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主动约见陈锡联,陈:我这一生最对不住您

陈锡联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之一,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以敢打善打恶仗、硬仗出名,常能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能征善战的将军,邓小平说他:“心胸开阔,肚量大。”

1978年秋冬之际,邓小平约见陈锡联,陈锡联收到老首长的消息后既激动又忐忑。一见面,陈锡联就诚恳地检讨:“在我这一生中,感到最对不住的便是您……”

陈锡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陈锡联因何事觉得对不起邓小平?邓小平又是如何回复他的呢?

邓小平:陈锡联这门“小钢炮”缴获了日军的山炮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湖北红安,13岁就找到驻扎在家附近的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詹才芳,要求参加革命。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陈锡联年纪太小,詹才芳没有收留他:

“好孩子,我们也想收下你,但你实在是太小了。这样吧,你先回去,明年我们一定来接你!”

1929年4月,在家呆了一年的陈锡联想起了詹才芳的诺言,于是他趁着干农活的机会偷偷躲起来。当母亲发现陈锡联不见,在村前村后到处呼喊的时候,陈锡联正躲在山顶上看着母亲,然后一抹眼泪向县北的七里坪跑去找到詹才芳,正式参加了革命队伍。

陈锡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多次反“围剿”斗争,敢拼敢打,是个远近闻名的“小钢炮”。不过真正让陈锡联一战成名,还要数夜袭阳明堡机场

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突破山西北部国民党军的防线,占领代县和崞县后继续向南进攻。国民党军退守忻口附近,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为了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奉刘伯承的命令,率领战士们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袭击日军后方。

10月中旬,陈锡联率领第769团来到苏龙口、刘家庄地区。苏龙口是侧击日军的最佳地点,陈锡联抵达此处后连忙派侦察兵侦察附近的情况。不久后侦察兵回来汇报:“代县、阳明堡等地的日军汽车整天都在附近的公路上运输兵员。”

陈锡联观察到飞机频频从阳明堡方向起飞,轰炸忻口友军的防御阵地。他断定飞机场就在阳明堡附近,于是带着第2营营长孔庆德和第3营营长赵崇德爬上一个山头仔细观察。

陈锡联在山头上看到:

机场的位置就在阳明堡镇以南,机场里有许多正准备起飞的飞机在加油、装炸弹;刚刚降落的飞机则由汽车牵引到停机坪的一个角落进行检修。在机场活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机场周围设有铁丝网和简单的防御工作。

陈锡联等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找到附近的百姓询问情况,随后事实向他们证明,阳明堡机场的守兵不是很多,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越有200人左右,但阳明堡镇却驻扎着不少日军。根据这些情况,陈锡联果断下令:“夜袭阳明堡机场!”

10月19日晚,随着陈锡联的一声令下,部队悄悄发动。所有参战人员一律轻装上阵,刺刀、手榴弹都用绳子捆得紧紧的,随后在陈锡联的带领下悄悄向阳明堡机场前进。

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在制定位置做好准备,三营的战士们则在营长赵崇德的带领下迅速扑向敌机群,并将早已备好的手榴弹塞进日军飞机的肚子里。当日军开始反攻的时候,指战员们在机场和日军展开肉搏战,赵崇德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此时,日军还在不断增援,机场也被浓浓烈火所包围。当陈锡联看到机场被炸掉,他当即按照原先制定的方案发出撤退信号。整个战斗不到一小时,但我军却干净击毁24架敌机。

战斗结束后,第769团的一位副团长向师长徐向前检讨:“师长,我们只烧了敌人24架飞机,没有抓到俘虏……”徐向前听后哈哈大笑,说:“检讨?你不用检讨,我还要为你们请功呢!”

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消息传遍了太行山,这一仗,我军共击毙伤日军警卫队100余人,我军仅伤亡30多人。

阳明堡战斗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取得了129师出师抗日的首战胜利,令日军在晋北战场中一度失去空中优势,大大缓解了忻口前线中国军队受到的空中威胁。

陈锡联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胜仗,这令刘伯承十分高兴,连邓小平都说:“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夜袭阳明堡机场后,陈锡联接连指挥了广阳伏击战、长生口伏击战等等,在频繁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锡联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引起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注意,不久后他被任命为第385旅旅长,全旅大约有8000多人,也成为129师的一支劲旅。

1939年1月,在山西宁晋大杨庄,归新385旅指挥的冀豫支队歼灭出来“扫荡”的日军30多人,并缴获一门山炮。值得一提的是,这是129师挺进华北平原后第一次缴获日军山炮,这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刘邓特意致电嘉奖,邓小平还在大会、小会上反复讲:“究竟是日军的山炮厉害,还是陈锡联这门‘小钢炮’厉害?我看还是‘小钢炮’厉害,是他缴获了日军的山炮!”

