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亲手送60岁老母入坟,送一餐砌一块砖

中国作为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文化中不仅有许多精华,还有数不尽的糟粕。在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文化糟粕还不少,比如男尊女卑,三妻四妾,三寸金莲以及冥婚。

冥婚是在举行葬礼的同时举办婚礼,让生前未娶妻的人,死后能够拥有一门亲事。而在古代有关葬礼的还有一个恶俗,那就是活人葬礼“瓦罐坟”

想必如今的人基本已经没有听过瓦罐坟,虽然随着思想的解放以及时代的进步,瓦罐坟在现代已经被废除,但是仍然不能抹除它在曾经历史上的犯下的“罪恶”。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视孝顺的礼仪之邦。万万没有想到在古代,竟然会有儿子将母亲活埋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活人葬礼瓦罐坟。当家里的老母亲年满60岁,儿子会给她挖一个坟,而母亲躺则会在这个坟中。

儿子每来送一餐伙食,就要砌一块砖,直到把这个坟墓封死,母亲也随之死亡。我们实在是无法想象瓦罐坟,在古代竟然切切实实地出现过。

瓦罐坟

如果家里的老人早早去世还好,倘若还没有去世,那么60岁就是她们人生中的大坎。因为这些老人会被子女送到坟墓中。

这个坟不大,刚刚好能够容纳她一个人的身体。儿子每天都会来给母亲送餐,也许会陪她聊聊天,也许会对她无比冷漠。

但是送完餐之后,就必须砌一块砖。随着时间的推移,砖被砌得越来越高,最后活活堵死了这块墓,母亲也就只能在坟墓中等死。

这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活埋,它的残忍之处在于母亲得看着子女,是怎么将自己活活杀死,她们还毫无怨言。

孝顺一直都被看作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在古代历史上,统治者任用官员还曾用孝顺来筛选。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如果一个人有孝心,我们也会打心底里认为她是个好人。

而假如有人不好好对她的父母,不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古代,却依然出现了这种特殊的活人葬礼。

更可笑的是,瓦罐坟在古代还十分流行。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现实原因,才会让向来重视孝顺的古代出现了瓦罐坟。

瓦罐坟背后的原因

在古代,农田有限,生产能力也有限,各种各样的资源更是不足。粮食成了稀缺的存在,民间的饥荒也是常客。

饥荒一旦爆发,就有大片的人死去。所谓僧多粥少,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集中在年轻一代,年轻人需要去劳作来发展社会的经济,使得国家正常运转。

而年老之人则只能在家中等待被赡养,这就出现了粮食不够分,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就必须得有个抉择,所以很明显老人被牺牲了。

在那时,正经历着众多战乱的古代人看来,老人对社会起不到什么价值。既不能赚钱养家,又不能下田播种粮食,更不能带兵打仗。

于是就出现了瓦罐坟这种陋习,老人一旦到了60岁,家中的儿子就会把她埋葬在修好的坟墓中。倘若家里的子女非常孝顺,不愿意将老母亲活埋,那就得做好一辈子不让老母亲被人发现的准备。

一旦村中有人知道谁的家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家人都会被赶出村庄,最后全家都得饿死。

在古代的记载中,瓦罐坟这样的活人葬礼习俗,一直到宋仁宗时期才被彻底的废除。最开始的时候,学者们对瓦罐坟持怀疑态度,因为一直以来瓦罐坟都是以民间传说存在的。

直到考古工作人员在近代发现了神秘的窑洞,经过研究,发现这个窑洞和瓦罐坟一样,是专门给古代那些60岁以上没有了基本生存能力的老人准备的。

瓦罐坟里面空间狭小,并且大多在十分隐蔽的山上。家中子女将老人背上这崎岖的山路后,放进窑洞中就任她自生自灭。

瓦罐坟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封建陋习,它无视人作为人的权利,肆意践踏人的尊严,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时间来到现代,社会上依旧有一大批不愿意赡养父母的儿女。她们将父母视为累赘,想要抛弃。

可好在世界上善良的人占绝大多数,愿意赡养父母的子女更多。曾经是婴儿的我们,被父亲和母亲一步步抚养长大,当她们年老之时,也需要我们将她们好好爱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瓦罐   活人   葬礼   窑洞   坟墓   老母   残忍   儿子   老人   古代   父母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