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涨10倍!“锂”已贵不可“盐”!“白色石油”该如何自救?

“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

新能车的利润链:谁在给谁打工?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高达34.8%。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

但实际上,相比较碳酸锂生产企业,这个利润又不算什么。数据显示,锂矿三大龙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亿纬锂能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20亿、73.5亿、12.6亿。其中,天齐锂业的销售净利率竟然高达83.98%,垄断利润可见一斑。


所以,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在给“锂”打工,这合“锂”吗?

根据数据,自2021年年初的5万元/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飙升至50万元/吨,整整翻了十倍。同时钴、镍、锰的价格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形一辆电动车大概平均需要30-50kg碳酸锂,仅锂一种材料就给电动车带来了上万元的单车成本负担。实际上,2015年之前,碳酸锂的价格全球锂价基本维持在4万元/吨左右。


但实际上,国内这些碳酸锂或者是氢氧化锂的生产企业,更多是锂矿加工企业,而并不完全是下游的最终端。他们还需要向锂矿企业采购锂,加工成锂电池所需的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真正赚钱的是开矿的企业,或者说是资源自给率较高的碳酸锂企业

以下图为例,以多次拍卖锂矿而为大众熟知的澳洲锂矿Pilbara,其股价从2020年初的0.14澳元上涨到目前的最高4.79澳元,短短两年时间,股价涨幅超过33倍。天齐锂业、宁德时代的涨幅在它面前,都是小弟。

实际上,真正属于碳酸锂加工的利润并不算多,利润的大头都被原材料的尽头吃到了。特别是资源自有率并不高的企业,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等地进口锂精矿,进口价格上涨,如果靠着囤积锂精矿赚钱,现在资源自给率低的企业也只是赚了一个加工的钱

国内目前赚钱的碳酸锂生产企业大多是提前布局了锂矿,要么提前买了,要么是入股开矿企业。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天齐锂业,在锂价上行之前加杠杆疯狂买矿,一度被ST。

2012年,天齐锂业总资产仅15.7亿元,账上现金只有5亿元,而泰利森总资产达21亿元。天齐锂业一口气定增40亿元,以高杠杆的方式将泰利森收入囊中。而目前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开采锂产品生产商,2021年产量折合12.71万吨LCE,占全球产量的38%。

同时,在2017年末账面现金仅55.24亿元的情况下,天齐锂业2018年不惜借款35亿美元,最终花费40.66亿美元增持智利矿业化工SQM23.77%股权,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我国2020年进口的碳酸锂中,来自智利的占比高达74%,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矿供给基地。

合理,但并不是常态

我们不能光看到他们的利润而眼红,也要看到其背后承担的风险。作为原材料端,企业的利润本身就是跟着需求做过山车,在需求好的时候可以做大哥,在需求差的时候也是妥妥的小弟。说白了,这个行业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以天齐锂业为例,2019、2021连续两个年度巨亏59.83亿、18.34亿元。自2010年上市至2019年底,累计募资80亿元,但天齐锂业累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10亿元。

所以,也有业内人士说道:

我们享受这一段时间的高红利,是因为我们挨了很多年的打。锂这个行业总是有高峰,也有低谷。你吃了那么多年的亏,现在赚个一两年的钱不是很正常吗?

实际上,此轮锂矿价格暴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端增速远超于供给端。中游的扩产周期与下游原材料的扩产周期不匹配。

碳酸锂的扩产周期只有一年左右,但锂矿关停后重启的时间需要2-3年,而新的锂矿从调研到最后产能搭建完毕需要3-5年,盐湖提锂的产能爬坡慢且对环保破坏大,有制约。所以,这种供给的增加远远跟不上锂电的需求增长

比如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只有50万吨,但是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直接飙升到111万吨,产能更是高达170万吨。短短1年多的时候,需求直接增长2倍多。

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碳酸锂价格也就持续飙升

需求快速提升的原因在于,汽车作为一种成熟的产品,市场不需要培育,并不存在新产品所面临的普及问题,恰逢遇到全球能源价格大涨,一旦里程瓶颈被打破,行驶成本占据巨大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得到普及

另外,新能源带来的储能需求,同时也大大刺激了锂电池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锂的供需短缺。

实际上,目前锂矿的高利润是在产业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利润分配的问题,不用过于紧张,这并不是常态。从长期来看,一个产业链最核心的利润应该是在技术最先进的环节,以此才能长期健康发展,否则资金、人力都涌入原材料,新材料将替代锂。

锂不稀缺,为什么贵?

