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原配罗一秀:曾一度得不到毛主席承认,最终被写进毛家家谱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有过多位妻子,杨开慧、贺子珍、江青等,很多人都以为他的原配发妻是杨开慧。

其实不然,毛主席原配妻子是罗一秀,曾一度得不到毛主席承认,最终被写进毛家家谱,毛主席还曾为她写了一首词《虞美人·枕上》。

作为毛主席发妻,为何她如此低调不被人熟知?究竟她与毛主席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毛主席的婚恋史

毛主席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次结婚是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包办的,他对这一次婚姻并不满意。

他的原配妻子叫罗一秀,是在十四岁那年,他父亲毛顺生给他安排的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罗一秀生于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她的祖母毛氏是毛主席的祖父毛翼臣的妹妹,也就是毛主席的姑祖母。

罗家也是韶山中产阶级,家里有田产,生活殷实,家境无忧。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罗一秀,聪明、贤淑、通情达理,从小便学会做饭,打理家务。

她被父母培养成传统女子该有的模样,没有接受过教育,以照顾丈夫、侍奉公婆为己任。

当时中国传统婚姻提倡近亲结婚,美其名曰亲上加亲,因此在封建传统观念的驱使下,双方父母定下这门亲事。

毛主席十岁前一直都是在外婆家生活,受到外婆很多性格方面的影响,如坚韧、好学等。

毛顺生是做生意白手起家的,他希望毛主席能够传承家业,将毛家发展成为当地最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因此从小把毛主席送去读书。

在他看来,毛主席只需要学会商贾之术足矣,不需要精通天文地理。

为了能顺利让毛主席接手他的生意,毛顺生经常在晚上教毛主席如何打算盘、记账,还常常让毛主席去干农活。

但是毛主席酷爱读书,总是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这一点让毛顺生十分不满。

虽然毛主席辍学回家干农活,可他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根本听不进去父亲的话。

毛顺生知道天外有天,他担心毛主席有一天会走出韶山冲,不再属于这里,不接管家里的生意。

他坚信女人的温柔和体贴能够打消男人的凌云壮志,一旦成了家,就像是给他的翅膀绑上千斤重担,就算想飞也飞不动。

因此他决定尽快给儿子成家,将他牢牢绑在韶山冲。

罗一秀长得清秀健壮,是个干农活的好手,像她这样的女子正是家长眼中会过日子的贤妻良母。

毛主席家里当时有水田20多亩,毛顺生在外奔波忙碌,根本没时间照顾家庭。

虽然农忙时,家里会请长工帮忙,但是里外还都靠文七妹一人支撑。

她不仅要照顾毛主席兄弟三人,还要下地耕作,实在是分身乏术。

尤其毛泽覃那个时候只有两岁,根本离不开人,家里迫切需要一个会过日子的儿媳操持,料理家务。

罗一秀手脚麻利、从不惹是生非、孝顺父母、关爱兄妹,深得左邻右舍称赞,很符合毛顺生的要求。

毛主席虽然还未成人,但长得也是英俊帅气,聪明好学、知书达理,罗家对他也很满意。

1907年,毛、罗两家选择良辰吉日,几个月后,为两位素未谋面的新人举行婚礼。

对这门婚事,除了毛主席,双方长辈皆大欢喜,毕竟在那个时期,当事人的态度并不重要。

年满二十的罗一秀当时也是幸福的,尽管她嫁了一个小她几岁的丈夫,但毕竟是明媒正娶,得到家族人的认可。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从两家大人给他们定亲那天起,她的人生就陷入了悲剧。

彼时的毛主席虽然只有14岁,不知道婚姻该是什么样的,但他清楚,绝对不该是这样被父母强按头举行的婚礼仪式。

娶一个从未见过面,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女子,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不像是书中所讲的美好爱情。

毛主席很向往书中所讲述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尽管他心里不愿意,可依旧没有能力和父母反抗,就这样,罗一秀嫁入毛家,成为一份子。

毛家好儿媳

罗一秀虽然家境殷实,但她嫁入毛家后,尽量帮助婆婆文七妹做一些家务活,孝敬公婆,做到一个儿媳该尽的职责。

在外人眼中,她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儿媳,但在毛主席眼中,她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他用尽方式反抗父亲一手包办的这一婚姻,虽然两人成亲,拜堂,有了夫妻的名分,但毛主席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不肯搭理罗一秀。

成亲后,毛主席也始终不肯和罗一秀睡在同一间房间,还发誓这辈子不会碰她一根手指头。

为了减少和罗一秀的接触,毛主席白天一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不到天黑饭点绝对不回家。

就算是回到家,也是匆匆忙忙吃饭,回到房间开始读书,很少和罗一秀讲话。

一开始,文七妹和毛顺生还以为毛主席是因为年纪太小,不懂男女方面的事,再加上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事情并非是这样的,在毛家人丁兴旺,家业逐渐增大,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毛主席依旧不肯和罗一秀圆房。

他们逐渐意识到儿子和儿媳之间仿佛隔着一堵看不到的心墙,毛顺生一直劝毛主席要想开些,不要继续冷落罗一秀。

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毛主席始终不改主意,就是不肯圆房,气得父亲毛顺生大骂他“大逆不道”!

