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许家印的首富之路

2018年,许家印以2150亿元蝉联当年胡润地产榜首富。

那一年,60岁的他带着妻子丁玉梅再次回到家乡。他和妻子一起给家乡的孩子们分发糖果,给村里1000多户村民,每户发了3000元红包,并决定捐款6.5亿,用于家乡公益事业,修建医院和学校。那天,他们和村里的亲朋好友还一起吃了顿“忆苦思甜”饭,桌子上摆着他从小吃到大的红薯。

2019年,许家印从胡润百富榜的首位降到了第3位。

一年后,他以2310亿元人民币再次成为地产首富。只是,时代的洪流已经转向。8月,国家对房企的管制政策进一步收紧,出台三条红线: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而恒大“三条红线”则全踩。

去年9月,恒大总部门口被一群投资者围堵,他们拉起横幅讨要自己的血汗钱。彼时,恒大已举债1.97万亿,约为当年我国GDP的2%,虽然许老板及时与他们进行了对话,但仍然被众网友调侃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今年,在新出炉的《2022新财富500富人榜》中,许家印身价已缩水90%,在总榜单中的排名也由去年的27位,猛降至最新的361位。

许家印是个爱体面的人,喝多了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 “流芳百世”。不过,从他目前的处境来看,希望并不大。去年,在他老家聚台岗村里竖立了10多年的功德碑上,“流芳百世”的四个大字也被悄然抹掉。

村民为许家印树的功德碑

近来,许家印瘦了近16斤。见过他的人说:“本来就瘦,现在是精瘦精瘦的,这个样子,人就看起来没什么精神气了。”一下瘦这么多,说明这位曾经的首富,正经历着创业以来最寒冷的“冬季”。但就是不知道,这次他是否也能像08年那样力挽狂澜,将已处于悬崖之巅的恒大再次拉回到安全地带。

01

1958年10月,许家印出生在河南太康县的聚台岗村。父亲许贤高是抗战老兵,16岁投身革命,后来负伤复员回乡,当了村里的仓库保管员。

太康县是一个传统贫困县,一直到2019年才摘了“帽”,出生在这片土地的许家印,家庭条件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许家印1岁3个月时,母亲因败血病而离世,从此,他便成了“半个孤儿”。他的奶奶酿得一手好醋,所以许家印从小就跟着奶奶走街串巷贩醋。后来又跟着爸爸卖柳树苗和柳木。这应该是他最早的商业启蒙。

对于那时候的记忆,许家印就一个:“苦”。多年后,成为恒大董事长后的他,常向员工提起自己吃霉窝头的故事。“我那时读书,吃了发霉的窝头闹肚子,你们这代人,真是幸福多了。”

那时的他每顿只能吃一个红薯和一个窝窝头。窝头冬天难啃难咽,他只能用热水泡开,或者用火烤热。夏天,窝头容易发霉,存放久了长毛,他就洗洗毛,再吃掉。读中学时需要住校,他就背着一箩筐红薯和红薯面做的窝头,带一点盐、葱花、几滴小磨油,每天吃。

尽管生活如此艰苦,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学业,因此也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读到高中毕业的人。不过,在那个还是“推荐上大学”的时代,好事儿自然不会先轮到他。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回到村里的生产队干了两年农活。

当然,他也曾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听说邻居的舅舅在周口市公安局工作后,他便要了对方的地址,写了一封信,目的是希望能帮忙给他安排一份临时工作。信中写道:工资不用太高 ,每月15元就行......

信最后自然是石沉大海,而他也只能继续留在生产队干活。

直到1977年,一切都开始变了。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得知这一消息的许家印马上报了名。像大多数人一样,许家印曾也有个“清华梦”,所以,那年他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结果可想而知,一边干活,一边学习的他自然是没有考上。为此,同村的发小嘲笑他的无知,还给他起了个“许清华”的绰号。

有过一次失败的经验后,第二年他小心翼翼地报考了当时并不出名的武汉钢铁学院。成绩出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当年周口市的第三名。

就这样,那年秋许家印进入武汉钢铁学院——即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学习。

02

在钢铁学院上学时,许家印最奢侈的“大餐”,是校门口的热干面。那时他靠国家每月14块钱的助学金生活,攒上好久才能吃上一碗。就这还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一通: “你是吃助学金的人,怎么能吃这么贵的东西?”

