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扩面中选价远低4+7 京新、信立泰营收或被腰斩

9月24日上午,“4+7”带量采购扩面结果有部分已经在上海揭晓。目前,阿托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拟中标的为齐鲁制药、兴安药业以及乐普药业。报价最低的为齐鲁制药,其10mg/14片的产品报价为1.68元/盒,平均0.12元/片,对比去年“4+7”中选价格0.55元/片,降价幅度超过78%。重磅的抗癌药上,降价趋势同样继续。以吉非替尼为例,同样为0.25g*10片的规格,齐鲁制药则直接降低到257元。

随后,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国扩围产生拟中选结果》: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拟中选结果公示一周后正式发布。本次联盟采购共有77家企业。产生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据了解,本次带量采购范围扩大至全国25个联盟省市。与上一轮“4+7城市”带量采购相比,采购数量大幅提升。

在2019药品集中采购会上,今日闪崩跌停的京新药业(002020)主打产品瑞舒伐他汀片今年报价5.6元,较之去年的21.8元下降了近3/4的价格,然而这一价格却并未中标。同样闪崩的信立泰(002294)的主打产品氯吡格雷今年3.18元/片,意外出局。


京新、信立泰影响几何?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瑞舒伐他汀片剂销售额为50.19亿元。原研厂家阿斯利康占据56.71%的市场份额,鲁南贝特制药、京新药业、南京正大天晴制药占比均超过10%。近年来,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从2013年的8.88%增长至2017年的13.37%,而阿斯利康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69.64%下滑至2017年的56.71%。

2018年,京新药业成品药实现销售收入16.78亿元,同比增长46.95%。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销售6.93亿元。2019上半年,成品药实现销售收入10.89亿元,同比增长32%,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销售3.95亿元,同比增长16%。此次瑞舒伐他汀片未中标,将会导致京新药业2018年41.30%的成品药销售收入、2019年36.27%的成品药销售收入被清零,因此如果今天的招标结果成为定局的话,京新药业或将带来三四个跌停也未可知。

对于信立泰来说,此次意外出局对其将是致命一击。信立泰的发家史就完全依靠氯吡格雷。在过去的20年间,信立泰的营收从5亿增长至42亿,其中制剂产品的收入从不足4亿增长至34亿。由于制剂产品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甚至90%以上,制剂的毛利也是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17年公司整体毛利33亿,制剂贡献31亿,制剂中最主要的就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信立泰的核心产品泰嘉(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血栓的效果,主要用于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预防血栓形成等事件。根据咸达数据,2018 年全年,氯吡格雷按照品牌分类进行零售终端统计,赛诺菲波立维销售额 70.75 亿元,信立泰泰嘉销售额 34.74 亿元,而信立泰2018年全年收入为46.51亿元,泰嘉销售额占总收入的74.69%。而去年国家正式公布4+7带量采购文件后,泰嘉于12月6日以22.26元的价格中选,相对于该产品2018年最低中标价而言,价格下降约58%。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重点省市公立医院氯吡格雷品牌格局中,赛诺菲、信立泰、乐普药业三足鼎立,其中,赛诺菲占近60%的市场份额。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氯吡格雷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品牌格局中,赛诺菲、信立泰、乐普药业三足鼎立,其中,赛诺菲市场份额近60%。在规格格局中,75mg占比最大,达62.34%。目前,信立泰、乐普药业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

对于信立泰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就是面对石药集团的强力竞争。今年6月份,6月29日,石药集团恩存®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国内上市,而早在2017年2月2日,石药集团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

仿制药企何去何从?

此前曾有声音认为,本次扩面由独家中标改为三家中标,再价格上不会出现去年“4+7”竞标时的惨烈局面,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多家多品种拼杀竞标,价格对半砍价。此次扩面集采原研药也大幅降价,上次集采中标的多个企业出局。

看来,带量扩面下的招标政策,将会让仿制药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这种形势下,仿制药企业未来比拼的将是成本控制能力和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仿制药企业的毛利率或将向化工企业看齐。

与此同时,受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各个医药企业旗下的医药代表群体。在带量采购的暴风骤雨下,药企惊惧不安,依附于药企的医药代表,更是战战兢兢。中国约300万医药代表处于政策和市场的夹缝中,“4+7”带量采购的出现,则进一步压缩了选择的空间,使他们彻底暴露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

“4+7”带量采购的基本流程为制定品种目录,医院统计上报用量需求,药企投标竞标确定价格,药企按量供应,由指定的物流配送药品,医保资金及时支付,医院保证用量。这系列流程基本省去了仿制药的推广,并结合“两票制”压缩了流通环节,挤出了药价中的“水分”。

据药闻社(ID:yaowenshe)小编了解到,仅第一轮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公布后,德展健康旗下子公司嘉林制药负责阿乐推广的医药代表团队全盘解散。

在仿制药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却是一如既往。国家从审评到支付多维度支持创新药发展,而且带量采购不会涉及到创新药价格。

光大证券认为,对于大部分医药企业来说,大量的研发投入将成为制药巨头的必经之路,具备创新转型意识且执行力较强的企业有望在行业格局重塑的过程中胜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泰来   跌停   齐鲁   采购   钙片   终端   制剂   硫酸   销售收入   销售额   试点   药业   成品   医药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