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专题研究:汽车总量研究及周期复盘

(报告出品方/作者:方正证券,段迎晟)

1、短周期景气上行

近期表现-原材料价格

上游原材料价格小幅回落,汽车板块基本面迎来确定性复苏。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钢材、橡胶、铝等核心原材料在价格上均有一定程度上涨,同时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材料锂、镍、钴等在疫情以来价格大 幅上涨。至2022年8月,大部分原材料价格相较于最高点而言均有一定回落。随疫情恢复,关键原材料的价格趋于回落, 如碳酸锂价格稳定在了50 万元/吨以下,未来价格会更加理性;产销恢复,成本下降,汽车板块基本面迎来确定性复苏。

原油市场将由紧缺转向宽松

预期未来原油市场由紧缺转向宽松。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 出口,造成油价上涨;提价前,石油价格每桶不超3美元,到1973年底, 石油价格提升3-4倍。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78年底,伊朗发生政局变动,石油日产 量下跌,供给不足导致石油价格从13美元/桶一路攀升至34美元/桶。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1992: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海湾战争, 两国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石油产量骤降。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国 际油价从14美元/桶急剧攀升至42美元/桶。 原油价格对汽车销量影响重大,展望2022年,OPEC+将维持稳健的增 产路线,美国引领非OPEC+成为石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原油供应上 涨势头强劲。需求端,中美及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欧盟经济复苏前景 乐观,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动力不强,全球经济整体向好,但受疫情 反复和通胀影响,仍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预计 2022 年世界原油 市场供需平衡状况将由紧缺转向宽松,抑制油价上涨。

近期表现-政策

中性化求稳政策促进行业复苏。2022年初,国内疫情反复,吉林、上海等汽车工业重镇相继静默,原材 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影响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生产节奏,国内 汽车行业产销在短期内受影响较大。1-5月国内汽车销量达954.4万辆, 同比下降12.14%。 5月31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最新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 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 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伴随国家政策,多家车企纷 纷跟进加码,众多自主品牌、合资、豪华品牌均推出额外的补贴政策。 同时,全国多省市陆续以直接补贴和发放消费券的形式直接刺激汽车市 场消费。 目前国内疫情控制日趋有序稳定,产能释放顺畅,各地生产恢复良好, 销量稳步增长,据乘联会预测,2022年乘用车零售量为1,900万辆,在 购置税优惠、放宽限购措施、汽车下乡以及多地促销费措施下,预计将 拉动200万辆的增量,达到全年2,100万辆的销售规模。

芯片供需失衡,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滞后

汽车加速驶入智能化时代,对芯片的需求量成倍增长。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渗透,芯片在汽车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主要表现为对主控芯片MCU等、功率芯片IGBT以及各类传感器芯片的需 求上升。一辆传统燃油车约需要100-200个半导体芯片,电动车在此基 础上数量要翻一倍,而一辆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纯电动汽车甚至需要800- 1000个芯片。需求大量释放,供给端扩产节奏缓慢造成供需失衡的情况。

高标准、严要求、周期长的车规级芯片,入行门槛高。由于汽车上大部分芯片不同于手机、空调等产品上用的消费级芯片,技 术要求上来说,车规级芯片对于性能指标、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 质量一致性的要求非常高。我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车用半导体自给 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 可控能力急需增强。

黑天鹅事件频发使芯片供应压力激增。2020年11月5日,作为业内半导体产品线最广的厂商之一,ST法国工厂员工罢工。2021年2月,日本地震使瑞萨电子暂时暂停了在此工厂的生 产线。2021年2月,美国德州寒潮加剧芯片供应危机。同年3月,日本瑞萨那珂工厂发生火灾,预计恢复生产时长需100天。5月,中国台湾缺水缺 电问题亟需解决,加之疫情影响疫苗短缺,台积电等半导体厂商产能受较大影响。

供需错配,芯片不足造成汽车减产严重。在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厂商的高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价格的提升, 对汽车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要明 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渗透率已从1月的17.03%提升至6月 的26.82%。截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18.5和257.2万辆, 同比均增长一倍以上。相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更大, 在功率器件、感知芯片、大算力芯片、存储芯片等增量芯片领域,会 出现明显的激增现象。半导体形势仍非常严峻,预计全球半导体短缺 将覆盖整个2022年,持续到2023年

近期表现-供给恢复

疫情反复,汽车产能受创。受2021年缺芯潮和2022年3、4月疫情的影响,汽车业产能受重创。其 中,疫情突发严重区上海和吉林两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比重为 20%,其3-4月产量当月同比急速下降。汽车业具有典型的产业集群效应。 本轮疫情对汽车产量造成极大影响。

汽车产业链复工复产,产量逐步修复。至2022年5月,随着汽车产业链全面复工复产,汽车市场呈现加速恢复 态势,实现产量199.3万辆,同比下降4.91%,降幅比4月分别收窄 38.69%。至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66和250.23万辆,其中乘 用车为223.9和222.2万辆,环比增长分别43.6%和41.2%,呈现出淡季 不淡的特征,4、5月因一起耽误的产销量在6月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2、中期汽车供需双旺,重回上行渠道

21世纪初的车市情况 2002/1-2005年/5

景气度开始于汽车行业爆发下的需求井喷,结束于宏观调控下消费者持币观望。该阶段行业情况: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200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次高速增长的周期。汽车行业的增长在当时 的所有行业中表现异常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 2003年汽车市场持续高 景气,到2004年汽车行业月度同比销量下滑,开启一年半的下行周期。