不过这种事,全看当事人的心愿,父母再怎么劝也无能为力,而且这种事也不能多说,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由于罗一秀嫁到毛家后,一直没能给毛家生育孩子,因此备受韶山冲乡亲的闲话和羞辱。

但她也是有苦说不出,生儿育女这种事,得两人一起努力,只靠她一人是不行的。

在毛主席眼中,罗一秀不过是比他年长几岁的大姐姐,他很心疼她的付出,也很感激她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但仅仅是感激和愧疚而已。

毛主席从未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妻子,在和记者访谈时,毛主席直言:“我14岁那年,父母做主为我挑选一个大我6岁的女子,但我从来没和她生活在一起,她于我而言,不是妻子。”

对岳父岳母的照顾

虽然很反感包办婚姻,但是毛主席对罗一秀还是很尊敬的,对她的家人也没有丝毫嫌弃。

每次遇到农忙的时候,毛主席都会到岳父家帮忙干活,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子,尽管不能尽到丈夫的责任,但毛主席还是希望尽力弥补岳父岳母。

逢年过节,他也会带着礼物到炉门前岳父岳母家拜访,维系这段名存实亡的翁婿关系。

罗一秀嫁到韶山冲后,或许是长年累月操持家务,或许是内心的委屈无处释放,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结婚第三年,她患上疾病,于1910年2月11日病逝,罗一秀的离开给了毛家人很大的触动。

毛主席对她心存愧疚,这种愧疚一直伴随他终身。

妻子病逝后,毛主席更有借口和理由离开韶山冲,这一次他向父亲提出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的要求。

1911年,毛主席到长沙求学的途中,正遇到农民插秧的季节,他特意赶到岳父家,帮忙插秧后才匆匆离开。

再遇爱情

尽管和罗一秀的婚姻只存在三年时间,但这段婚姻对毛主席后来婚姻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毕业后,毛主席和许多同学都萌生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念头,但苦于没有经费。

杨昌济听闻后,特意给毛主席写信,邀请他到北京来,还推荐他到北大担任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在这里,毛主席认识了杨开慧,并和她产生爱情,这也是毛主席第一次尝到爱情的滋味。

两人拥有相同的理想和目标,都愿意为了革命牺牲自我,杨开慧也不计较毛主席的过去,为他生儿育女。

1925年2月,毛主席在家乡推广农民运动,号召更多百姓反抗当地军阀,响应革命。

在此期间,毛主席带着杨开慧和孩子到罗鹤楼家拜访,与他详谈。

此后,毛主席经常到罗一秀家和岳父罗鹤楼老先生以及他的侄子罗石泉来往密切。

1927年元月,毛主席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还到岳父家里住一晚上,第二天从炉门前离开。

交往期间,毛主席并不避讳对罗一秀的愧疚,他勇敢提起当年的事。

罗鹤楼每每提到此事,也不住叹气,他不怨恨毛主席,只是惋惜女儿命运不济罢了。

也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罗石泉意识到革命的意义,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军人。

由于毛主席和罗家的姻亲关系,“马日事变”后,罗家受到当地国民党的迫害,不得不携带家人远走他乡。

中国人都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心态,罗鹤楼一大把年纪还要带着家里人到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这其中的酸楚不言而喻。

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罗鹤楼才带着一家人重新回到湖南生活。

毛主席将罗一秀和害得罗鹤楼远走他乡的心情都深埋心底,常常对他们表达关心。

1950年,毛岸英回韶山探亲,毛主席千叮咛万嘱咐,让毛岸英一定要到炉门前看望,约罗石泉到毛氏宗祠见面叙旧,毛岸英对罗石泉以“舅舅”相称。

毛岸英拿出毛主席特意准备的鹿茸、一大盒上好的茶叶和人民币20万元(旧币,下同)。

他详细询问罗石泉的家庭生活以及身体情况,转达毛主席对他们一家人的问候和关怀。

当知道罗石泉因为年老体弱,没有办法工作,却要供养一大家人口,工资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毛主席当即又委托人给他送去300万元稿费。