陈锡联敬佩邓小平的“打政治仗”

陈锡联出身贫寒,认识的字很少,所以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向战友们请教,用石子、瓦块等东西在地上写字。经过不懈的努力,陈锡联很快就能读书、看文件和报纸。

1940年8月到12月,陈锡联率领新385旅的战士们参加百团大战。在正太铁路西段进行破击战,重点破击阳泉到榆次段。战役刚发起,陈锡联就指挥战士们先敌人一部占领了狮垴山。

狮垴山在阳泉城西南处,扼守正太铁路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能否控制住狮垴山是129师此次战役成败的关键点,因此对日军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抢回被陈锡联占领的狮垴山,驻扎在阳泉的日军旅团部倾巢出动,先用飞机低空轰炸和扫射,然后不断释放毒气。紧接着,日军还在地面进行轮番猛攻,每前进一段就构筑工事,和我军展开反复争夺。

面对这种情况,陈锡联亲自来到前沿地带,指挥战士们寸土必争,和日伪军血战七天七夜,最终成功掩护破路部队侧翼的安全,实现了截断正太铁路的目标。

从游击战到阵地战,陈锡联部让日伪军惊叹:“他们是越来越强,越来越硬了!”

战斗结束后,陈锡联总结了此次战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整理成文字上交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刘邓看后十分满意,邓小平还说:“毛主席曾说过,‘从战争中学习’,陈锡联是很讲学习的,让他再好好整理一下报告,争取发表出来让大家学习。”

后来,陈锡联坚守狮垴山的作战心得被发表在《新华日报》的“华北版”上。

陈锡联长期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战斗,刘邓则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传授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这也令陈锡联受益匪浅,他曾说过:“刘邓就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对我谆谆教诲,令我思之深,感之切,闭目可观,侧耳可闻,终生难忘啊!”

在百团大战期间,陈锡联经历了数次反“扫荡”中打得最为艰辛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就是发生在山西武乡蟠龙镇附近的关家垴战斗。

1940年10月29日晚,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新385旅、第386旅和新10旅等部,将在太行根据地横冲直撞的一个日军大队保卫在关家垴高地。

由于日军武器装备和兵力都在我军之上,再加上他们据险固守,因此我军参战人员伤亡惨重。与此同时,前来蟠龙镇支援的日军也越来越近,我军究竟是继续打?还是撤退,寻找更合适的时机将其一网打尽呢?

当时刘伯承主张撤退,他说:“现在我军兵力和武器都在敌人之下,最重要的是前来支援的日军就快要到了。我们还是先撤退,等找到机会再回来将其一网打尽。”

连一向敢打硬仗的陈锡联也赞同刘伯承的的主张,就在大家准备撤退的时候,彭德怀发来电报,还下达了死命令:“务必消灭关家垴的日军,粉碎其‘一个大队就能在八路控制区自由活动’的狂言!”

此时,邓小平也发话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我军和日军的战斗,还是一场政治仗,我们必须要打下去!即使在军事上付出一些代价,政治上反响很大也是很值得的。”

陈锡联听到邓小平的话连忙说:“请政委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随后率领新385旅等部队前去增援,仅一天就连续进攻10次猛攻,大量杀伤日军并成功扼制住日军的火力。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关家垴阵地,我军始终没能攻克下来。

战斗结束后,我军让日军留下280多具尸体。此后,日军一个大多左右的兵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轻易扬言。因此,这一仗在政治上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令陈锡联对邓小平的“打政治仗”的远见钦佩不已。

邓小平召开不握手会议

陇海战役胜利不久,蒋介石集合30万大军向鲁西南解放区压来,企图用兵力优势一举将刘邓大军合击于鲁西南的定陶县附近。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部队从9月3日到9月8日,和国民党军展开了战斗。

刘邓大军仅用5天的时间就歼灭敌军17000人,俘虏国民党整编第3师师长赵锡田,取得定陶战役的最终胜利。定陶大捷令蒋介石十分愤怒,一气之下撤了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的职。

但也是这次战役的胜利,令刘伯承和邓小平发现部队暴露出的一些更加严重的问题,于是便有了十分著名的“不握手会议”。

当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和7纵队司令员杨勇接到开会的通知后,大家心里都是很高兴的。陈锡联心想:“我军从邯郸出发几个月来,所向披靡,连战连胜,特别是在定陶战役中。今天刚好是中秋节,司令和政委请大家去开会,想必是要犒劳我们一番了……”殊不知,开会的目的和陈锡联所想的截然相反。

杨勇

9月10日吃过早饭,陈锡联骑马朝2公里外的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奔去,在路上遇到了杨勇,两人结伴而行。杨勇和陈锡联一样,也是一脸春风,他对陈锡联说:“‘野司’选在今天开会,看来是要将庆功会和过节合在一起了,今天请我们吃月饼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陈锡联说:“吃月饼是小,我感觉今天我们都能喝上酒。”陈锡联话音刚落,他和杨勇便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刚到开会的地方,却感觉气氛有些不一样。不仅在会场忙碌的中层干部一脸严肃,连负责倒水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笑脸,这令陈锡联瞬间感到不对劲,心里也有些发毛。

开会的时间到了,刘伯承、邓小平、“野司”副政委张际春等人陆续进入会场。与会人员纷纷站起,准备按照惯例和他们握手,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大家的手还没伸出去就被邓小平制止了:“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一时间,各纵队司令员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