第一轮库存周期 2005/6-2009/1

景气开启的原因:车企降价清库,及小排量汽车需求提升。被动去库存阶段: 2005.6-2006.3 1. 小排量汽车销量上升。 1)油价上涨增加大排量汽车使用成本:伊拉克战争导致全球油价 上升,消费结构转向为小排量汽车。2)政策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 2.汽车行业降价清库存,汽车市场回暖: 面对过去两年无序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2004年下半 年开始,车企降价清库存,2005年汽车价格低位平稳,带来消费 上量。

主动加库存阶段:2006.4-2007.11 企业近两年陆续完成了扩能改造的建设,形成了一批新的生产能力 满足了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二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 新产品市场投放量加大。2006年新车数量达到112款,全新车型有 41款,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拓展了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 的消费需求。

第二轮库存周期:2009/2-2012/3

这一轮库存周期走势主要受到汽车行业购置税减免幅度的影响。被动去库存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汽车业受到重挫,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救市。2009年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出台,企业尚未充 分提前反应。 主动补库存阶段:2009年8月起,企业开始增加库存。 被动补库存阶段: 2010年购置税减免退坡,由减免10%降为7.5%,汽车销量明显下降,行业库存水平明显上升; 2011年刺激政策退出行业需求 回落,而库存仍然上升。 主动去库存阶段:11-12年行业库存增速回落,需求同步下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

第三轮库存周期:2012/4-2015/9

节约能源及节能汽车推广,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上行。2012年,国家大力推崇节约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汽车市场实现平稳增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出口高速增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行业进入新的一轮景气上行。

第四轮库存周期:2015/10-2019/8

国内股市下行叠加房地产泡沫,居民消费力整体下滑。2015年,受股市下行及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居民消费力下滑较大,影响消费热情,汽车消费受影响。 国家为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再次出台一系列政策,主要从1)购置税减免优惠 2)取消新能源车限行限购 3)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基础建设, 三方面提振汽车消费。本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核心聚焦在总量提升以及结构优化,可以看出整体有对新能源产业支持趋势。政策刺激下,汽车行业 加速进入复苏期,开启新一轮周期。

第五轮库存周期 2019/9-2021/12

这一轮周期走势主要受到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和缺芯问题影响。从数据上来讲,本轮周期销量大幅振动,库存同比波动较小。景气度上行阶段:主要受排放标准切换清库助推。景气度下行阶段:消费透支、地缘 政治动荡造成供应链不稳、尤其缺芯对汽车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

3、稳态汽车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模型设定——类比成熟汽车市场

汽车千人保有量的增长速率呈现两阶段增长趋势,后期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汽车千人保有量趋于平稳。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相对成熟的汽车市 场中,汽车千人保有量与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的关系,使用拟合出的关系式预测中国未来汽车保有量的极值。 模型描述:样本:综合考虑《城市交通》测算的人均GDP和经济发展速率相关关系,按照人均GDP>2万美元的标准,从发达国家中挑选出99个 汽车保有量基本达到饱和的城市,其中包含71个北美样本,14个亚洲样本,9个欧洲样本和5个大洋洲样本城市。变量选取建成区面积、人口密 度和人口数量,对城市汽车保有量进行回归。

中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极值

样本描述:根据智库demographia公布的公开数据,得到中国219个城市2018年度城市数量、建成区人口密度及建成区面积数据。 预测结果:将中国城市数据带入拟合的公式,测算得各城市汽车千人保有量极值。其中,大城市及中等城市,汽车千人保有量将分别有望达到522 辆和540辆。将模型测算结果推演至全国770个城市,得到全国平均汽车千人保有量预计达到500辆。考虑中国城市和国外样本城市差距,及模型误 差,全国汽车千人保有量预计在450~500辆,总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6.3~7亿。

汽车市场空间-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市场,二线城市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因此各地汽车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如武汉、西安等保持 较高的汽车保有量增速,而落后城市汽车保有量基数低、增速低。同时,特大城市深圳、北京,受到城市人口密度和交 通限制影响,汽车千人保有量发展受限,分别为200辆和274辆。预计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二线城市汽车市场更具前景。

汽车市场空间-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市场

终局,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市场。观测日本汽车市场,受地区人口密度和交通发展程度影响,日本第一大城市东京乘用车保有量最低,而占据前五的群 马、茨城县等主要为经济相对落后而人口密度低的城市。通过类比,预计,当中国成为成熟的汽车市场时,三四线城 市将拥有最大汽车千人保有量。

汽车市场规模展望

2021年《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 》:1.乘用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实行强制报废。中国乘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约2万公 里,该规定对乘用车使用年限基本无影响。2.商用车根据车品类不同,强制报废年限位于8-15年之间。 年销量方面:类比汽车成熟市场美国,全品类汽车平均使用寿命及更新周期为11.6年,根据中国汽车保有量预测值6.3~7亿, 中国最终汽车市场年销量有望达到5400~6000万辆。 年市值方面:2020年中国汽车平均价格15万元,未来对标美国汽车平均价格25万元,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135~150万亿。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汽车行业   周期   汽车   新能源   疫情   千人   中国   总量   芯片   库存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