高中物理老师程守得和数学老师周然夫妇得知许家印在学校过得很窘困后,给他寄了20元生活费。这笔钱,许家印记了大半辈子。工作后,许家印给老师买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彩色电视机。2018年,还又给老师送了一套装修完好、家具齐全的商品房。

那段时间,为了能让日子稍微好过一点,许家印和同学一起还做过小生意。他们一起从老家周口贩苹果到武汉,因为在周口,很多农民都种苹果。不过,由于当时的运输条件差,再加上没有经验,等苹果辗转到武汉时,已经烂掉了一大半。

1982年,许家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舞阳钢铁厂工作,作为厂里分配来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许家印不仅成了厂里重点培养的对象,还被公司派到鞍钢学习。而他也不负众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鞍钢全套的热处理技术和规程全部“抄”了回来。

许家印看望老师

不得不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许家印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社交的能力也很强。因为这些技术和规程,有许多都是车间里的老师傅不轻传的“绝技”,只有关系十分到位的人,他们才会“传授”。

之后,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敢拼的精神,工作的第三年许家印就被升为了车间主任。而他对管理也颇有心得,由他负责的热处理车间很快就成为了厂里的明星车间,制定的“生产管理300条”也成为了整个厂的管理标准。

不仅如此,他还关心工人生活。为了让工人更舒服地干活,他把废弃的钢板收集起来,给大家焊了一个洗澡房,工人们下班后,可以免费在里面洗澡。他还组织了篮球队,后来队里还有几个篮球打得好的,跟他一起南下深圳,最后都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1987年,工业部举行了全国冶金“大比武”,舞钢公司一举拿下了23个奖项,其中有6项是许家印获得的。总之,那时候的他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事事随心,而且还因管理上的说一不二被称为厂里的“小皇帝”。

许家印在钢厂(二排右一)

不过,在体制内当一个人被称为“小皇帝”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此前,3年时间就当上车间主任的他,后来在这个位子上整整待了7年,似乎也很难再被提拔。

那时正值1992年,“老人”南巡后,深圳成为了冒险者的天堂 。于是,曾因卖掉车间废料给职工发福利而受到厂里处分的许家印,带上了所有的积蓄——2万元,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03

来到深圳后,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他把自己的过往写成了满满三十多页的简历。让他不解的是,投出去的简历基本都是杳无音讯。后来朋友提醒说:你的简历太厚了,三十多页人家根本就没时间看。他便立即把简历缩减为了两页。

最终,在深圳待了近三个月的他,被一家名叫“中达”的贸易公司录用职位是业务员,月薪500元。由于是初进一个行业,什么都不懂的他将姿态放得很低,见人就喊“师傅”,就连公司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他都是毕恭毕敬地对待。

果真是块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在结束了三个月的适应期后,他很快给公司拉来了10万元的生意,在90年代这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正因为此他一下从业务员提升到了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干了一年后,为了把自己在舞钢十年的人脉网络用上,他向老板提出成立一家成立合资公司的想法,以便于与舞钢合作做钢材生意。老板采纳了他的提议,遂成立了一家叫“全达”的公司,并任命他担任新公司的总经理。

成为新公司的总经理之后,他便把妻子、岳母和两个儿子都接了过来。许家印的妻子名叫丁玉梅,是他在舞钢的同事,在许家印进厂后的第二年他们结的婚。将妻儿接来后,他们合租在两室一厅的小房子里,一起合租的人房间有空调。夏天的时候装不起空调他们,就让妻子和孩子睡在靠近别人卧室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蹭门缝里的凉气。

