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退出14国反华小圈子,转头与中俄达成一致,美国没忽悠住莫迪

近日,“印太经济框架协议”14国部长级会议结束后,印度宣布退出贸易谈判,引得西方一片哗然。紧接着,印度出口组联合会主席萨克希维尔宣布,印度很快将开始使用卢比与俄罗斯进行交易。俄罗斯方面则进一步透露,印度已经与中俄达成一致,决心加入两国在双边、多边贸易中推动本币结算的机制。

(“印太/亚太地区”不同经济合作组织的示意图)

从“印太经济框架协议”的内容上看,主要可以分为贸易、公平经济、供应链和清洁经济四大方面,毫不夸张地讲,印度都处于弱势。美国推动这一框架的目的,是打造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希望这一框架协议能够取代CPTPP,主要目的还是打造“反华和排华小圈子”。这其实是印度所接受不了的,印度是一个尚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整个国家产业基础薄弱,如果彻底向其他国家敞开大门,很可能会出现企业倒闭潮。

所以早前印度退出了多国谋划已久的RCEP。之前响应美国的号召,表示考虑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协议”,其实是印度想看美国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当前世界面临前所罕见的大变局,一旦暴风雨来临,自身强大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信奉现实主义的莫迪原本希望能够通过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吸引更多尖端科技企业在印度落户,进而帮助印度升级产业体系。当前中美博弈如此激烈,只要印度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未来就有可能承接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产业,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发展,所以印度才会考虑加入“印太经济框架”。

(美苏冷战漫画)

但美国并不这么想,因为美国打赢了冷战,所以美国现在处理国际问题的准则仍然能够从冷战中看出端倪。冷战的本质其实并不是美苏直接交锋,而是美苏两个国家看谁能够影响的第三世界国家更多。两个国家都明白,在核武器能够确保相互摧毁的情况下,任何向对方直接开战的行动都会造成人类文明的毁灭,真正有价值的是两国在竞争中不断将“中间地带”国家拉进自己的阵营,不断将“中间地带”国家整合到自身的贸易结算体系中,进而获取更多利润,推动本国发展。

美国现在想将印度整合到“印太经济框架协议”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将印度当成了“中间地带”国家,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整合整个印度市场,进而提升“印太经济框架”的影响力,达到能够对中国占据“绝对优势”的目的。当印度同意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时,美国方面认为目标已经达成,所以并没有顾及印度方面的诉求。对此,印度反应过来,在美国不肯给特殊优待条件的情况下,一旦打开市场大门,紧随而来的就是一大批本国企业倒闭,国内市场也会逐渐被外国企业占领,所以莫迪政府干脆利落地选择了退出。

(走向失败的美元霸权)

而中俄推动的本币结算机制却有所不同。从1945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美元就成为世界货币,1972年美国与沙特签订《不可动摇协议》之后,石油美元更是大行其道,整个世界的大宗商品市场市场充斥着美元,离开美元许多经济活动都无法运行。无形当中,许多国家其实是让渡了一定程度的货币主权,美联储成为世界货币市场的晴雨表。美联储打个喷嚏,世界经济就要感冒,这其中就包括印度,但凭印度自己又无法作出有效改变。

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产业链条,俄罗斯又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原材料供应大国,两国的提议让印度看到了改变的机会。印度与俄中用卢比、卢布、人民币交易不仅可以让贸易更简单,更可以将货币主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印度自然没理由拒绝。

(印度总理莫迪)

而且,印度总理莫迪的想法与尼赫鲁相似,认为印度这个国家的未来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做一个世界大国,一种是默默无闻、销声匿迹。两人都追求印度的大国目标,尤其是看重对印度洋的掌握,而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本身是为了服务美国的印太战略,是要通过印度来控制印度洋的,主导权是掌握在美国而不是印度手里,这显然是印度无法接受的。所以莫迪政府才退出美国最新搞出来的“14国反华小圈子”,转头与中俄在贸易本币结算上达成一致,不再听信美国的忽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印度   美国   印度洋   本币   目的   俄罗斯   小圈子   冷战   中国   框架   协议   体系   美元   产业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