马斯克说:“其实锂元素本身并不短缺,因为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有类似表态,“矿产资源并非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Wh(亿千瓦时)的锂电池,随着锂资源继续探明后会更多,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如果按目前已探明储量来算,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处在低位,储能的发展还处在初期,同时锂在提纯加工过程可能还存在50%左右的损失。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锂资源量为8856万金属吨,按照2021年全球需求量计算,可供应使用超过200年。不过,探明储量和实际储量之间还是有巨大差别的,201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锂资源产量为3978万吨。仅过了6年,探明储量已翻倍。

这就像原油一样,50多年前人们就在说原油短缺,但至今原油消费量已经大幅增加,原油至今也没有出现短缺,而且锂与原油不同,锂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原油是消耗品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锂本身并不短缺,短缺的是低成本、低杂质、高度提纯的电池级锂锂不稀缺,缺的是高品质的锂矿和盐湖

电池级锂要求不能有杂质,一旦杂质超标会直接报废整个电池。各正极厂对新建的锂盐厂(现在大部分新增产能的锂盐厂都是新建,包括新建的盐湖也算)有漫长而严格的质量认证过程。

而锂的提纯本身也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产业,正如马斯克所说,关键的制约环节在于高纯度、电池级别的锂精炼上,特别是在锂精炼的规模化速度和供应链上

但是,现在50万元每吨,锂矿的高价早已经超过生产成本,形成了暴利,所以,技术并不是当前锂贵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需求扩张过快

受到锂矿提纯产能的影响,2024年前,短期锂供给短缺的情况会持续出现,但未来锂的价格会回落,因为决定价格的不是供需缺口,而供需缺口的大小,缺口增大,价格上涨,缺口减少,价格下跌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未来锂电已经有着“白色石油”的潜能,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战略重要性凸显,中国占据着全球锂加工的主要产能,如果不能适度掌控锂资源,就有可能被断供,甚至将产业链的绝大多数利润分给其他国家。

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对锂资源的掌控力不容乐观。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2%,近年来自澳洲进口锂矿比例均超过90%以上。锂价现在这么高,中国有点被“薅羊毛”的感觉,因为锂矿占据了大部分利润。

需求倒逼产业升级,盐湖提锂技术升级

目前,电池级锂一般来自于矿石或者盐湖。全球盐湖锂资源占约 60%,锂辉石资源占约 30%。据 SMM,2019 年国内碳酸锂产量约 15.9 万吨,其中矿石提碳酸锂占比高达 78.6%, 而盐湖提碳酸锂仅占比 21.4%。

近年来,由于碳酸锂价格飞涨,盐湖提锂又开始被市场炒作,认为有望能够进一步增加锂的供给,稳定国内锂供给,而我国锂资源量约为714万吨(金属当量),国内80%锂资源都来自盐湖,所以国内对盐湖提锂的技术研发比较多。

但国内盐湖的品质并不好,镁锂的比例较高。国外比较成熟的盐湖提锂技术并不适合国内,成本较高。同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提锂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而国内盐湖的集中地西藏和青海又恰恰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如何规模化也成为了中国盐湖提锂的关键问题。

所以,盐湖提锂开发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至6-8万元/吨LCE,超过部分矿山提锂的成本。2015年后,盐湖提锂技术逐渐成熟,行业平均成本逐步降至3.5万元/吨LCE。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锂价高涨,高锂价下盐湖提锂更显成本优势,恰好为中国的盐湖提锂技术提供了资金和动力,国内的盐湖提锂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中,青海的盐湖股份从ST走向2000亿市值也与此有关。公司旗下在产的锂业平台是 51.42%控股的蓝科锂业,采用吸附+膜分离浓缩的耦合技术,蓝科锂业已具备合计年产 3 万吨的碳酸锂产能,目前正在扩产,2025 年前后盐湖股份控股的锂化合物总产能有望扩大至 10 万吨/年

展望未来,未来锂的价格可能还有一个高峰。因为自2021年下半年扩产,也得到2023年才能逐步释放产业,而目前在储能+新能源汽车+能源价格高位的情况,全球锂电池需求依然高速增长,所以,供需缺口在未来半年可能扩大,锂的投资窗口期可能还有1年左右

但从中长期来说,目前的高价锂并不是产业常态,长期锂电价格应该是震荡下跌的趋势。届时,很多原材料端的企业可能会受损,股价可能会有较大的下跌风险。

在锂下行的阶段,中游产业可能因成本端下行会迎来利润的扩张,比如储能、锂电池等企业,所以当市场需求暂时回落的阶段,可以关注多关注新能源产业中游。

【风险提示】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圈需谨慎,欢迎评论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盐湖   宁德   碳酸锂   短缺   产能   白色   利润   需求   石油   国内   全球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