那时的许家印也是常常工作至凌晨才回家睡觉。由于回来的晚,怕打扰太太,他经常会直接睡在沙发上将。而太太夜里上厕所时,也总是轻手轻脚。

多年后,已经是千万富翁的许家印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太太给我的自由度很大,她太了解我了。”“这些年工作的确太忙,最对不起的人,还是太太。”

1994年,公司打算派许家印到长春分公司做总经理,但在做钢材生意过程中嗅觉敏锐的他

觉察到广州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大发展,于是他向老板提出能否不派他去长春而是去广州帮他打理房地产生意。

这次他又对了。来广州后许家印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珠岛花园。全部资金,就是全达转过来的1500万元。尽管对许家印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这方面的热情。

他边学习边带领团队工作。当时完成整个开发项目的手续,需要盖一百多个章,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就这些“章”全部盖完至少也得花上个一年半载,而许家印则很快就将这些手续全部跑完了。

不仅如此,在房子户型设计方面,他也是与当时广州市场上时兴的大户型不同,推出了罕见的小户型房,结果几百套房子很快销空。几期下来,让公司账户从最初的1500万变成了几个亿。

1996年,虽然许家当时的工资已达到月薪3000元,2年六倍的涨幅,就算是现在都是罕见的,但是比起许家印的“业绩”而言,这点工资确实算不了什么。所以,许家印向老板提出了涨工资,意外的是竟然没被批准。

这就促使了许家印自己单干的决心。不过像第一次辞职一样,也有很多人劝,但他却说:“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日后回想这段往事,他曾说到:“假如一个年给我10万或20万,自己可能就不会去想创业了。因为创业有风险,也很艰难。但3000多元的工资养家都困难,怎么继续干下去?”

04

1997年,许家印在广州创立了恒大地产。

开发的第一个楼盘项目是“金碧花园”,共323套住宅,开盘当日便售完了首期,售楼处人头攒动,没买到的人扼腕叹息。第二期推出后,价格每平方上调了1000元,再次被买家一抢而空。

短短几年,许家印名声大噪,恒大也坐上广州房地产的头把交椅,武汉科技大学还将聘为其管理学教。

实际上,许家印的模式,是贷款拿地并快速建楼,边建房边营销,以小搏大让资金回笼并收获利润,快进快出。这种雷厉风行的速度,也成为许家印一直坚持的理念。疯狂囤地建房,全国遍地开花,一路高歌猛进。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的结果就是给未来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不过那时的许家印和他的恒大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风口,所以从2000年起,他就开始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和地块。一个工程部经理,夸张地配备8个副经理。到2004年,恒大在广州已经有了十几个楼盘,按照恒大的正常工效,只需要800人左右,但是恒大的员工数超过2000人,等于一半以上都是给未来储备的。

也是这一年,恒大开始从广州单一市场,变为在全国市场拿地,并开始喊出“打造精品”战略。此前,由于恒大资金链紧张,许家印采取了很多拼命控制成本的措施,在公司上下形成了省钱的概念。后来为了改为精品策略,又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力气来调整全公司的思路。

为了给员工形成心理冲击,许家印学了张瑞敏砸冰箱的那一招,不惜把已经花了一千多万建成一半的某小区中心花园全部砸掉重建,还把公司员工都叫到现场观看。这一招,既给员工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购房者印象深刻,产生的广告效应远超千万的价值。

此后,恒大在全国攻城略地,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商。

2006年,恒大的土地储备达到全国之最,同时在建项目33个。为了维持这个规模,恒大的资金,已经紧绷到无以复加。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许家印开始谋划恒大上市。当时规模只有20亿的恒大,撬动了几十亿美元私募投资。如果上市成功,许家印将一举成为中国首富。但如果不成功,许家印的人生将被巨大的财务黑洞吞噬。

