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从幼儿园退学,干预一年能回去上学吗?

随着小龄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普及,家长们在选择机构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期待,在看重一对一密集教学带来的针对性、个别化训练效果的同时,也很关注机构课型的丰富度,比如,个训课除了桌面教学还教其他的吗?有没有集体课?孩子在中心的社交机会都有哪些?

今天文章的小主人公航航,去年10月时进入ALSO·IN西安二中心干预,在近一年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从三小时一对一的个训课起步,后进入开放教学区升级打怪,现在又开始“混”IN的集体课,着重进行社交方面的练习。

IN是航航的第一家干预机构,也很有希望是他进幼儿园融合前待的最后一家小龄机构。据妈妈透露,今年冬天,航航有可能要再次进入幼儿园去上学了。

航航

为什么是再次?因为去年3月,航航已经上过一次幼儿园了,那时老师发现他不合群、不跟小朋友交流,到当地医院检查说是发育迟缓。接下去的几个月,航航的语言越来越少,跟随模仿能力也都没有,妈妈带他到北京的医院,确诊了自闭症,语言、社交是航航最大的短板。

然后他们从幼儿园退出来,开始了在IN的干预之旅,至今近一年。航航的个案体现的是一个非常具有示范意义的个别化教学,机构会针对每个孩子的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的干预计划,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哪怕进入集体课后,老师也能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孩子的个别化干预目标的教学。

他会用眼神和语言提要求了

航航是4岁4个月时来的ALSO·IN西安二中心。第一天上课,妈妈跟他说要上厕所,企图把航航留在教室,但并未成功,他对妈妈很依赖。

为了让航航尽快适应环境,中心先让妈妈进个训教室陪一会儿,半路再撤出来。不过,航航一旦看不到妈妈,就会有情绪,想找妈妈。

这时,老师会结合航航的兴趣,玩他喜欢的玩具、做他感兴趣的活动,对想要找妈妈的要求也会回应说,妈妈会在外面等。下课后,就跟航航讲“我们下课啦,可以找妈妈了”。

可爱的航航

慢慢地,航航可以跟着老师在教室里玩玩具、听儿歌,有时还会唱两句,这让老师大受鼓舞。第二天老师在中心门口接航航时,他不哭不闹就跟着进了教室,建立配合的第一步目标达到。

为了让孩子和老师更加熟悉,督导结合航航的个人教学计划(IEP),将课程重点放在提要求上,一方面给航航创造情景,用语言和老师对话,另一方面,把老师和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配对,让老师逐渐变成航航的强化物。

备课时,老师按照强化物等级,列了一份专属航航的强化物清单,准备了很多他喜欢的玩具。先从航航喜欢的拼板入手,陪着他玩,每次拼完一块老师就无缝衔接,准备好下一块递给他。然后逐渐在拼的过程中增加要求——当航航看向老师时再给他拼板。

经过几次教学后,航航看老师的次数增加。此时老师再一次提高要求,通过语言示范让航航学习用语言要求“拼板”。成功几次之后,为避免饱足,老师主动更换强化物,作为提要求的媒介。

如此,在不断维持航航动机的前提下多次练习,航航通过语言提要求的行为大大增加,有时还会主动向老师表达需求。

上个训课的航航

这时,老师开始在个训课中增加教学时长,航航一提要求就强化,通过1:1 的强化频率,养成用语言提要求的良好行为。逐渐地再慢慢降低强化频率,通过不固定比率强化和延迟满足等方式,维持航航语言提要求的行为。

在进行延迟满足时,老师在航航学习中间开始增加任务穿插,多选择一些耗时短、指令简洁的任务进行,这样孩子等待的时间有所延迟,同时良好的行为还可以得到强化。

人来人往的开放教学区能教啥?

你所在的机构有“开放教学区”吗?在这里,小朋友除了学习之外,还可以聚在一块做课间操、互动游戏、讲故事,情景扮演......开放的环境中有更多的玩具和游戏设施,小朋友和老师穿梭其中,互动、玩游戏,有了更加贴近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形式以及社交环境。小朋友们可以互相邀请一起游戏,分享玩具和零食。另外一方面,小朋友们在开放教学区里需要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对注意力是很大的挑战!

ALSO·IN西安二中心开放教学区

来到IN两周后,督导和老师结合IN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从社交、情绪、配合度上进行分析后发现,航航的整体配合度、情绪有很大进步,可以尝试着让他去开放教学区上课,走出个训室接触更复杂些的社交环境,增加对同伴的关注。

老师把这个想法跟航航妈妈沟通时,家长有些担心孩子不适应,换了新环境,前两周的良好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这时,督导提出了一个渐进性策略:

借玩具

在第三周时,把航航的玩具放到开放区,让他上课时专门来外边借玩具。“我们刚开始把玩具放得离航航比较近,逐渐再更换到不同的地方,通过我带着航航频繁外出借玩具,让他熟悉环境。”老师说。正式上课后,当老师提出“出去借玩具”时,航航起初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跟着老师一起出去了,开头不错。

玩蹦床

再后来借玩具时,航航发现了自己喜欢的蹦床,为了玩蹦床,他在外边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提高难度

老师继续通过行为塑造,在开放区时安排简单到困难、由少到多的任务让航航去完成。一周后,航航基本适应了外边的环境。第四周,可以进入开放区上课。

航航和IN的小伙伴,一起做了手工。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让孩子和老师建立配合,不排斥甚至喜欢当下的环境、情景,提高孩子的配合度。那么在学习中孩子的整体状态表现较好,同时借助于不同的强化形式、不固定的强化频率,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以维持下去,直到可以自动强化。

