嫖娼7天后,我们是时候思考如何理性追星了


隔着一方屏幕,她熟练地切换近百个小号只为把偶像刷上热搜;她48小时不眠不休实时更新刷票数据;带领几百人敲击键盘在各大平台评论区控评。


她是我们身边的搞怪的同学,也是在网络世界里骁勇善战的饭圈“站姐”蔡雅帆。


“我们那时候追的选秀明星,做站姐要做的事情就是大概每天要给他刷票,买那个刷票器,然后我们每个人都有几十个小号把话题刷上榜”。


说起“站姐”的职能,雅帆本来略微紧张的神情,转变成热烈和激动。


她说,追星的那些日子是她经历的一段珍贵的时光。



与成见搏斗,担起责任


和许多同学一样,雅帆追星之路的第一关卡就是父母。


开始追星的那一年,雅帆才刚刚初中毕业,当时追星的行为,在她的父母看来,就是在做不务正业的事情。


她父母的态度映射出的是,那个时代对“追星”这回事的成见。


2010年,“偶像元年”还没有到来,把粉丝群体化被动为主动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形式还没有出现,不同于现在的造星时代,当时的环境似乎把追星和“不入流”画上了等号。


“提到追星,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蹦出类似“nao残粉”的字眼”,雅帆这样的追星族受到的成见远远不只来自家庭,还有来自社会贴上的标签。


区别于零散的粉丝和路人,“站姐”不仅是组织的管理者,在粉丝群里还有着导向作用。


走在这个队伍的前面,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偏见,我们都不知道当时只有15岁的雅帆为什么仍然要选择做一名“站姐”。


“支撑我做站姐的是——责任。”雅帆说出了她当站姐的初衷。


“作为粉丝群的站姐,我们有着同样喜欢的偶像,很多粉丝他们愿意去跟随着你,你就有这个责任去管理好粉丝群,一起为偶像做事。”


雅帆从屏幕那头的世界里得到了肯定和信任,从那一刻起,她开始决定用导向的作用打破成见,让追星世界文明又有序。


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和认同感,那是她在网络世界上找到的“身份认同”。



与自己搏斗,收获更多


“站姐”的工作日常,意味着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需要经常熬夜,为了给他刷票。


暑假整整两个月都呆在房间里,最疯狂的一次是为了刷票熬了两天没合眼”。


这当中,速度与时间步步紧逼,心态上便有些焦虑。


“你会担心别家粉丝会投入多少,买了多少刷票器,一不小心你的偶像就会被别人超过了。”


雅帆和我们谈起了做“站姐”时的一段艰苦的经历,紊乱的作息,焦躁的情绪,不良的竞争,对于这个15岁的女孩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她说,做“站姐”的这段时间,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被迅速“社会化”的阶段。


小时候的雅帆,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擅长与人交流,乐于分享的学生干部、辩论选手。


“我不喜欢跟别人讲话,班上72个人,只跟13个人说过话。”


当时的她觉得自己很胖,长相也不出众,常处于一种自卑的状态,经常感觉别人不太喜欢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感受到认同和关注。


但 “站姐”的工作,需要频繁地去和人打交道,分配任务,督促自己手下的粉丝完成刷榜。


大量的沟通与交流,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从带领200人的追星管理组到现在20人的部门社团。


当问到追星得失时,雅帆告诉我们,她感觉收获更大。


“学生干部的工作与做“站姐”有些许类似之处。”


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屏幕前到面对面,20个人的部门是200人站子的缩影。


作为学生干部,大到操办15周年院庆,小到组织年级迎新、社团活动,这些大小事并不简单,需要比网络身份承担很多的责任。


“站姐”的经历对她来说像是一场演练,是从网络到现实生活的过渡,每每面对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她都比几年前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与世界和解,谈理智追星


雅帆谈论起自己曾经的追星生活,在网络世界付出真情实感的同时,自己也早已与现实生活脱节,仿佛只活在网络世界。


追星,是粉丝营造的属于自己和偶像的共同意义空间。


而人作为“社会动物”始终无法脱离真实生活,尽管在和他人交流中她常常会蹦出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词,但好在身边同学还接纳她,让她成为今天这样有个性和开朗的女孩。


“我觉得小孩还是不要追星的好,更不认同他们做'站姐',一方面,我亲身经历过,真的太累了。另一方面,我会担心小孩的思想还不太成熟,对粉丝群体没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会发生一些不理智的追星现象。”


卸下“站姐”身份,雅帆表达了对于未成年人追星的看法。


对“追星”这件事,轻易贴上“对”“错”的标签,都是不妥当的。


回看几年前的经历,曾经的“站姐”雅帆,多了一份冷静与理智。


追星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便是理性。


她笃定地说:“避免情绪宣泄的谩骂和挑衅。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不能让网上的言语暴力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


之前我们没有追过星,不知道追星族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


我们总认为追星的孩子是迷茫的,是玩物丧志,但雅帆却为我们展现了追星世界的真实图景。


追星的孩子用热血追着星星,但只要他们心灵善良又透明,永远做网络世界明智的舵手,总有一天,她们也会变成一颗发光的星星。


雅帆站起身整了整衣襟,我好像看见那个15岁,穿着校服扎着马尾,拿着手机不停地打字的站姐。


采访最后,与我们告别时,她抬头一笑说:


“我那时候的站子有几百人呐,追星的世界真是斑斓又梦幻”。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追星族   成见   导向   学生干部   天后   群体   理性   偶像   屏幕   粉丝   父母   现实   身份   作用   大学生   责任   世界   网络   易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