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日本人镜头里易县、涿县城墙和紫荆关拒马河

易县和涿县(今涿州市)是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两个县城,1937年9月,这两座城池先后失守落入日寇的铁蹄之下。本组图片呈现的就是两地沦陷后的影像, 拍摄者为侵华日军的战地记者。

易县县城

易县因易水而得名,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当时称燕下都。从图中看,当时易县的城墙保存得非常完整。

易县城墙

坚固的城墙并没有阻挡住日军的铁蹄。1937年9月19日,这一天是传统的中秋节,易县的百姓并没有心思过节,因为当时大批日军逼近县城,到了了第二天,易县便告沦陷。

易县城外

从易县城墙的拐角处向北眺望,城内的树木非常茂盛。远处城墙上高耸的建筑是西门城楼靖远门。

城外民居

易县城墙的一角,墙上写着“能奠定”的字样,是日伪宣传标语的一部分。在高大的城墙下,是两栋带有围墙的民居建筑。

眺望城内

从西城墙上看易县西关的街市,民居建筑鳞次栉比, 白塔庵的宝塔高高耸立。在图片的原注中,称这座塔为喇嘛塔,其实和藏传佛教并无关联。

易县街市

城门前的道路,土路,地势低洼,但路面非常平坦。因为日寇的占据,街上行人很少,一名男子站在路边的屋檐下,偷偷地向摄影师的方向张望。

城外田野

在另一面城墙之外,是刚刚耕作完毕的庄稼地,原来的护城河已经干枯,河床的位置也被种上了庄稼。

罂粟田

城外的罂粟田。日本人侵占易县后,为了更迅速地搜刮百姓的财产, 鼓励农夫种植罂粟,以牟取暴利。

田中作业

正在罂粟田里劳作的农夫。当时伪易县公署为了罂粟种植,向各乡镇分配任务, 并专门成立了伪清署监督罂粟种植情况。

地头水车

城外的田野中,一匹驴子正在拉动水车从地下汲水灌溉田地,水井附近因为水源充沛而杂草丛生。

灌溉田地

田野中的两名农夫,一个拿着铁锹正在开渠放水,灌溉田地。另一个人坐在地上休息,面前摆放着一只老式的水壶。田野中一堆一堆的东西是准备施肥用的肥料。

拒马河

紫荆关附近的拒马河。这条大河发源于涞源县太行山东麓,是河北省境内一条著名的河流,常年奔流不息。

乡村风景

紫荆关关城建在依山傍水,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四周的山峰形成了天然屏障。图为紫荆关附近的乡村景色。

紫荆关的长城

紫荆关附近的长城蜿蜒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山脊之上。紫荆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开始修筑,早期称为上谷关,从元代开始,因附近山上多紫荆树而改称紫荆关。

拒马河边

紫荆关是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图为在紫荆关拒马河边集结的日军,远处是架设在拒马河上的紫荆关大桥。

通过大桥

大批的日军步兵、骑兵正在通过紫荆关大桥。在日本人的队伍当中,可以清楚地辨识出被日军强征来做马夫的中国百姓。

涿州城墙

涿州位于保定北部,1937年8月1日, 著名的涿北阻击战爆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后于9月18日沦陷。图为沦陷后的涿州城,从城楼向远处眺望,可见瓮城的城墙,一架日军飞机正在上空盘旋。

鬼子的炮楼

涿州城外的一座鬼子四方炮楼,不远处可以看到涿州的城墙。在炮楼下停放着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卡车,为了防晒,日本人还在汽车床上搭上湿布。汽车旁边的小凉棚下,站着几个日本士兵。在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中,这种直接反映日本控制下炮楼的照片并不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易县   日本人   涿州   城墙   涿县   炮楼   罂粟   民居   日军   城外   田野   镜头   河北保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