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

有位政治家曾说“秦始皇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这究竟是对他的肯定还是否定?那么秦始皇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

秦庄襄王(子楚),也就是嬴政的父亲,有着邯郸落魄王孙的奇缘之说。子楚本为赵国质子,生活很不得意。这时,阳翟巨贾吕不韦来邯郸经商,偶遇生活正不得意的子楚。见异人居于困窘之境而不失气度,心生怜才之意,便说:“此奇货可居。”

事实上,吕不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他的商业敏锐度是非常强的,甚至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于是有了弃商从政之意。

吕不韦对子楚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回答:“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说我的门庭吧!”从这简单的对答中也可以看出子楚确实有王者之风,虽处于困窘之境,却不卑怯,仍能幽默地回答看似无礼的建议。然而待吕不韦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说出第二句话时,子楚已然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吕不韦说:“你不知道,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后才会光大。”至此,吕不韦成了子楚的谋士,并且将自己的爱妾赵姬献于子楚,生始皇,名为政,姓赵氏。”由于那时候有把出生地作为姓氏的习俗,因此,子楚之子名为赵政,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嬴政。

关于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

尽管秦始皇的身世扑朔迷离,但是,不管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谁,都不会影响到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

嬴政作为人质生活在赵国自然受尽欺辱,被人唾弃和鄙视。而且当时还传言说他有两个父亲:一个是子楚,一个是吕不韦。这段童年的阴影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造成了他孤僻、暴躁、多疑、沉默寡言的性格。

秦始皇后来的残暴和他童年痛苦的生活和人生经历不无关系,童年的秦始皇没有地位,没人看得起他,所有的人都在伤害他,这也必定会使其形成仇恨周围人的心理,为他以后的残暴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51年,嬴政终于被接回秦国,结束了赵国九年难熬的孩提时代,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公元前250年其父子楚(秦庄襄王)继位,但三年后便撒手人寰,13岁的太子嬴政继位。

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但因年纪太小无法亲掌朝政,全面打理秦国内政外交全靠吕不韦。

随着吕不韦权势越来越大,嬴政自然心中愈发忌惮,却不敢表露出来,暗中韬光养晦。

在秦王政九年(前238)四月,22岁的嬴政在雍地举行加冠礼,全面行使王权。

嬴政亲政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乱。嫪毐在秦王嬴政九年(前238)九月被车裂,嬴政还将嫪毐和生母赵姬生的两个孩子全装在袋子里活活摔死,将王太后赵姬迁到雍地软禁起来。这次亮相就看出了他的铁腕手段,显示出了日后他统一六国的那种威严与果断。


处理完毐叛乱,接下来自然便是吕不韦。然而此时的吕不韦还未意识到自己功高盖主,等待他的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结局。

公元前235年,已被免除相国之职、赋闲在食邑洛阳的吕不韦饮鸩自杀。这位担任秦国相国12年之久、为秦国尽心尽力、权倾朝野、名满天下的相国最后竟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那他到底为何自杀?因为当时嬴政给吕不韦去了一封信,信中的言辞极为冷酷、绝情……

连续铲除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将国家大权全部握在自己手中。之后,秦王嬴政开始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在先祖创立的基础上,步步为营,走上大一统的道路。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发动统一战争,到公元前221年将六国一一平定,共历时十年,这十年间嬴政和他的文臣武将运筹帷幄、南征北战,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

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未完成统一大业,而嬴政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兼并了其他六国呢?

这与秦国的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变法图强是密不可分的。他提拔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斯,军事上有王翦蒙恬李信等大将。六国之士的姚贾顿弱尉缭等也是秦王嬴政非常器重的人才。当时的西秦真的是人才济济。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嬴政一步步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在攻打其他诸国时,秦国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使用反间计。

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的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初,秦始皇用强力削平不稳定因素,整饬统治秩序,销毁民间兵器,迁徙地方豪富,使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安定。秦王嬴政在灭亡六国的过程中,下令将六国的兵器收缴到咸阳,还将六国的豪富、贵族也迁徙到咸阳或其他地方,使他们远离自己的故土,天下的秩序得到初步安定,但刚刚统一的秦王朝急需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来巩固统治。

秦始皇将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方针,严刑峻法而治天下皇权的加强和神化、三公九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等都是秦始皇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达到“政令皆出于上”的目的而实行的。秦为了确立法家统一思想的崇高地位,废黜其他各派思想,采取了一项看似直接,实则非常愚蠢的措施,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

这一举措不仅没有使举国尚“法”,而且还遭到知识分子尤其是各派思想家的强烈反抗。 秦始皇“重法轻儒”、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方针,这个决定既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形势有关,也和秦始皇本人的心理、性格有关。

提到秦始皇,不得不提到万里长城,而给秦始皇带来毁誉参半评价的长城,修建的起因竟是一个人的一句话,这是真的吗?


方士卢生对始皇嬴政说:“亡秦者,胡也”。真的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始皇便修筑长城?其实不然。守卫攻占的领土和巩固边防给秦王朝带来了很多难题,而在对匈奴作战中的后勤粮草供给,也是秦军的一个沉重负担。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决定在秦、赵、燕北部边地长城的基础上重修长城。

在冷兵器时代,秦长城的军事防备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它对秦国抵御匈奴、保障北方边境安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秦长城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浩大工程的修建,也动用了秦国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而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机械,修建长城又是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在修建过程中死去的军民相当多,有的是在沉重的徭役和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有的则是被残酷折磨致死。

人民为修建长城付出的惨重代价和当时修筑长城劳役的残酷,自然会使得人们对秦王朝暴政的痛恨。

公元前212年,继臭名昭著的焚书之后,秦始皇坑杀儒生460余人,修建自咸阳直通九原郡的“直道”,造阿房宫,继续修建骊山陵墓。暴君之名一时传播广大。


晚年的始皇追求东临碣石以求仙寿,四处巡游。

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为什么对寻仙访药这种在我们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如此尽心,不惜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不仅给方士徐福千人童男、童女以助其海上寻仙,还听信方士之言,大修土木,难道他没有怀疑过吗?

事实上,秦始皇是怀疑过的。可最终抵挡不住“海上有仙人”、“不老之药”的诱惑。世界上最完美的谎言,就是说谎者自己也相信那谎言是真实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病而亡,不仅秦始皇自己没想到,身边的李斯赵高等人也都未想到。

秦始皇一死,让手握大权的丞相李斯非常犯难,因为此时秦帝国还未确定接班人,一旦被外界知道秦始皇已经暴毙,必将会引起宫廷争斗和社会大乱,所以李斯决定秘不发丧。

但由于时值酷暑时节,秦始皇的遗体很快就腐烂发出难闻的臭味了,所以李斯就想办法命人弄来很多臭鲍鱼,将这些鲍鱼装在其他车子上,鲍鱼的臭味和尸体的臭味相互混淆,这样就能掩盖住秦始皇遗体所散发的臭味了。

郭沫若在《秦始皇之死》中说道:“右耳流关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

一代帝王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不免令人唏嘘。他创立了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王朝,这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他的贪婪残暴又为世人痛恨,倒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一直备受争议。“学史以明智,见往而知来”,姑且不去评判始皇嬴政的对与错、是与非,从历史中学做一个清醒的人。#历史有知识#​#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秦国   秦王   方士   相国   门庭   法家   长城   暴君   臭味   公元前   光大   千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