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不过当时大陆并没有得到全面解放,广东、西藏、海南等地还驻扎有国民党军队,然而这些残余的军事力量也只是困兽之斗,不足成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心腹大患。

其中“台湾问题”成为当时我国燃眉之急,再加上美方不断地恶意干涉,导致台湾回归难以提上日程。

周总理

最终,周总理将此事视为奋斗目标,主动承担起这份重任。

1954年6月28日、29日,周总理访问缅甸、印度等国期间,一位记者好奇地询问:“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大陆,可以考虑给他一个部长职务吗?”

为此,外交高手周总理仅一句话,就化解了如此刁钻的问题,并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周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武力解放台湾·】——»

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一直在为台湾问题操劳。然而,美国为了维持自身世界霸主的位置,毅然进攻朝鲜,极大程度上拖延我国的统一大业。

1950年,朝鲜战争正式打响,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且经历多年的战争洗礼,所以正是需要调养生息之时,况且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在操劳解放台湾之事。

可美军却不顾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警告,毅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我国边境,于是在毛主席的一声令下,我军横跨鸭绿江,揭开了长达2年多抗美援朝的帷幕。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最终,我军以红色钢铁意志,击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有利背景。

可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崛起点的美国,怎肯就此放过我国?于是就台湾问题,以“国际警察”的姿态,多次对我国进行干涉和扰乱。

而毛主席早已预知到这一局面,所以在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就已经就台湾解放问题,作出过深入战略筹划。

毛主席伏案写作

不过台湾问题极为复杂,不仅涉及中国内政,而且关乎国际问题,所以对此提出两种方案,也就是武力解决和平解决

无论通过武力还是和平解决,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台湾自古本就是我国的领土。自二战结束以来,台湾的主权已经重归我国,因此不存在美国口中“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挑衅说法。

而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则是,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造成与大陆分隔交流,不过这些只是两党之间内战的产物,不能容忍任何恶意干涉的行为。

国民党败退台湾

但由于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因此以武力解放台湾就必须拥有制海权、制空权,所以必须迅速组建强大的海空军事力量,以保障登陆台湾作战的顺利进行。

而当时的苏联仍与我国交好,毛主席致电斯大林请求其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为我国培育飞行员、地勤员等兵种,并卖给我国大量的轰炸机、战斗机,用于1950年末进军台湾。

1950年6月6日,毛主席再次重申解放台湾势在必行,坚决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决心,此之前由毛主席钦点的粟裕,也已经做好解放台湾作战方案,全军将士已经整装待发,只等毛主席一声令下,即可登陆作战。

大将粟裕(左二)

可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趁机派出第七舰队直向我国台湾海峡,以挑衅傲慢的姿态阻止我国解放台湾的计划。

再加上朝鲜已经岌岌可危,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出兵抗美援朝,推迟解放台湾”的计划。至此,解放台湾的计划被美国干涉拖延。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解放台湾计划再次提出武力措施,但根据当时已经出现变动的国际局势来分析,彼时作战方针政策已经需要调整。

解放台湾

而当时的美国已经与蒋介石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为此周总理再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绝不允许他国干涉”,进一步加强了党内人士解放台湾的决心。而毛主席直言:“把美国第七舰队弄走,不用管他们,因为台湾属于中国!”

显然美国的阴谋已经被识破,他们与蒋介石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后,便会以此为借口进行武装侵略中国台湾,从而以贼心不死的继续准备下一次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而当时的台湾作为美国窥探已久的我国领土,他们第七舰队对我军解放台湾造成巨大干扰,而沿海岛屿则相对忽视。所以毛主席决定将武力解放台湾分为两个战略步骤——1:解放附近沿海岛屿,2:登陆解放台湾。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军于1955年2月23日,解放了浙江东南方向沿海所有岛屿。

可很快,美国就再次给我国解放台湾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美国第七舰队赶到台湾

«——【·和平解放台湾·】——»

