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主席,主席当即要见,为何没见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我国首任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所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之中的开篇之句。其中的“骄杨”就是毛主席已经身故的妻子-杨开慧。

杨开慧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第一个通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极佳,杨开慧也为主席生下了岸英、岸青、岸龙这三个儿子。

可惜的是,杨开慧于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于同年被国民党湖南大军阀何健杀害于湖南浏阳门外的识字领,享年29岁。

杨开慧去世,毛主席痛失所爱,自然是十分痛心的。那么杨开慧去世后,她的娘家是否还有亲人呢?别说还真有,他就是杨开慧的亲哥哥,毛主席的大舅哥-杨开智。

从1930年杨开慧去世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这40多年中,毛主席与杨开智这对亲戚之间一直没有断了联系,毛主席对这位舅哥的照顾也显得非常用心良苦。到了1976年,毛主席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杨开智也选择进京探望主席。

毛主席得知杨开智要来也非常高兴,当即就要见面,却未能如愿。那么为何直至毛主席去世,杨开智都没能见成他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面呢?请看官接着往下看。

杨开智: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大力支持共产主义事业

杨开智出生于1898年,是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之子,杨开慧之兄,虽然是毛主席的大舅哥,但还要比毛主席小上五岁,所以在杨开智的一生中,也一直将毛主席视作长兄。

在那个时代,五四运动的风波席卷全国,国内的诸多有志青年都怀揣着报国的梦想,探寻着富国强兵的道路。

在湖南长沙,年轻时的毛主席就曾与进步青年邓中夏、蔡和森等人一起,经常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昌济的家中,切磋文化理论,他们也与杨开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后来的几年,杨开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他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钻研学术,立志振兴我国的农业事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之后,他历任常德森林局局长、南京中央大学助教等职,始终致力于农业方面的研究。

虽然杨开智始终从事与农业行业,但他的心中却与其妹杨开慧一样,对马克思主义非常认可,早在求学时期,他就创建了学校的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并自任组长,在校园之内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来参加工作之后,在工作之余也一直在掩护着共产党人进行工作,为革命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在杨开智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经历中,1930年无疑最为凶险。

这一年,自己的妹妹杨开慧被害,杨开慧的三个儿子中,最大的毛岸英只有8岁。国民党反动派故意把三个孩子放了,想以此为诱饵引诱毛主席带着军队来救援,好就地歼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开智挺身而出,承担了保护孩子们的重任,将这三个孩子藏到了自己家中,这样一来,杨开智一家人也都深陷在白色恐怖之下,需要时刻提防国民党反动派的调查和残害。

几年之后,根据组织安排,杨开智将自己的三个外甥转移到了上海的地下党手中,自己也算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在建国之后,已经长大成人的毛岸英每每回忆起这段过往,除了对母亲的去世倍感伤心之外,也对杨开智不惧危险收养自己的做法深表感激。

除了收养自己的三个红二代外甥之外,杨开智本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还体现在自己的家中。终其一生,杨开智唯有一女,那就是杨展,可以想象他对她的小女儿是多么疼爱。

1937年,为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杨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湖南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

一年之后,杨展身份暴露,不得不转移到延安工作,杨开智非常支持女儿的事业,分别前夕还在叮嘱女儿杨展在延安一定要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可惜这一次分别也是父女二人的最后一次见面。1941年,日军对华北的敌后八路军武装进行大扫荡,杨展在突围的过程中为了掩护战友而失足坠崖而死,年仅21岁。

八年后的1949年,杨开智才从毛主席的电报中了解到,自己唯一的女儿已经在八年前离开人世了,老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在他的心中蔓延,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

毛主席建国后对其关爱有加,但并未允许其进京任职

众所周知,毛主席参加革命至全国解放的几十年间,革命斗争非常残酷,有包括杨开慧、毛泽民、毛岸英等十多位至亲牺牲在了革命进行的过程中。

所以,作为毛主席为数不多的活到革命胜利后的至亲之人,杨开智确实享受到了主席更多的关爱之情。革命的过程中,毛主席与杨开智已经有20年未曾联系了,不过毛主席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这位舅哥。

湖南解放之后,毛主席就立刻写信与自己的舅哥杨开智联系,询问了杨开智的家庭近况,还给杨开智寄了一些礼物,表达了对他生活的关心。

大喜过望的杨开智也立刻回信给了毛主席,告知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同时他还在信中向主席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北京工作的愿望。

在他的想法中,认为毛主席如今已经贵为了国家主席,为自己在北京安排一个工作可以说是简简单单,毫不费力。然而,毛主席却以身作则,没有用特权搞特殊化,拒绝了杨开智的要求。

非但如此,毛主席考虑问题还非常周全,害怕湖南省政府因为自己而左右为难,亲自给湖南省政府写了信,明确表示不能因为自己而搞特殊化,满足杨开智的无理要求,只能够为他安排与他能力相符的工作。

在这之后,杨开智并未死心,又转而写信让自己的外甥毛岸英帮忙劝说毛主席,深明大义的毛岸英也婉言拒绝,彻底断了杨开智想要进京工作的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开智也逐渐理解了毛主席以身作则、不搞特权的做法,也为之敬佩不已。

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杨开智在解放后先后担任了湖南省农林厅技正兼研究所主任、省茶叶公司副经理、省茶叶经营管理处副处长等职,为湖南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6年杨开智火速进京,没能见毛主席最后一面

杨开智年轻时工作强度太大,所以50岁之后,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好,1958年,经过组织同意,杨开智正式开始了离休,告别了工作岗位。

离休之后的杨开智依然在家中发挥余热,偶尔写一些回忆录,将自己年轻时的革命记忆记录了下来。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我国主要的领导人周总理、朱总司令相继去世,毛主席也经过了多次手术,身体非常虚弱,许久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得知毛主席身体欠佳之后,许久没有与毛主席见面的杨开智非常思念自己的至亲之人,于是他就拿起了拐杖登上了车,前往北京中南海,准备前去见毛主席一面。

来到中南海之后,杨开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诉说了自己的近况和自己渴望与毛主席相见的心情,还加带了一张自己近期的照片。毛主席看到信之后也勾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许多回忆,对工作人员表示自己要立刻见杨开智。

只可惜当时毛主席的病情已经逐渐恶化了,工作人员出于对主席生命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主席身体过于劳累和情绪激动,最终取消了主席与杨开智的会见,杨开智也只能够十分失望的返回了家中。

不久之后的9月9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在全国公布,得知消息的杨开智老人潸然泪下,对自己没能与毛主席见最后一面也感到非常遗憾。后来的日子里,杨开智将家中的墙壁上挂满了自己父亲、妹妹和妹夫毛主席过去的照片,也经常会回忆起往事,1982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开智老人猝然离世,享年84岁。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作为毛主席恩师、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之子,杨开智虽然没有像妹妹、妹夫一样直接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中,但他还是为了我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的,在地方农业发展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值得后人的尊敬和爱戴,也并未辱没伟人毛主席的大舅哥的身份。

生活并无十全十美,总会有些缺憾。杨开智并没有与自己的至亲毛主席临终之前见上最后一面,确实令人唏嘘,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杨开智能够跨过那段艰苦岁月,最终寿终正寝,并亲眼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繁荣强大,也算是不负此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主席   反动派   大舅   至亲   湖南   共产主义   国民党   哥哥   事业   农业   工作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