在开放教学区,会有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经过,也会有更多玩具,面对这些诱惑,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走,这也是老师进行提要求的泛化和进行简单社交行为教学的契机。

比如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很好玩时,我会带航航去找小朋友借,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和老师、小朋友问好。这个泛化情景在个训教室是很难有的。”航航的干预老师说。

航航乘坐公交车和高铁

鉴于航航对新环境的适应还不错,老师再次提高要求,将课程难度维持在65%-75%之间。这时,航航出现了新的问题行为——通过趴桌子、不看老师、自言自语等方式逃避任务。他对玩具、零食的动机还不足以支撑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

这时,老师尝试进行了强化物拓展,一方面丰富玩具的玩法,或和其它玩具配对;另一方面,拓展不同形式的强化物,比如手指谣、音乐律动等,在动机操作上进行干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上课形式,比如主题教学、游戏教学、安静书等方式。航航逃避任务的行为得到了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老师将航航的干预节奏调整为:近2/3的时间在个训教室学习,继续增加认知、语言、常规方面的能力(任务难度进一步提高),剩下1/3到开放教学区进行社交互动,把教学和泛化顺畅地衔接到一起。

把自己练成孩子的强化物

进步的路并非坦途。新问题又出现了,航航在集代币时会出现高频率的自言自语、跳来跳去等行为,甚至会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考虑到孩子良好情绪的重要性,老师调整了强化方式,将代币撤出,使用不固定比率强化进行延迟满足,航航的配合度提升很多。

从航航问题行为出现的时段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在没有动机,或适应新的上课模式时出现的。为把握住孩子的动机,掌握课堂主动权,老师要将强化物的形式更加灵活地使用起来。连续一周的教学数据收集发现,任务在10分钟左右时航航的完成度相对较高,而且上课前1.5个小时桌面学习的效率好于后1.5个小时。

因此,干预师重新调整上课的时段划分,前1.5个小时以桌面为主,每10分钟的任务后休息2-3分钟,休息时间孩子可以坐在垫子上选择玩具玩或者和老师一起唱歌等互动游戏;后1.5个小时以社交技能练习为主,教规则性游戏,增加对同伴的关注。

跟小伙伴一起上课

“改变教学模式后,航航还是会出现自言自语、喊叫、哭等行为,但很明显,他不单单是逃避任务,更多是在寻求我的关注。”老师表示,“因此,我们借助区别性强化给予航航关注。当他出现喊叫、自言自语的行为时,我会继续下指令,提醒、辅助航航继续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时,给予眼神、语言、肢体互动等不同方式的关注。通过一周的教学,航航在上课中任务的完成度越来越高,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变成了航航的强化物。”

经过一段时间密集的社会性游戏练习,老师发现航航对周围的小朋友、大人的关注好很多,他会和老师一起合作搭积木,共同完成一个造型;还会和小朋友一起玩轮流钓鱼,以及一些规则性游戏,击鼓传花、抢椅子、萝卜蹲等。航航对游戏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规则的理解也有提升。

考虑到他的年龄、能力,后续安置方向,督导评估后认为航航可以进入到IN的小组课,提高对集体指令的理解、对远距离指令的执行等。

按照计划,在小组学习时间里,老师会先引导航航接受小朋友的靠近,同时在分享零食、玩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区别强化航航关注同伴的行为。

这孩子会“使坏”了

航航进入小组课之后,课程变成了全天,半天个训课,半天集体课。在接航航到集体课教室时,集体课的老师就感觉到了航航的不开心,他会皱眉头,瘪着嘴巴哭。因此在上课中,集体课老师会提高对航航的强化频率,借助玩具、零食、老师的关注等方式强化航航安静、坐好、回答问题等好的行为。

航航的生活自理能力不错

“我们发现他很少关注集体课老师上课的内容和集体指令,第一步,集体课的老师先帮助航航熟悉活动流程,辅助他进行自我介绍。课后我们也和集体课老师沟通,在个训课中航航单独练习自我介绍、参考集体课的行事历调整个训课的行事历模式。”个训老师表示。

经过一周教学,航航在集体课中自我介绍后,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给予的热烈掌声,体会了当“小明星”的滋味,开始积极参与集体课活动,对课上小朋友和老师的关注也越来越好。

个训课中,孩子已经学会的课程,个训老师会反馈给集体课老师,让集体课老师重点泛化,通过上午课、下午课的不断协作,共同促进航航集体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看着航航一步步融入课堂、融入集体,老师家长都挺开心,和督导沟通后,制定了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第一步,降低强化频率,丰富强化方式,维持航航集体课中的参与动机,向自动强化靠近。

不断教航航理解不同的游戏规则,所有老师和同伴一起为航航鼓掌,让他在游戏参与中得到自动强化。

第二步,增加航航对集体指令和个别指令的回应次数。

多提问航航,先练习远距离的个别指令的执行,另一方面,在集体指令执行中增加辅助,提醒航航回答问题。在个训课,老师也不断泛化不同场景、尽可能地创造和集体课类似的上课模式,集中练习孩子的主动性和对规则的理解。

最近,航航在集体课中回答问题还学会了抄同伴答案,在游戏中为了获得胜利开始转动脑筋破坏规则,老师很欣喜看到航航的“使坏”,也期望看到航航能在越来越多人面前展现“小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自闭症   孩子   社交   指令   小朋友   幼儿园   集体   玩具   语言   妈妈   老师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