结果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许家印上市之路受阻,此时的恒大,已有40多亿订单,还需融资15亿元,而随着美国几家大投行濒临破产,华尔街一片恐慌,各大基金惊慌失措,投行摩根士丹利(大摩)为了自保,拼命压低招股价格。

需要资本救急的许家印火烧眉毛,召开紧急会议,经再三权衡,因无法承受资本折价,许决定发布公告,鉴于国际资本市场波动不定,取消原有时间发售股票,搁置上市。

消息传出,业界震惊。

恒大上市失利的次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预测,中国很多房地产公司将在百天之内产生巨变,进入前所未有的融资艰难期,那些扩张过快的公司将有死掉的危险。“扩张过快的公司”,傻子都听得出,这是在说恒大。

事实上,那时的恒大确是站在了悬崖颠上。而就在决定恒大命运的生死时刻,许家印性格中的另一个特质——捅破天花板的人际交往能力,拯救了恒大。

那段时间,许家印不管多忙,每周都要去浅水湾道12号锄大D。锄大D是香港流行的一种纸牌玩法,讲究各自为战,以大打小,有时也可强强联合,类似内地的斗地主。不过,和他锄大D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香港巨富郑裕彤及其公子郑家纯。

在与郑氏父子锄大D之前,许家印先拜访了英皇集团老板杨受成。杨受成尽地主之谊后则点拨许家印:记住,牌局见人品!

郑裕彤找人打牌,一方面是兴趣,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锄大D,物色商业伙伴。按照郑的打牌心得,锄大D能看出人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这样的人物,方可与之合作。

新世界涉及的博彩、百货、基建、酒店等产业中,有许多都是郑裕彤与牌友共同经营的项目。包括英皇集团的杨受成,华人置业的刘銮雄,中渝置业的张松桥,坊间将郑裕彤及其牌友,称作“大D会”。

许家印进了郑裕彤的“大D会”,等于打入香港顶级富豪圈,几位牌友的实力,单拎出来,各个都能独当一面,联合在一起,则能够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最终,6月份,鲨鱼彤联合科威特投资局以及国际投行美林、德意志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在恒大资金链即将断裂的生死时刻,为恒大注入救命的5.6亿美元。郑裕彤除了入股恒大,还投资7.8亿人民币与许家印合作两个项目。

2009年6月,恒大缓过来了,许家印以1.5亿美元收购周大福旗下一家公司,增持恒大地产11%的股份,将控股权扩大至难以撼动的67.55%。11月5日,恒大地产再次冲击上市成功,当天收盘市值高达705亿港元,使恒大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公司。而许家印也以422亿元身家,成为内地首富。

此后,恒大在许家印的带领下可谓是一路“狂飙”,投资的项目也是多半都达到了目标。当然,期间也有过一些损失,但和他取得的成就相比,可以说小得不成比例;也遇到过一些挫折,甚至是巨大风险,但也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眼下的这一切都成为了不久过去,而许家印和他的恒大也进入了创业以来最为难熬的时刻。

小结

纵观恒大这几年的发展,去年“爆雷”1.9万亿的起因还是2017年年初全面启动的“多元化战略”。

2017年是恒大最辉煌的一年,荷包满满,在那一年,恒大选择大肆扩张,追求规模和速度,大搞多元化,加大杠杆,此后每年光是支出的利息,就超过了1000亿元。

只是这几年世界变化太快。2018年始“去杠杆”成为了的国家意志,所以对于许家印来说只能是有心无力。如果这次情况失控债务不能软著陆,那么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危机,足以让恒大这座“大厦“直接垮掉。

不过,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一个文明经过严酷考验挫折,若不崩溃,必将反弹至更高境界。若将此话的主体,从文明换成个人和企业,似乎也说得通: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经过严酷考验挫折,若不崩溃,必将反弹至更高境界。如果用哲学家尼采的话讲,那就是: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就是不知道转眼12年已过,这一次的危机许家印还有没有牌可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太康县   舞钢   窝头   厂里   武汉   红薯   首富   村里   老板   农村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