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管理血糖?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明确糖化血红蛋白的及格线,就是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7.0%。

但对于年轻的、患糖尿病病程较短的人,且预期寿命可能比较长的患者,要求要进行更严格的血糖管理,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6.5%。

更低的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患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那么,如何能够使血糖稳定达标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规律的作息,保持适量的运动。

第二,避免熬夜。

糖尿病患者如果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较晚的话,会造成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升高,或者是血糖波动。

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的患者,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以及血糖波动的风险都是显著增加的。

第三,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我们要强调中午睡觉不能过多,一般情况下,建议午觉的时间要控制在0.5——1小时为宜。

如果超过一个小时,那么既可能造成夜间入睡困难,又可能造成肥胖,还可能造成精神疲惫。沉醉在睡眠状态不愿醒来,不利于像糖尿病这样代谢性疾病的康复。

第四,除了生活上的管理,还要注意饮食上的管理。

饮食上要定时、定量。还要注意进餐的顺序:每餐在进餐的时候,应该先进食蔬菜(纤维素),再进食蛋白质,最后是碳水化合物。因为,蔬菜会使我们有饱腹感,能够减少饥饿感。

如果在血糖出现偏低的时候,可以少吃点甜食,或一定的碳水,也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病情的加重。在这个时候进食的顺序为: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蔬菜类,最后进食蛋白质。

这样的进餐顺序,一方面,可以纠正低血糖,减少进餐的总量,能够保证充足的纤维素。另外,还可以控制肉类的摄入(尤其对高尿酸、高脂血症的朋友)。

要注意尽量少食用比较容易形成凝胶状态的食物,比如糯米、小米粥,这些是容易使血糖升高的饮食。需要控制量的同时,还要做好血糖的监测,甚至在进食后需要通过进行适当的散步来消耗掉升高的血糖。

#关注糖尿病##中医##头条健康##家庭健康守护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血糖   碳水化合物   血红蛋白   纤维素   并发症   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   顺序   糖尿病   风险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