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周总理让高岗妻子在图书馆工作,毛主席不同意:必须到教育部

2020年4月6日晚间,高岗的遗孀李力群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当消息传出去后,很多“育才”子弟纷纷表达了悼念之情,此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前去为她祝寿,依旧称呼她为“李校长”,足以见得她在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永远的“李校长”

前往延安之前,李力群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是徐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材生。

四起的狼烟,也让李力群无法安下心来,国难当头,她认为作为青年必须要做出选择。

经过和几位同学的商定,她们便决定走出学校,去做一些对民族有益的工作,这些学生几经辗转终于才抵达了西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经过他们的介绍去了延安。

有一天,毛主席突然请了李力群吃饭,桌上还同样有高岗等人,这才知道,原来组织上是想给李力群找一个对象。

就这样,高岗和李力群结合在一起,到1945年奔赴东北之前,李力群也始终和高岗战斗在工作。

后来的革命道路中,让李力群名声大涨的,自然也是创办育才学校的那段经历。

李力群来到东北工作的时候,张闻天以“为了革命后代”为理由,说服了李力群前去担任校长,这也就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李力群也始终坚持在教育岗位上。

1949年5月1日是学校正式开学的日子,那会学校包括了4个年级外加一个幼儿班,李力群自己的孩子高延延和高轩也在这所学校当中。

由于学校采取的是供给制的方式,在校的学生们也都住在学校里面,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学校的伙食也很差,在这里上学的小朋友们都没有牛奶吃。

李力群没有采用打报告、向上反映的方式,她也知道所有人的情况都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李力群自己修建了养牛场,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捐赠的20头奶牛好生饲养,让所有孩子都吃上了牛奶和面包。

那段日子,不少革命后代们都对“李校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中国新闻周刊》曾采访过张自力,他是在1952年开始入读育才学校幼儿班的,对李力群校长印象很深。

他说:“李力群校长当时不分昼夜都在学校中忙碌,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去过问,她制定的规章制度也都非常严格,学生们周日需要返校,还会先测体温,浴池每周开放两次,男孩和女孩各一次,都会有阿姨负责从头洗到脚。”

待到国家的条件有所改善之后,国家也按照“正排级”待遇给学生们配发校服,那套校服,很多人都珍藏了一辈子。

后来,李力群一家人随着丈夫进入了北京,李力群也被调到了教育部工作。

很多育才学校的学生们都会在寒暑假期间来到北京探望父母,也总会去看看老校长李力群。

由于一些变故,34岁的李力群带着4个孩子几乎是以两手空空的状态搬到了一处陈旧的四合院当中,这个院子也不大,也没有那些工作人员了。

当时,李力群的肚子中还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高燕生。

周总理也从那个时候就非常关注李力群的状态,他曾对李力群说:“你现在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以后人家可能会不理你,不过你要坚强一些,要跟着党走,将孩子们抚养好。”

毛主席也从另一个角度关注着李力群,他作出了批示:高家子女由国家来抚养。

在这种情况下,李力群一家子人也都得到了国家的照顾,子女也顺利成长上学,完成了学业。

彭德怀和林彪两位首长也曾派人前去探望过李力群,林彪还给李家送了粮油,并将孩子们接去看了电影。

很长一段时间,李力群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那些从育才学校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却始终都记得他们的李校长。

2008年是东北育才学校成立60周年的日子,时任校长高琛找到了刘歌,希望刘歌能够组织起广大校友的力量为学校撰写一部纪念作品,后来,70多位育才的师生走访了大量的老育才老师,完成了一部《永远珍藏的记忆—我们心中的东北育才》。

