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少儿篇)

<一>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高级的想象力需要知识的支撑。那些以为想象力就是天马行空、毫无束缚的自由想象,其实只是充其量只是一些低级的想象。


《指环王》《哈利波特》需要作者对欧洲神话有相当深的研究。魔法、巫师根植在欧洲的文化环境。


《红楼梦》的这部中国传统文化大百科全书更是只能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破土而出。


这说明,想象力不仅需要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



<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从早期教育的视角来谈一谈想象力问题。


在激发儿童想象力方面,有部分观点是抱怨我们国内的教育体制。不乏有些家长,觉得西方的教育方式更能保护儿童想象力。


“看看人家欧美的孩子,幼年时并没学那么多东西,结果长大后能取得的成就更高。德国七八千万人口就获得那么多诺贝尔奖!”


好的东西我们自然要学。但先要看清背后的逻辑。要说欧美孩子因为幼年学知识少,思想没有被禁锢,想象力和创造力没被破坏,所以能有更大几率获得学术成就,成为顶尖科学家,我不认可这逻辑。


我只想试问一句,早教、内卷是最近十几二十年流行起来的。在此之前,中国家长既没精力也没财力去做什么早教,说起来二十年前的孩子想象力和创作力没遭破坏吧?那时候又出过几个诺贝尔奖呢?


欧美人少,孩子长大后一般都与家长分开住。成家后可能会要几个孩子,孩子出生后大部分自己带,夫妻会有一方在早期几年放弃工作全职带孩子。


在这宝贵的几年里,西方孩子虽然不以报班的形式来学知识,但并不是不学习。他们对百科知识、自然知识不比中国孩子知道得少。


而在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更胜一筹。这还是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与教育体制。


况且人家并不是不读书。众多的绘本、分级读物,可不是我们的原创,恰恰时欧美盛行出来的。有统计说,德国孩子平均每天有45分钟-1小时的亲子阅读实践。 欧美孩子在这方面大同小异。中国家庭有多少能达到他们这样的阅读量呢?这是家庭环境的不同。


而欧美中小学孩子学的内容、考试的内容与考试的标准也与我们有非常大的差异。教育环境非常不同。


有人说,我们只要学他们不就行了么?很难。因为中考、高考不能照搬啊。


再怎么批判我们的教育让家长压力大,导致家长卷,我们的中考与高考也是做到了相对教育公平。人多,教育资源又有限,不用这种竞争方式,还有什么更公平的方式呢?


有些家长说:“我想学欧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当然,这是您的自由。但后期如想参加中考、高考,您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不自由的。


更有可能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前期拥有足够的自由,却没有养成足够的自律;享受了很多的权利,却没有培养出应有的责任感;对外人不会共情,对家长不懂感恩。结果早期几年自由了,后面家长还得还债。


上学后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你孩子还得适应吧!除非不在国内上学,不用接受层层筛选的多次洗礼。


全世界还真没有放之四海皆理想的教育体制。教育诞生于特定的环境,也是为了人能更好的在今后环境种生存。


<三>

还是回到孩子的想象力问题。


有这么一个说法:儿童早期应该自由自在玩,不应该教太多知识,尤其没必要做记忆和背诵。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啊?今后不都要教么?


进一步的排斥就是与想象力有关了。说早识字可能会固化孩子的思维模式,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自由。


先不说我做过的大量教育研究(民国到解放后很多名人伟人都是家境殷实、识字阅读很早;近几年很多省市高考状元也都很不错且相当早的启蒙教育)


我想就这个问题让大家作一个设想:


假设有A和B两个六岁大的孩子,A的父母放任自由,没有教过A识字;B因为父母启智早,六岁会阅读,已经读了不少书。


我们给这两个孩子一个词——“太阳”。让他们在限定范围内自由发挥想象,能联想到些什么?


A孩子想到太阳是白天出来的,是圆的,会发光发热,晴天时才出来,大概仅此而已;


B孩子除了也会想到A的内容,还可能会想到一些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自然美景);锄禾日当午(辛勤劳作);


B还可能会想到一些神话故事与成语:夸父逐日,后裔射日,偷天换日,日落西山等;


如果看书够广,接触到一些百科知识,B还可能会联想有了阳光植物才能生长(管光合作用);太阳光储存起来还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光伏);达芬奇把太阳光聚焦在一起作为武器烧毁海上来犯的敌船(物理聚焦用作军事)。


他们各自的想象力范围,上学后能反映在与老师互动上,以及对学科的亲切感上。


其实A和B这样的孩子,我都亲眼见过。孩子上学后的不同状态,以及家长的坦度,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出来。


因为很多家长所谓的淡定和自有主见,也只是在孩子上学前能做到。没听说么?上学后,著名大学教授都四处带孩子上辅导班。


从两个显而易见的案例,我想说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知识,让你随便想象,其实你什么都想不出来。因为所有的想象力都建立在知识和经验之上。


没有西方神学与魔法的文化基础,你能写得出《哈利波特》吗?