除此之外,1941年毛家重新修订族谱的时候,毛主席将罗一秀的名字作为原配写入族谱,与杨开慧所生的三子毛岸龙过继给她。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妻子的死亡,充满愧疚和悲伤,还特意作一首词《虞美人·枕上》纪念。

对封建婚约的批判

毛主席虽然很排斥封建包办婚姻,但他对罗一秀并不排斥,只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才不得不接受。

自从走出韶山冲后,毛主席又接受六年资产阶级的教育,资产阶级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和个性解放、妇女解放、自由恋爱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这一切都转化为他的自我意识,因此毛主席内心深处对封建婚姻,尤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越来越反感。

这种反感最初表现为对女性提不起兴趣,不谈女性,他甚至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救国救民上。

后来,毛主席逐渐意识到封建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私事,而是个性解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唯有废除封建包办婚姻,才能解放妇女,才能让她们获得幸福,避免罗一秀的结局。

除了原配妻子的原因外,还有母亲文七妹的因素,毛主席母亲的悲惨遭遇也导致他对中国妇女受奴役,受压迫,发出强烈不满。

正在毛主席对封建包办婚姻有了进一步认识的时候,湖南发生一起反抗包办婚姻的悲剧。

长沙一位开眼镜店的店主赵海楼,他女儿赵五贞出落得越来越标致,又知书达理,在刺绣和缝纫上颇有天赋。

赵五贞从小被父亲送到学堂接受教育,对婚姻有自己的看法,她希望可以找一个性格相投、有共同理想的男性作为人生伴侣。

但是,赵海楼却委托媒婆寻找一个有钱的、年近古稀的古斋老板做填房。

所谓的填房就是男人原配妻子死亡,再娶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续弦,这样的事,赵五贞如何能接受?

她和父亲反抗,希望父亲能改变心意,让她做主自己的婚姻大事,但是赵海楼却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由拒绝。

心灰意冷的赵五贞选择在出嫁这天,用剪刀在花轿上切喉自杀。

毛主席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案子后,心里的触动很大,在悲剧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刊登了有关赵五贞自杀的文章。

不知道是出于怜悯赵五贞,还是在她身上联想到原配妻子罗一秀,毛主席竟然连续在几个有名的报纸上,都刊登文章,批判旧时代的婚姻制度。

在这次专评中,毛主席一针见血指出赵五贞自杀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和母家、夫家三方面共同导致的。

整个悲剧的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恋爱无法自由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认为要改革封建婚姻,首先要将媒婆和婚姻迷信等愚昧的思想打破。

恋爱不只是要满足生理需求,更要有精神上的交流,唯有心灵契合才是高质量的恋爱。

通过这十几篇文章,毛主席表达他强烈的愤慨和抨击,言辞之激烈,与往昔我们见到的毛主席都不一样。

他主张大家反抗旧式婚姻,但不主张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更不主张无谓的自残。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先生就提倡妇女解放,反对裹脚,只是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太过强大,并没有彻底被废除。

赵五贞自杀事件发生后,毛主席逐渐意识到封建思想对女性的荼毒和伤害有多大。

1919年,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上针对中国妇女的问题写下两篇短文和一篇长文。

在文章中,他痛斥对妇女言论自由和出入的限制,提倡把女性群体看作和男性同样的地位。

在他看来,唯有创建女子革命军,才能彻底实现妇女解放,因此毛主席在《民众大联合》中,强烈呼吁,要扫平一切破坏身体和精神自由的恶魔。

当时的毛主席对妇女解放事业有较为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对妇女方面的认识并不全面。

到了9月份,毛主席拟定一份章程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已经明显转向妇女现实问题的研究。

他逐渐意识到想要保障妇女权益,只能从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职业交际的问题、婚恋自由等方面着手。

五四运动期间,女权主义思想空前踊跃,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封建家庭,为自己发声。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第一部有关妇女运动的议案,明确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的关系。

毛主席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为内核,引领和发掘妇女解放的现实方式。

1927年,他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已经把妇女解放问题完全融入马克思主义,初步构建出具有中国化的方案。

女性同胞之所以能享受现代社会的权利和保障,还要多亏毛主席当初提出的议案和解决方式。

1950年,《婚姻法》的出台,为所有女性保驾护航,虽然没有完全做到男女同等,但已经比过去好了许多。

感恩毛主席,若不是他的坚持,不会有女性现在的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原配   石泉   韶山   家谱   岳父   封建   妇女   妻子   父母   婚姻   女性   罗一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