刘歌是刘春和伊力的大儿子,当年被李力群和丈夫接到了哈尔滨,延安时期,李力群丈夫曾是延安民族学院的院长,而刘春就是副院长。

因此,在这么些年的时间里,刘歌对于李力群以及育才学校的感情一直很深,最初的时候他叫李力群“阿姨”,后来也跟着其他孩子那样叫着“妈妈”。

在这么多年时间里,学校的名称也有了些调整,不过没有变的是“东北育才”这几个字。

学校里依旧摆着一尊李力群的小型塑像,这也是后人对于这位老校长的怀念。

那些年,校友吴皖湘的俱乐部也成为了大家聚会的地方,大家总是会在每年准时来到为李力群校长贺寿,最多的一年,这里聚起了一百多位校友。

看着慈祥的李力群老校长,大家则会为她唱起当年育才学校的起床儿歌,她听着听着,就哭了。

育才学校的校领导前往探望她的时候,还会讲述当年内蒙古送来的那些奶牛怎么样了。

特别是在2018年的那场寿宴上,现场播放了一段育才学校为她制作的个人传记类型的短片,她极为坎坷的一生,也从这部片子当中体现出来。

坎坷数年,中央高层领导也没有忘记她

除了育才学校的老校友之外,在李力群人生坎坷的那些年时间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没有忘记她。

1971年,毛主席指示将李力群作为保护的对象,就这样,李力群便和几个子女陆陆续续返回了北京。

这一年,周总理还特意在王府井挑选了一处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提供给他们居住,漂泊了很久的李家人终于能够安定下来了。

在对待工作方面,李力群最初的要求是希望去图书馆工作,一边读书一边去学习,周总理听到后也同意了。

不过,李力群才去图书馆工作了十几天的时间,这件事就让毛主席知道了。

毛主席的表态是:“这样不行,李力群在东北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一定要让她回到教育部来,并指示中央组织部,李力群的孩子无论考上了哪一所大学,都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影响入学。”

就这样,李力群还先后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到了2007年,李力群居住了30多年的四合院也要面临着拆迁了。

对于李力群来说,她非常舍不得这处房子,不仅仅出于她个人的感情,还是因为这处住所是当年周总理亲自派人带她去选择的。

李力群的年龄也大了,她不想搬到楼房里面去,不过,心头就算有万千不舍,她还是按照北京的发展规划搬了家,这也算是她个人的贡献了。

新房子还没有布置好的时候,她在广渠门的小区中待了一年的时间,那是刘歌所住的小区。

刘歌也将李力群当成是母亲来孝敬。

那段时间,也给刘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李力群总是会将过去的故事讲给刘歌来听。

她说过延安时期自己曾用两头牛赎回了李维汉寄养在老乡家中的儿子,还讲过日本投降后她还从战俘营当中为育才学校带回了一个日本小护士。

甚至,她还偷偷告诉刘歌:“你父母能走在一起,我也是有一份功劳的,当时我和伊力是睡在一张铺炕上的姐妹,我还劝她接受了刘春的追求。”

到了2010年,李力群的居住问题再度得到了政府的解决,她被安排在北京站附近的一所平房院落当中。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李力群也非常高兴,她还专门邀请了一些老朋友去小聚,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她还会买上一些“猫耳朵”零食,让自己的老朋友们都坐在树下的石凳子上聊天,那种日子也非常奇妙。

晚年的她,耳朵也渐渐听不清楚了,只能通过纸笔来交流,特别是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她总是写着写着就流下了眼泪。

2020年4月李力群逝世的消息传来,令很多人都倍感心痛。

在关于她的评价中也写道:李力群同志在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认真做好党组织交代的每一项工作任务,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评价中还着重提到了李力群的教育事业,当中说:李力群同志在教育部工作多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建国初期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力群同志逝世之后,很多革命后代都通过了不同形式向李力群的家人表达了悼念之情。

刘歌在得知李力群去世消息后,更是充满了深深的内疚。

原来,在2015年的时候李力群的大儿子高轩因病在北京去世,家人们都害怕李力群老人家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也就要求刘歌也要帮忙隐藏消息。

此前,李力群和刘歌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两人也几乎是无话不谈,刘歌实在不知道如果李力群问起来该要如何回答,于是就没敢再去探望,错过了和李力群老人在一起相处的最后时光。

2020年12月16日上午,李力群和高岗的合葬仪式在北京万安公墓举行,很多人都来到了现场参加仪式,送李力群奶奶走完最后一程。

参考

高岗遗孀:许多红二代心中永远的“李校长” 新传奇

高岗夫人李力群:我只想有一个安稳的家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教育部   延安   遗孀   工作   北京   后代   校友   校长   当年   妻子   图书馆   日子   消息   孩子   时间   学校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