而当时我军决定以“攻其弱点,破其全身”的作战策略,解放马祖、金门等岛屿,可就在大陈岛刚解放三天后,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

当时美国已经通过《防御福摩萨联合决议》,允许美国总统自行决议,是否出兵阻止我国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进攻。

彼时,我国海军无法正面与美海军抗衡,如果强攻台湾,必然会造成巨大损失。而战争一旦爆发,不仅局限于那一场海战所消耗的军事物资、兵源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波及国内经济发展。

我国军舰

而且美国一定会趁机挑起争端,到时我国将会陷入美国的陷阱,他们将会以此为借口进一步侵占我国台湾制造矛盾,也就是他们一直挑起的“两个中国”的说法。

经过从全局考虑、权衡利弊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决定:与台湾国民党和平谈判。

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话,首先要从政治宣传以及思想传递上入手,必须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因此毛主席派周总理为代表,出席即将召开的亚非会议。

周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1955年4月23日,周总理作为代表,在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八国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我们解放台湾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和平以及武力措施,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愿意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此次《亚非会议报告》是周总理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及“和平解放台湾问题”,很快就受到出席国等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响应。此后,周总理在出席各大国际会议时总会强调“和平解决,不会拒绝、反而支持蒋介石与我们谈判,因为我们是同胞,台湾更属于中国”。

不过毛主席和周总理也知道,仅靠思想宣传是很难和平解放台湾的,所以应该持续加强与台湾方面的沟通,并出台相应优待措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解放台湾。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56年1月,毛主席在周总理全国政协会议上《政治报告》演讲稿做出修改并提出:“解放台湾并非必须武力解放,我相信台湾人民跟我们一样热爱和平,所以我们会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无论过去犯过何等错误,只要支持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我们都将既往不咎!”

6月28日,周总理以名为《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们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发言,深刻并确切的指出台湾与大陆和平谈判的地点、条件、步骤等事宜。并决定以“爱国一家”的理念对过往犯错者予以优待,对任何参与和平解放台湾的人予以相应的奖励、安置。

毛主席对中共中央提交的和平解决方案再度审批,明确指出:应当从台湾当地高级军政官员入手,更要加强对蒋氏父子等人的思想工作。

蒋氏父子

而周总理作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已经近60岁的年纪却在日夜操劳各种大小方案,因为美国仍在不断对我国台湾虎视眈眈,解放台湾刻不容缓。

1956年3月16日,周总理面见孙中山先生前副官、英国友人时曾说:“蒋介石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曾与他合作两次,因此对过去的事将一视同仁既往不咎,只要他答应和平将台湾归还祖国,我们答应让他留在台湾,并且保证枪还在他的手里。”

其实周总理此话颇为诚恳,这其中不仅蕴含着我党宽阔胸襟的大国风范,更是因为周总理也曾于蒋介石有着很深的渊源。

年轻时的周总理和蒋介石

«——【·周总理与蒋介石的渊源·】——»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评价周总理与蒋介石的关系:“好比公园过山车,大起大落”。

其实早在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就与周总理成为朋友,当时周总理根据党组织批准,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负责学员的政治经济教育。

周总理从思想政治宣传上提出“血花剧社”的活动,加强了学生们对于革命的热爱与激情,培养出一批批爱国学员。当时的任校长的蒋介石曾多次夸赞周总理为“导演人才”,此时二人的关系正处于友好合作阶段,甚至在各类工作、战役中,周总理都十分配合蒋介石的工作。

黄埔军校老照片

1925年,蒋介石开始与周总理反目,他强迫周总理说出黄埔军校中共产党员、国民党加入共产党的所有人员名单,但周总理表示这些需要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于是拒绝透露。

至此开始,蒋介石与周总理的关系日渐破裂。

1926年,蒋介石摇身一变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自恃兵强马壮的他走上背叛革命的道路。