陈锡联心里咯噔一下:“小平同志有个习惯,凡是心情舒畅的时候,见面总要拉拉手;凡是他要批评对方的时候,从来不拉手。这次不知道倒霉的是谁……”

会议一开始,邓小平就开门见山地说:

“今天我把大家请来,不是欢度佳节,庆祝战役胜利的,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会议。大家不要以为打了胜仗就能沾沾自喜,心满意足,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咱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纪律又是怎样的?军民和官兵的团结搞得好吗?部队的指挥和战斗作风还存在什么问题?我希望大家就这些问题能好好说说。”

邓小平话音刚落,刘伯承、李达和张际春相继发言,指出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次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吃完饭,又从饭后开到下午一两点。就连听说敌人王牌军第5军和整编第11师逼近了,他们也没有散会。

陈锡联趁着会议间隙找到杨勇:“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今天咱们两个不做自我批评,恐怕这个会是散不了的!”杨勇点点头,说:“是啊,没想到庆功宴变成了‘鸿门宴’!”

陈锡联和杨勇都知道,6纵司令员王近山在定陶战役的大小杨湖作战中打得很好,是受表扬的。于是杨勇主动对陈锡联说:“回去我先做检讨。”

杨勇和陈锡联回到会场后,杨勇率先说:“7纵军民、军政关系不是很好,仗也打得不好,这些我都负责,我回去好好整顿,提高战士们的斗志!”

陈锡联接着杨勇的话说:“3纵所发生的问题,全都由我负责……”听到这里,邓小平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站起来宣布:“今天就开到这里,散会!”

邓小平在会议上几乎没有多说一句话,也没有多说一个字,但只要是他说出来的必定力重千钧。各纵队司令员虽然没能吃到月饼,也没有喝到庆功酒,但他们在思想上都受到极大的震动,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次不握手会议。

邓小平虽然对高级干部要求严格,在重大是非问题上从不迁就,但他对这些历经战争考验的干部们却是十分信任的。邓小平相信大家的觉悟,也知道他们一旦认识到错在哪里,就一定会勇敢克服并加以改正的。

事实也如邓小平想的那样,参加会议的各纵队司令员在回到各自岗位后,当即对所属部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此后,各纵队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基本消失了。紧接着,刘邓大军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战斗当中,并接连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陈锡联: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邓小平

1950年10月到1973年12月期间,陈锡联曾担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73年12月,毛主席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和老部下李德生对调,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到北京上任后,陈锡联组织勘察了北线地形,他后来回忆说:

“勘察结束回到北京,我连忙向叶剑英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作了汇报,并就军区的作战设防、兵力部署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设想和建议。叶剑英和邓小平同志对北京军区的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详细听取了我的汇报,还作了明确的指示……”

期间,陈锡联还落实邓小平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指示,下大力气对军区部队进行整顿,加强了部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975年1月,陈锡联升任为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国防工业和体育工作。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当时周恩来刚逝世没多久,邓小平也因事不能继续工作,国内外的形势格外严峻。重病在身的毛主席之所以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就是因为当时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只剩下陈锡联、王洪文和张春桥等人。

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并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还带过兵团,带过派兵,在国务院也有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然而陈锡联的工作刚被安排妥当,唐山就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唐山发生地震后,中央政治局当即召开紧急会议,随后决定由陈锡联、纪登奎、吴德、陈永贵等人组成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陈锡联率领立即组织实施抗震救灾。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没过多久,陈锡联向华国锋提出:“还是请叶剑英同志继续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吧。”华国锋说:“叶帅还要协助我处理国内的事情,军委的工作还是由你继续主持吧。”

不久后,华国锋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宣布三条:

第一、要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第二、要让邓小平同志堂堂正正地出来工作。这里的堂堂正正指的是要经过中央的正式会议,以这样的形式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第三、要为邓小平出来工作做好群众的工作。

这次会议结束后,陈锡联和李先念等人专门赶到邓小平休养的玉泉山,向他转达这一好消息。一见面,邓小平就要和陈锡联拉手,这令陈锡联十分兴奋。事后陈锡联说:“小平同志还愿意我和拉手,他没有怪我!”

1977年7月,邓小平再次复出。1978年秋冬之际,邓小平主动约陈锡联见面,陈锡联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去见了老首长。他一见到邓小平就诚恳地检讨:“在我这一生中,感到最对不住您的,就是当初没有出来为您说话。我是政治局委员,在政治局会议上是可以说话的,但我却没有……”

邓小平摆摆手,说:“你不要这样说,那个时候谁都没有办法,你也无能为力。”紧接着陈锡联说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邓小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有错误改正就好。”

不久后,有人对陈锡联有些不好的看法,邓小平知道后说:“陈锡联是没有野心的人……”

1980年1月,陈锡联向中央请求辞去担任的领导职务,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陈锡联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定陶   山炮   司令员   纵队   我军   日军   部队   主动   机场   会议   工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