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中途却怒气冲冲地离开现场,为何?

你可能想象不到,周总理与宋庆龄是莫逆之交,两人情谊深厚,相互帮扶走过了遍地烽火的革命岁月。动荡时,宋庆龄因为过往的经历,受到无端构陷,饱经冲击,危急时刻,周总理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脱离险境,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周总理与宋庆龄相识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当时孙先生授意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创办黄埔军校,周总理在其中任政治部主任,因工作需要,经常去找孙中山,自然而然与宋庆龄逐渐熟络起来。宋庆龄学识渊博、见识卓远,周总理很佩服她,曾邀请她去军校给学员们做讲座,以提升学员们的思想境界。

1927年,蒋介石撕毁合作协定,背叛共产党之后,国民党诸位元老级人物无一人敢仗义执言,唯有宋庆龄挺身而出,对蒋介石大加批判。1931年,蒋介石加大了迫害共产党人的力度,无数革命志士被捕牺牲。正在苏联进修的宋庆龄闻讯后,毅然决定终止学业,赶回国内利用自己的人脉网络,保护、救援共产党人,维系革命的根基。1932年,周总理转移到江西苏区之后,就与宋庆龄断绝了联系,直至1937年,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周总理才重新与宋庆龄恢复通信往来。

每当共产党人遇到什么棘手的事,宋庆龄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解决。解放战争时,宋庆龄站在解放军一边,怒斥蒋介石治国无道、以致民怨沸腾。建国时,宋庆龄被选为国家副主席,曾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后来又被派往外交部协助周总理处理日常事务。1966年,动荡降临,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故意歪曲事实,将孙先生视为共产主义的敌人,横加批判,宋庆龄也受到牵连,甚至连先祖的墓地都被破坏。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打电话给上海革委会,一再重申孙先生的历史地位以及宋庆龄女士对革命的贡献,不许任何人再去打扰她!

时间来到1971年,周总理因为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宋庆龄便将自己的辛苦攒下的鸽子蛋寄过去给总理补身体,希望他尽快好起来。后来,宋庆龄又亲自赶往医院看望周总理,两人在病床前交谈了许久,回想起革命时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

1976年初春,周总理病重,他再看到宋庆龄时,想要说些什么,却因虚弱无力,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宋庆龄强忍着泪水,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安心养病。但周总理最终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时间举国哀悼,许多人自发走上街头,依依不舍送别他。

在追悼会举行的当天,宋庆龄拄着拐杖,在两位后辈的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周总理敬献花圈和挽联。有些人见状,便窃窃私语说了一些流言蜚语,宋庆龄起初并没有在意,不料对方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加过分,直言宋庆龄不怀好意,暗藏心计。宋庆龄被激怒了,她愤然抛下拐杖,气冲冲地提前离场,回家后立即打报告辞去一切职务,返回上海的家中颐养天年,再也不问政事。

1977年,动荡结束,国家正值恢复之际,急需人才填补岗位空缺,于是党中央便向宋庆龄发出复职邀请。宋庆龄终究还是放不下国家和人民,又起身赶往北京,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1981年,宋庆龄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医生极力施救,仍无力回天。在弥留之际,宋庆龄提出要加入共产党,党中央特事特办,迅速予以通过,并授予她名誉国家主席的称号。1981年,半个月之后,她溘然长逝,享年88岁。

党中央按照宋庆龄的遗嘱,将她安葬在父母身边,也算是让她落叶归根。她所创办的基金会至今仍在运行,每年都会帮助数以千计的贫困山区儿童进入学校读书,接受教育,让他们有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机会。

宋庆龄的一生堪称伟大,青年时,她不遗余力地帮助孙先生进行革命,最终成功推翻了封建王朝。抗战时,她又积极团结各界力量,稳固统一战线,号召全体中华人民反抗外敌。解放战争时,她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人一边,协助解放军击败反动派。建国后,她又投身到国家建设中,耗尽心力只为促成民族复兴。宋庆龄贯彻了爱国主义思想,她一生都在为华夏奔波,未尝有过一丁点的私心,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黄埔军校   解放战争   党中央   都会   共产党人   怒气冲冲   追悼会   拐杖   不遗余力   动荡   蒋介石   中途   共产党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