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规模,苦练内功,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纵观中外企业发展的轨迹,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规律来解释。

每家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的。有的企业大着大着却破灭了。

先说一下企业是怎么搞大的。企业往大发展所投入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先要产生剩余价值,也就是从员工的全部劳动价值中截留出一部分,截留得越多,企业的资本就增长得越快。也就是说企业家赚到钱了。赚来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就要考虑不能让这些钱躺在家里睡觉,要让这些钱再生更多的钱,于是就有了规模的扩大。发现扩大规模能赚更多的钱的时候,老板又不知足了,就会向银行借钱,把规模干得更大。如果能一直这么顺利地发展下去,似乎也不坏。坏就坏在,有一天市场饱和了,不需要这么大的规模了,而老板们还不知道市场饱和这个新情况,或者是明知道这个情况却不愿意承认,仍然贪婪地继续扩大规模,终于酿成了灾难:产品供大于求,积压在仓库里无法流通,成了垃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老板的剩余价值的使用入手。利润越高,剩余越多。如果不用于扩大规模,这些闲置的资本怎么办呢?老板们面对着一大堆钱发愁,却忘记了员工也在发愁,员工在愁自己的工资低待遇差。为什么老板们不多给员工发钱呢?舍不得!给员工发钱舍不得!但是冒险扩大规模他们却舍得,哪怕最后生产过剩赔得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是不是蠢?是不是蠢?是!就是蠢!

当企业利润很高,发展良好的时候,适当地扩大规模是应该的。但是,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拿出一部分钱来提高生产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如果把盲目扩大规模的资本用于企业内部,就避免了规模过大导致的市场饱和。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对同类商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总需求量会有大致的估算,甚至可以有程序能自动生成数据,作为企业发展规模的参考,以此来避免生产过剩。

当今的世界,生产力总量是过剩的。细分析的话,就是某些行业产业过剩,某些行业产业不足。低端产品过剩,优质产品不足。大规模的粗制滥造就面临着无处销售的风险,控制规模提质增效则会生产出供不应求的优质产品。

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是件衣服就能卖出去。而现在不同了,衣服不漂亮就没人会买,就算生产得再多也没有用,或许可以剪成布条子做拖布。

奉劝那些盲目扩大规模甚至多元化经营的老板们,如果钱太多烧得难受,就多给员工们发点儿,鼓励他们提高积极性,别在扩大规模和多元化上搞得血本无归。小心贪心不足蛇吞象。

房地产的过剩只是一个例子,各行各业都会遇到这类问题。太贪吃会得肥胖症,会得三高的。

贵州的酱香酒是不是也生产过剩了呢?有些常识的人都明白,白酒的年份越高越值钱。茅台镇是生产优质酱香酒的好地方,而白酒酿制的成本是大致相同的。在茅台镇可以用相同的成本造出售价很高的白酒,老板们的剩余价值就大,赚钱就多。他们不愿意让钱躺着睡觉,就扩大规模造更多的酒,而且会越存越多。因为年份越长就越值钱。如此一来,茅台镇的人们就把钱都变成了酒,越存越多。就像楼房越盖越多一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整个茅台镇已经成了一个大酒库,到处都是酱香酒。好在酒是耐久存的,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行。只是,这酒越存越多也不是个曲子,还是及时卖了心里更有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生产过剩   规模   剩余价值   企业   内功   白酒   资本   老板   员工   更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