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白游三国黄巾起义篇(1):你为啥包个黄巾?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消散殆尽,虽然地方上依旧有着凉州与羌的大规模作战,与突厥鲜卑乌桓依旧有着这样那样的小规模冲突,但历史舞台的主角早已从华夷之争转向了皇权与地方的博弈,这预示着,王朝没落了...


于是一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响彻天地

小说里的故事是三基友剿灭张氏兄弟,曹老板初露峥嵘,似乎他们在此时都代表了正义,然而小说里的正义就真的那么正义吗?

那满城的黄巾从何而来?

是人口发展到红线的食不果腹?是天灾不断疫病横行?是土地兼并带来的贫富差距?是修筑宫殿卖官鬻爵的无良君父?

可怜的刘宏,在游戏里的形象宛如智障,实际上他应该也算是被文人黑的比较惨的皇帝了,起码他是个聪明人

汉鼎盛时期人口6000多万,桓帝永寿三年,东汉人口5007万,如果政清人和一些是不是可以让老百姓吃的起饭?

抱歉,答案是不能,登记在册5007万,那些依附在士族和豪强之下的人口呢?

士族豪强占天下田土多矣,却避税不纳,自耕农所占田土不足天下五成,却要纳天下之税,如果是你穿越到汉末,你是托庇与豪强门下,还是奉公守法以求饿死?

古代中枢演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帝相之争的一个缩影,皇权一直是孤立的,而相权却代表着一个阶级(个人观点)

天灾不断,疫病横行,是不是可以如爽文一般找到华佗张仲景搜天下孤儿以授之,就能如当代一般抗疫效果拔群?

抱歉,不能,张仲景宗族200余人,建安初年,死于疫病者达三分之二。

医圣之家尚且难以得脱,穿越汉末,你得带几年份的口罩才能确保生命安全?

曹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徐干)、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土地兼并带来的贫富差是所有朝代的标配了,可以如小说一般,靠刘备的仁德,靠曹老板的魅力和手腕,靠袁萌主家室背景就能解决了吗?

抱歉一样不能,别说他们不能,就是实权天子桓灵二帝乃至英明如光武都没法解决,割据一方的土霸王更是想都别想。

三国末期人口从5000多万锐减至700余万,除了天灾战争更多的是士族的隐匿与政治的交易,核心原因之一就是皇权的沦丧加剧了地方的野心,地方的野心助长了豪强的贪婪。穿越汉末,或许你只是某军阀与某豪强交易的筹码。

位面之子刘秀度田是否成功一直颇有争论,起码东汉就是地方士族豪强支持建立起来的,吃锅砸碗,我觉的难

至于修筑宫殿卖官鬻爵的无良君父这个问题,似乎换个明君就能解决了吧?

答案似乎还是不能,似乎中国历史上的大臣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给皇帝洗脑,天子富有四海,应以天下苍生为重,你要信了这话,崇祯自挂东南枝的歪脖子树还在那杵着呢。

汉灵帝时期结果桓灵破烂不堪的烂摊子也就罢了,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诸如鲜卑南侵、羌族叛乱、江夏蛮叛、张修反叛、休屠各胡,以及规模空前的黄巾起义,他都妥妥的给解决了。

凭啥?说白了就是钱呗,平叛赈灾管理地方那样不要钱?简而言之天下是个饼,皇家是个做饼的,官员是分饼的,当饼不够分了,因为察举制的白嫖属性,刘宏选择卖官鬻爵就是从士族手中抢饼,然后维持着脆弱不看的朝廷财政体系,于是留下千古骂名,不想被骂?

那大概也没曹老板,刘大耳什么事了。天下可能早改性了,毕竟你细心一些会发现,卖官最狠的时候,往往是最困难的时候。所以这么一说,似乎这个问题也不能解决。(绝非洗白,刘宏虽然聪明,没用在正途上,实事求是的说,他还是个昏君)

崇祯还不如卖官的刘宏呢,凭啥还有个好名声?史笔如刀,专坑沙雕,你要信了,歪脖子树等着呢

皇权与地方的博弈越狠,越是变相的逼迫老百姓托庇地方,越是托庇于豪强,土地自主权就越少,越是天灾人祸越是卖官鬻爵,越是土地兼并,就越是人心浮动,一切的一切在汉末都在不断的恶性循环着,皇权在苟延残喘却依然凶残,地方上的士族看似温驯在蓄势待发,双方博弈的过程产生的问题都由百姓买了单,于是百姓们带上了黄巾。

王朝没落了,正如那一抹血染红的残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崇祯   卖官鬻爵   士族   黄巾起义   豪强   皇权   疫病   天灾   人口   地方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