反之,西方人能像中国人一样想象得出《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么?曹雪芹如果没有诗礼簪缨的出生到凄凉的晚景经历,没有早期的文学熏陶与修养,能写得出《红楼梦》这样的旷世奇作么?


贾宝玉即使不喜读圣贤书,整日里只爱凑在姐姐妹妹一处玩闹,但在姐妹们的文学、美学熏陶下,写出的东西究竟不俗。


所以,想象力需要积累沉淀、需要组合创新,还需要与环境自洽,否则就只是低级的空想,毫无“力”度,毫无价值。


而鼓吹“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算“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而一旦跳出这种束缚,就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这种思想其实是对文学创造与科学发现的庸俗解释。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普通人空想得出来的,是建立在他物理学家的环境圈层中。他其实是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


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每天都有无数个怪异的想法,真正的困难不是产生“怪异”的想法,而是产生“对”的想法。


对早教认识也一样。可以接触各种观点,关键要自己思考、甄别,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找到“对”的想法。


<四>

早教领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太早接受知识是种束缚,这种“自由想象力崇拜”,反应到家长对早期教育的态度上,就是崇尚自由,对学习知识与重复训练有偏见,或认为识字阅读没那么迫切。


更进一步,就是质疑孩子早识字早阅读,认为较早接受知识会固化孩子思维、限制孩子想象。


这种想法,在两类家长心中最有市场。


一种是自己早期学习成绩一般,但后来靠努力上了不错的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


这样的家长多少带点自负,觉得早期的表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时刻的发力更重要。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不就很成功么?没必要那么着急的。


这种自负其实没有考虑现在教育环境与以前的巨大差异,也不愿意了解“印刻效应、儿童能力发育关键期”等教育研究成果,善加开发会带来的红利;


随着对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教育心理学发展到今天,0-6岁在教育路上的重要作用早已不言自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教授、博导魏坤林在2020某教育论坛上就说:“如果你觉得教育不公,学习太卷, 那避免这种不公和内卷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脑科学,好好善用早期这几年。“


另一种家长不一定有自己想法,可能容易被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左右,加上自己本来就不太想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正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


你看,有文章说了,学了可能反而有副作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这么吃力不讨好呢?


这种觉悟更浅。以为学习就是被动填鸭接受知识,现在去做是不是违背成长规律?他们不知道家长做启蒙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引导、可以激发、可以生活中教游戏中学,能动性很大。


另外一个他们没觉悟到的是,很多孩子就学校那几个课时,不足以学好英语,也没爱上看书。曹雪芹那样的诗礼簪缨家庭,不去上学文学修养照样很高。凭什么一个普通家庭,早期没有熏陶,上学后您就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啊!


其实,有些学习科目,比如语文、英语,不算很难,但要花功夫,犹如跑马拉松。


假如所有人都必须参加一个马拉松,规定都必须跑完。您觉得3小时内能坚持完成的多呢?还是6小时内能坚持完成的多?


<五>

中秋节,我们一些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过节,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还让孩子诵读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家长还因势利导,和孩子讨论天文知识,太阳系、银河系、霍金、距离、光年、天宫。孩子们都特别开心、


我们应该多鼓励这种有主题的家庭联欢。从文学到天文学,从神话到科学,中秋节的月亮是一个纽带。这是生活中教、游戏中学的典范。


因为这样的活动,月亮在孩子们的心中会更加神秘、浪漫而又亲近,也会激起那么一种向往与梦想。


嫦娥奔月不仅是神话,也是现实。“嫦娥号”飞向月球,“月兔号”登陆月球。


天宫不再是玉皇大帝和众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是科学家们做研究的地方,广寒宫我们也可以挖土回来研究。


家长朋友们,您的孩子对月亮有什么想象力?


比如去了解一下月亮上的土壤主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孩子知道哪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月亮为什么会发光?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普通的飞机要开多久才能到达月球?


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想象,但不是空想,上面的提问与天文、物理、化学等科学相关。


想象力始于文学、终于哲学。我推荐孩子早识字早阅读,爱上阅读,想象力不会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想象力   红楼梦   可能会   月亮   少儿   想法   家长   高级   环境   孩子   自由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