3月20日,蒋介石不顾劝阻听信谣言,在广州下令立即逮捕大量共产党人,并与当地的苏联部门产生冲突,至此蒋介石与我党的关系开始正式破裂,与周总理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于上海吹响反革命的号角,妄想独裁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出来,最终周总理迎着枪林弹雨挺身而出,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带领人民打响了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至此蒋介石大发雷霆,立即下令以8万元的赏金逮捕周总理,但好在周总理以及党组织及时识破其计策,最终导致蒋介石扑空。

四一二政变

随着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本应枪口一致对外时,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开始继续大肆清剿我党。直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也就是人尽皆知的“逼蒋抗日”,在周总理亲自出面、配合中共中央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蒋介石才被迫停火一致抗日。

不过我党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没有因后来的台湾问题,否认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这正是我党一贯坦率的优良作风。

从客观角度分析,国军在抗战时期确实为我国作出过巨大贡献,其中包括台儿庄大捷、万家岭战役、昆仑关战役、上高会战等抗击日军的经典战役。

所以这也成为我党愿意与蒋介石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正是周总理愿意多次礼劝蒋介石的决心与意愿,毕竟兵戈相向最终一定会导致双方付出代价,这并不是热爱和平的毛主席、周总理希望看到的。

周总理(右)

«——【·和平解放台湾方针·】——»

因此在1956年12月9日当晚,周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友好回应了各国对“台湾问题如何解决”的疑惑给予回应。

其中有位记者好奇地询问:“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大陆,可以考虑给他一个部长职务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关乎到大陆与台湾政务人士的看法与意见,由于蒋介石的特殊身份,因此给他任职必须经过组织上的慎重考虑,否则如果职位过低,显然不利于蒋介石答应和谈,如果过高,或许会引起国内部分不满。

周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所以周总理微笑着回答道:“部长太低了。假如蒋介石回归祖国,不可能低于国务院总理的职务。”

面对如此回答,记者以及国际友人们一片欢呼,因为这不仅象征我国对于和平谈判的诚意,更表现出我党宽阔的胸襟。

此外,更是因为周总理的高情商。因为此时国务院总理的职务是由周总理担任,而周总理此话不仅风趣幽默,同时将此事成功的化干戈为玉帛。

周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所以这也正是周总理被誉为外交高手的原因,其高超的智商和情商,使周总理在出席各大国际会议时都能取得优异反响,对我国很多政务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更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1957年,周总理向宋宜山表明了我国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

一:国共两党公平谈判,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将台湾列为中国政府下的自治区,由其自行商议治理。

三:台湾内的一切政务仍由蒋介石带领,大陆党中央不会干涉。

四:美军必须撤离台湾,严禁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

周总理所提出的这四点方针,后又与毛主席商议决策后,于1956年提出“一纲四目”。

告台湾同胞书

然而即使如此优待的政策方针,蒋介石仍心怀鬼胎拒绝我党提出的和平谈判,被毛主席和周总理予以厚望的和平解放台湾方针至此宣告搁置。

多年来,晚年时期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仍在不断与蒋介石等进行交涉,但始终无果。而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去世,台湾的领导人重新登台。

多年来不变的,仍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各种优待政策。但同样不变的却是,台湾方面将此事冷漠处理。

晚年时期的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临终前仍在担忧“和平解放台湾”,直到最后一刻,周总理后半生付出的心血,仍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天。

1976年9月9日,病床上的毛主席的脑海中,仍在勾勒与同志们和平解放台湾的大业,可最终与世长辞。

解放台湾,一统大业。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毕生的奋斗目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可以回归祖国。

这盛世一定如您所愿!


参考资料:

人民网《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

周恩来纪念网《揭秘周恩来与蒋介石的关系:从共事黄埔到分道扬镳》

中国共产党新闻《周恩来与解决台湾问题历史进程》

凤凰网《蒋介石若回大陆给他什么职位?周恩来如是答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台湾   黄埔军校   蒋介石   亚非会议   周恩来   我党   台湾问题   美国   和平   职位   我国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